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对金融生态理论内涵的再认识及改善金融生态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梅 《特区经济》2006,(12):173-174
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业与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之间,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要从加强金融立法,加强金融债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生态城市运行的命脉,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实现金融发展的生态化。实现金融发展的生态化,既要完善金融内部的调节机制,又要优化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外部条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自我调整的制度安排。本文首先从经济弱质性、信用体系脆弱、法制落实不到位、金融制度缺陷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生态做出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从制度供给与需求错位、财权与事权不对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中介市场短缺等方面对县域金融生态缺陷进行制度性分析。从而提出加快制度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的相关路径: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县域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深化市场主体改革、优化县域金融制度,改进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周宇 《北方经济》2008,(9):86-88
一、金融生态与我国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态系统与金融生态环境的内涵 生态系统最早由英国生态学家在1935首先提出。生态系统(eco—svs—tem)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且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5.
陈健 《特区经济》2007,(2):276-278
金融创新,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下金融领域内部对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由于它能够获得金融领域中潜在的利润,金融创新长时间作为人们的焦点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本文简要地对一些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如: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创新电子化,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兴起。  相似文献   

6.
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主要以产业实际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资本配置、信用催化和风险管理等金融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文章在总结产业结构和金融支持内涵的基础上,梳理出金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并从优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推进金融业与产业结构相协调、加强金融行业建设等三个角度提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郭晓武 《特区经济》2005,(11):183-184
网络金融(e-finance)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从狭义上理解,网络金融是指以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主机为基础,以因特网或者通信网络为媒介,通过内嵌金融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软件平台,以用户终端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运作模式;从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与其运作模式相配套的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市场以及相关的法律、监管等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张磊 《改革与战略》2009,25(6):76-78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引起实际经济变量的改变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的。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金融传导领域和经济传导领域。其中金融传导是中央银行与金融中介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文章着重通过对金融传导领域中的执行主体、传导中介、市场基础和调节杠杆进行分析,来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状况及其影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理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经济学50人论坛”中首次提出,金融生态理论将生态学概念引入金融领域,认为金融主体类似于生物体,其生存与发展和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金融生态环境主要是指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或地区金融业的稳定和投资环境,进而对其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改善金融生态,不仅有助于吸引资金和资本的流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有助于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最终实现经济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外部环境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外部环境方面如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矛盾、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等,分析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是金融组织与外部生存环境及内部自身相互联系、作用以实现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村资金互助社在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环境以及金融生态调节方面分别存在着不同问题,包括盈利水平偏低、人才素质不高、融资能力较弱、法律不完善、社会公信度不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外部监管缺失、内部约束不力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全金融生态主体、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完善金融生态调节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钟滨  温常青 《特区经济》2005,(5):312-313
金融创新是近代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金融创新海潮的兴起及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内容是指在金融领域内部对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资金交易机制、金融商品供给和组织结构等方式进行的创造性变革。金融创新就是通过金融商品、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改变货币供求机制和金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我国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存量风险严重;融资结构严重扭曲;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制度缺陷,严重制约着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具体政策建议是:分类指导,化解严重的风险隐患;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分散银行风险;推动现代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理顺资金价格机制,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正确把握对外开放战略和策略;梳理现行金融法规体系,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制度。  相似文献   

14.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它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际金融领域拉开帷幕,70年代获得一定发展,80年代开始风靡全球,进入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本文要分析的金融创新就是指70年代以来的世界金融领域进行的一场有影响的结构性变革。透视西方各国金融创新的运行轨迹,我们会发现,金融创新的实质内涵是指在金融领域内部,对经营管理体制、市场资金交易机制、金融商品供给和组织结构等方式进行的创造性变革。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商品、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改变货币供求机制和金融体系结构,从而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推行新型工业化就是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化道路.风险投资是解决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困境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培育投资市场、培养投资人才、营造投资外部环境和建立投资的退出机制,才能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6.
乔琳 《中国经贸》2014,(14):133-133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是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建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但缺少充足的理论支持,缺乏成熟的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并且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很非常少,加之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社会压力,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来说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金融生态主要强调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金融良性调控和良性运行的环境,可以实现经济与金融之间良性互动发展.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健全的金融运行微观基础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有效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减少经济发展中的盲目性和重复低水平建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同时,在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条件下,经济的持续、高效、健康发展也会反哺和促进金融业及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和优化.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海西来说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流入、优化信用环境、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浅议金融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金融改革正在进行,问题与机遇并存。构建金融生态良性循环是必由之路。金融生态建设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控制两方面入手,才能推进金融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赵鹏 《天津经济》2008,(6):36-38
一、开发性融资 本文所述开发性融资,是指在市场缺失和市场机制形成不充分的条件下,由政府给予某些支持,运用金融机制,开发市场、建设市场,以带领商业性金融推进发展经济的融资关系和金融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动力机制、运行机理与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  刘建一 《改革》2012,(1):117-124
由外部环境力量主导和驱动的国有企业积极、主动响应和自主开展的管理创新,是现在和今后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动力机制的最基本的属性特征。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式和作用点应主要集中在:坚定地落实政企分开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评指标体系,进而深度影响其管理创新方向和目标选择;提供行政支持和财政、金融援助;加强外部环境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