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农业税之最     
一、农业税的雏形 我国最早的劳役地租出现在奴隶制的夏朝,称为“贡”。夏朝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史书记载:“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当时,八家农奴家庭各自分得“私田”,完成“公田”的耕种任务后方可在“私田”上劳作,“公田”的产出全部归领主,农奴只是充当助耕公田的劳役者。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是决定土地利用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步骤;开展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有利于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编制和实施;综述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所采取的主要技术和手段,对我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理论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还未形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研究视角上,多注重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理性发展”等方面应加强;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现代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空间模拟等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传统的规划研究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形成客观、准确、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认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覆盖度低是土地“隐形”市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规范土地市场必须首先强化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以随时纠正和改善市场运动过程中产生和可能产生的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利行为。为此,必须迅速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加强法制和国土规划的意识宣传;政府颁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办法”;进一步理顺土地管理系统内外、上下间的职能矛盾;土地规划的行政管理部门,应把工作重点转到规划的执行和检查上来.  相似文献   

4.
关于深化土地租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租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深化土地租税费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确立“租(费)税分流,分别征收”的土地租税费体系的总原则;二是结合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土地租税费项目,健全租税费体系;三是把课税的重点从土地的流转环节转向土地的持有环节;四是使土地的租税费收益为中央和地方所共享,但仍以地方为主;五是清理土地取得、持有、流转诸环节中的现有各种不合理收费,致力于建立一种简单明了、规范高效的土地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然而,现在有不少的地方在砸农民的饭碗。有的地方为了“土地财政”搞“大拆大建”,逼农民“上楼”;或借国家建设工程之名,肆意侵占、毁坏农民的土地这些做法让农民失去了生活之源,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定。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关于“集体非农用地进入市场”问题的两种观点,进而从建立土地市扬的角度;分析并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它可以采取市场行为去获得自己的土地收益;通过研讨构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构建我国大土地市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总结2017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7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仍薄弱,集中探讨了土地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研究框架以及未来学科发展方向;(2)土地经济研究侧重于城镇化对地价的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土地产权制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现有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等方面,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侧重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逻辑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城市“多规合一”的理念,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紧紧围绕“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展开,着重从生态整理、整理监管、村庄整理、复垦质量与新技术、污染土地修复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信息采集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尚显薄弱,土地科技创新有所突破。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与市场调控机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布局、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中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团场连队干部承包土地受生产力水平、经济效益等因素制约,同时可以解决劳土矛盾等现象,但是在基础层还不存在干部承包土地的政策环境及易产生“地下”形为。为了使干部承包土地公开化,防止“以权谋私”的现象的发生,依法规范干部的承包,使之浮出“地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总结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式和特点,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进行分析,为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美国土地交易和土地立法实践形成了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即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机制制度层、机制实体层。研究结论: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对中国有借鉴作用;中国应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加快颁布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制度层;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实体层。  相似文献   

10.
PRED框架下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合理利用土地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从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等角度加以考察分析。指出大城市更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在巨大的人口基数背景下,发展大城市应当成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与土地资源的关系,认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在其内涵上加以拓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当前土地开发整理要引入土地伦理学的思想,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指出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要注意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周莲 《农业经济》1999,(5):24-25
一)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土地则是农业这个基础的基石和母岩。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威廉.配第认为土地是“财富之母”应该说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农业之所以能够直接利用众多的植物和动物,生产出一系列诸如食品工业、饲料工业、...  相似文献   

12.
从新形势下构建立地科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出发,提出组建土地科学学科体系的新思路在于重新认识和分析“土地-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的系列研究客体,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作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3.
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对土地概念演进分析,指出土地资源资产不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且有平面与立体之别,其土地资源资产价值必然表现出广义立体价值形态。研究方法基于对土地资源资产概念在理论与实践中认识的深化,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方法,对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结论广义立体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的提出和应用有利于合理增加供给,抑制过度需求,调节供需矛盾: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资产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度;有利于农地的保护:有利于将资源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利于对土地资源资产实施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对“以地谋发展”模式转轨的制度特征、运行状态和政策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摆脱土地依赖、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策略。研究方法:基于文献、政策和数据的制度变迁和模式转型研究。研究结果:(1)“以地谋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特有土地制度基础上的体系性集成系统,模式转轨和模式转型具有不同理论内涵和经济影响;(2)模式转轨政策忽视既有模式体系特征,以局部改革化解内生困境,这些政策在短期内达成既定目标的同时也直接改变了相应环节运行状态;(3)模式转轨引起的相应环节运行变化通过体系性传导机制妨碍既有模式运行,加剧下行压力和系统风险,不能完成经济转型。研究结论:“以地谋发展”模式自成体系,经济转型需要以系统性改革设计处理好摆脱土地依赖、培育新发展模式和防范系统风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在“土地受之于公”,农业生产者不拥有土地所有权基础之上的我国古代授田制,适应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私有制的演进、婚姻家庭的变化。国家的形成和强化,有一个由浅入深、从低到高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充分说明:只有基于所有制而产生的政治权力,而不曾有基于政治权力而产生的所有制;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最终未能改变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滁州市利用价格杠杆、趋动土地流转,采取明码标价,公开发包;连片租凭,集中经营;有偿转让,有序流动;折股投入,按股分红,拍卖“四荒”,50年不变等措施,使农民精心经营土地,促进农村经济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晓峰 《农村展望》1997,(1):37-37,15
目前,各地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已陆续到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这项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牵涉到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和农村大局的稳定。因此,在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中,既要坚持按政策办事,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既要强化工作力度,又要正确把握工作的尺度。根据湖北枣阳市的实践,我认为在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地开发约束与支持的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探索城市土地开发约束与支持的协调度评价新思路,并分析了城市土地开发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方法:灰色关联熵法、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①浙江省城市土地开发约束力强度东北部高,西南部低,支持力强度分布与之相似;②时间上:2000-2015年浙江省城市整体土地开发协调度呈现“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③空间上:浙江省城市土地开发协调度北高南低,且具有“小集中—大分散”的特征。研究结论:将协调度理论应用于城市土地开发评价中,并对土地开发约束力与支持力量化后采用灰色关联熵法建立复杂时空权重矩阵,以此建立的土地开发约束与支持的协调度评价体系具有实际价值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都说“民以食为天”,可是,“食”以什么为“天”呢?应当是“地”吧。农民常说自己是“土里刨食”,这绝对是真理!谁敢说自己不是!要吃饭,就离不开土地,粮食都是土里长的啊!没有土地,就不会有“食”;没有“食”,我们“民”岂不就没“天”了?古有“杞人忧天”的笑话,说一个杞国人。怕天塌下来砸着自己。终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而今天,我却为“地”担忧了,担心哪天“地”没了,我们就没粮食吃了。那,“天”岂不真的要塌了?  相似文献   

20.
笔多次途经107国道,注意到国道两旁大大小小有很多闲置抛荒的土地,简直是随处可见。跟人们一般概念中那种原本为农用、现已被荒芜了的抛荒地不一样,这些土地荒芜之前已是非农用土地,在此称之为“另一种抛荒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