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多规合一"面临法律与体制机制的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多规"矛盾、优化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权是一个关键点。从政府事权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空间规划层级与政府事权层级衔接性不够;规划空间层次划定与规划管理体制的契合度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事权内涵界定不清晰;各类空间规划事权范围交叉重叠等。针对以上问题,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在于清晰界定政府相关部门事权与边界,包括通过法律保障强化空间规划体系与政府事权层级衔接;界定事权边界、统一空间话语体系;精简空间规划层次确保行政区内管理事权集中统一。提出打造"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我国新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构建,在总结借鉴国外空间规划、国内"多规合一"试点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特点和国家有关空间规划体系的设想,提出了我国新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六级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各级空间规划的定位和重点,并对相关技术标准修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要求,进入2014年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暨"三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全国各县(市)掀起"多规合一"工作热潮,但是对"合一"合什么,"一张蓝图"控什么,各地在实际工作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梳理我国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各类空间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基础上,借鉴国外空间管制分区经验,结合国内"多规合一"规划实践,提出建立市县域全覆盖的"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思路,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空间管制思路。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三规合一”的协调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三类规划在规划体系、技术平台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矛盾。小城镇作为我国城乡联系的重要纽带和规划开展的基本单元,成为"三规合一"工作的基础平台和实践单元。重点从四方面探索小城镇"三规合一"的协调路径,包括:统一规划基期、合理确定规划期限;坚持底线思维原则,明确多条控制边界的空间关系,控制空间发展底线;完善现有标准,对建立"三规合一"的用地分类标准提出框架设想。在此基础上,通过小城镇"三规"规划体系各项内容的对比分析,从目标、项目到空间的衔接方面建立规范的"三规"规划体系和工作流程,以此实现建构小城镇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空间规划协调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涵盖不同部门与不同形式的多种规划,对于各种规划之间如何协调与融合是大家一直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关于两规、三规、四规甚至多规协调的说法日益增多。本文对多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旨在明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地位,以期结束空间规划群龙无首的割据状态,促进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的各类规划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我国规划体系在规划编制主体、规划内容与规划任务、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造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生态规划等(简称多规)相互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引发规划落地困难、空间管理无序、土地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而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全局性、综合性规划,涉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生活等各领域,是对城市用地进行综合性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通过城市总体规划改革与创新,形成融合"多规"的城市总体规划,解决各规划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同时避免将来各规划之间矛盾循环发生。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保、国土、林业各部门规划自成体系,标准不一,部分内容冲突、相互矛盾、衔接不够,难以有效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审批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借助海南省省级"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的契机,在城乡规划、土地规划、林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重新构建"多规合一"控制指标体系和规划地类分类标准,在摸清各类用地家底的基础上,对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林地布局、开发边界、建设用地等用地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形成市县的"一张蓝图"。  相似文献   

8.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我国空间规划发展进程中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难以一蹴而就,其体系构建必然要经历一段"螺旋式上升"的探索过程.回顾近两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实践历程,认为改革中出现了"多规合一"后总规负重未减、"机构合并"后工作强度增加、"市场合流"后技术作用弱化等"内卷化"倾向,且存在规划业务整体性转包出去的行政资源式与漏斗过滤式等不良"外包"情况.并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推进要求、项目现实、机构运行及行业市场等对规划"内卷化"倾向与不良"外包化"现象产生内因及影响进行了剖析.最后基于中国古代哲学"道法术器"的思想,从规划共识、运行机制、规划方法、治理平台等四方面,提出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序构建及行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伦理与秩序——空间规划改革的价值导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空间规划改革处于由国土整合阶段向体制变革阶段过渡的时间拐点,首先,对国土整合阶段的核心方法和核心特征进行总结,并反思当前空间规划所面临的核心困境为精细治理目标下的空间管理权界缺位。然后,通过对近30年来我国空间资源配置措施的梳理,认为我国空间规划的价值观由工业文明时代的重发展轻保护转变为生态文明时代的保护与发展相融合。基于此,从价值本源角度分析,提出当前空间规划的问题在于体系与制度的调整滞后于价值观的转变。最后,以发展与保护融合的价值观,对新时期空间规划改革路径进行优化与创新,提出近期以分级分类为手段,在纵向上优化国家空间规划体系,远期遵循"依目标划空间、依空间定事权、依事权行整合"的路径在横向上重构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新常态已进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发展关键期,而空间规划则是这一时期政府主导公共政策和公共产品,进而配置资源的"牛鼻子"。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战略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规划已经启动,而其中的关键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空间发展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应对多重而复杂的严峻挑战,加快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环渤海合作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经济地理空间结构的有效衔接,提升京津冀协同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与全国、全球互动的世界级城市群体系,从而实现开放型京津冀空间战略新格局。中国已经进入以空间规划体系为主导的"多规合一"、空间结构优化、空间秩序协同、空间力量重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曹艳 《价值工程》2021,40(9):33-34
我国的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存在众多规模不一,各具特色的村庄.新时期下,城市与乡村融合进程持续增快,生态文明创建步入快车道,村庄空间的科学谋划是振兴乡村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形式的村庄规划重点主要是村庄交通、市政设施、用地布局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在实际的实施中执行效果不佳,不能满足村庄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7,(27):27-28
生态城市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能够显著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节城市的气候温度,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已在我国的众多省市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本文将论述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并提出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内容和具体策略,以期强化生态城市规划的效果,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30):37-38
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提升,与此同时,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发展。对城市建设所作出的规划与我国社会的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城市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增长而相对的发展,另外,城市的发展还具有不一致以及不平衡的特点。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受到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体制活动的影响,所以,城市的规划必须要综合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体制运作来进行制定。中国的城市规划,如果想要研究其发展,必须应当先要了解中国的社会背景,体现出中国城市规划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同时,在中国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出未来中国的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其是如何应用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的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磐 《价值工程》2013,(35):103-10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网发展规划需要与城镇规划保持一致。在对农网进行规划建设与改造的过程中,一方面考虑超前性,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农电系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将会面临许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分析和判断农电系统的现状,以及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网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农网规划建设进行探讨,进而为新农村的电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Conclusion Few of the techniques of planning we have now been considering were available to the Soviet economist during the period of intensive industrialisation; those which were available were worked out only in elementary form. In any case, the gap between the goals of the politicians and the assumptions of the economists was so great that little dialogue was possible. The politicians, and the politically-minded economists, undertook the elaboration of their own system of planning and their own ruleof-thumb methods of quantifying their goals to make them operational. In doing this, they acquired a rich fund of valuable experience about the problems of development through central planning; the lessons from this experience, both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could save resources in other economies where central planning is being used for development. Unfortunately, it is information about formal mechanisms for planning and financial control which has until now tended to be communicated from the Eastern bloc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rather than a realistic account of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further question exists: now that the new techniques for planning are available, can they be coupled with planning for a high rate of growth in conditions of rapid social change? If so, some of the successes of Soviet-type central planning may be achieved at less cost.For previous articles in this series, see Economics of Planning, Vol. 5, 1965, No. 1–2, pp. 74–86, Vol. 6, 1966, No. 1, pp. 53–67.  相似文献   

17.
18.
刘慧军  罗嘉强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1):中插29-中插32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依据,自诞生以来在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因控规的先天不足,长期以来也饱受争议.以宁波市重点区域(高桥地段)地下空间详细规划为例,探讨了重点区域地下空间管控与控规的衔接内容、方式及方法,以及其对控规改革所带来的启示.提出当前控规所面临的刚性管控与弹性开发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城市资源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调查资料 ,也应成为规划的内容。对消耗性、可再生性及永续利用的城市资源提出了保护、开发、利用的规划原则 ,并对当前城市利用生物、非生物、非物质资源 ,如地方建材、水资源、能源及环境资源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还述及正确处理经营城市中资源与载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家志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8):60-63,76
建设用地需求是中国城镇化中的重大问题,在严控耕地红线的背景下,利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建设山地城镇是一条可探索的途径。低丘缓坡的利用并非简单的规划问题,受到国土、林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政策与规划制约。要保证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规划师必须在把握合理需求的条件下,熟悉相关法规的政策边界,统筹各项规划、制定规划方案的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