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化中国电信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到来,品牌建设对于各大运营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电信也把打造品牌作为其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电信就提出了由“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理念,在业务上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在服务上重视客户的感知度。总体来说,品牌建设对于中国电信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从网络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到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从电信业务到电信产品的转变、移动业务竞争的需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市场潜力巨大,广阔的“蓝海”市场才是电信企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传统话音市场的饱和,各大运营商在话音业务上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一些地方的恶性价格战愈演愈烈,对企业本身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广东移动以移动信息化服务中小企业的实践表明,很多行业和企业对信息化都有着强烈需求,信息化市场天宽地阔,孕育着很大商机。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电信正式推出其倾力打造的、旨在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商务领航BizNavigator”全新品牌。这是中国电信实施由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电信适应信息化发展所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天翼”是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品牌,其与中国移动的3G业务品牌“G3”.中国联通的全业务单一品牌“沃”存在着差别。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数最少.移动运营经验最缺乏.不利于企业追求规模化效益。  相似文献   

5.
推出天翼可谓是中国电信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之作。天翼是中国电信这个中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业务品牌,它有效填充了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的内涵.进—步深化了中国电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企业品牌定位,使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广大客户特别是政企、家庭及个人客户的综合信息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6.
胡世良 《当代通信》2006,13(9):46-47
2005年8月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电信正式推出其倾力打造的、旨在服务于企业信息化的“商务领航”全新品牌,这也是中国电信有效实施由传统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伴随信息化建设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铁通为满足这种市场需求,依照专业化信息通信运营商的战略定位,在发展固定电话、互联网等基础电信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业务转型和创新,“商务新动力”就是中国铁通针对企业信息化着力打造的新型客户品牌。日前,中国铁通“商务新动力”全国巡展已经在广东开展。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电信业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从电信运营主体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六大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在电信业务方面,在固网通信领域,电信业务由语音通信向多媒体通信转变,宽带业务已成为固潮运营商的重要业务;在移动通信领域,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移动运营商在传统语音业务基础上,推出了许多移动增值业务,特别在未来3G 时代,移动增值服务将会成为未来移动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我国电信产业从垄断发展到今天的开放竞争,在整个过程中,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也随之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可以分为独家垄断下产品导向的电信市场营销、多寡头垄断下的电信市场营销、开放竞争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竞合营销。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11家民营企业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的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标志着中国电信市场将迎来首批MVNO(移动虚拟运营商)。那么,虚拟运营商将给电信市场带来怎样的改变?对运营商产生保种影响?运营商该如何应对?本期专题试析之。  相似文献   

10.
移动集团客户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集团客户工作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价格和日常服务是最重要的。笔者却有不同的观点,认为要真正做好客户工作,最重要的应该是“为客户设计最佳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相对于公众市场客户而言,集团客户的通信需求有其特殊性,如:多数客户对移动业务比较熟悉,消费的集团制约性、影响力较强;企业、集团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较高,对信息提供的技术性、方便性、时效性、效益性、可靠性要求远高于个体消费者,单纯的话音业务已很难满足客户的所有需求。基于以上原因,移动企业在集团客户市场上的竞争就不能单纯以价格取胜,必须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在一些特定行业推行集团客户“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比如,移动运营商在散户市场上提供的语音通信、点对点短信、长途IP电话、移动梦网等业务到了集团客户市场就需要以更高的管理、技术手段加以集成,开发出更符合集团消费特征的产品组合,分别承载于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平台、短信平台、GPRS 平台、CMNET 平台等。这种针对客户需求量身订制解决方案的服务方式将更加个性化与物超所值,应成为移动企业在局部市场上突出价格战重围的利器。 以下是某地移动公司在H集团推行通信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电信向社会发布了《信息化服务报告》,这是我国电信运营商发布的首份信息化报告。在报告中,中国电信向社会各界集中展示了对信息化的理解、对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公司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社会信息化的思考与实践。中国电信是我国老牌电信运营商,拥有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天地一体"的网络,在有线宽带、天翼3G移动通信、数据中心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信息化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市场成了各家电信运营商逐鹿的战略要地。虽然市场的“蛋糕”做大了.但运营商在农村市场的份额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电信安徽池州分公司通过推进“村村通电话”、”行政村宽带覆盖”、“党员远程教育”等项目,在改善农村通信条件.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移动运营商迫切需要在个人市场以外寻找新的市场机遇。借鉴欧洲运营商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我们发现企业市场将是移动运营商获取进一步发展的新“绿洲”。  相似文献   

14.
王砾瑟 《当代通信》2004,(23):21-22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行业客户对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信运营商能为其提供综合、全面的整体解决方案。“行业应用百项工程”就是由此应运而生,成为山东移动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的一部分。它主要是以2.5代移动通信技术GPRS以及短信为主要载体,以VPMN业务为基础的移动电子商务工程。以丰富客户体验、  相似文献   

15.
从“商贸之桥”和“蓝色魅力”,到中国电信全网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商务领航也由之前的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产品与解决方案逐渐演变为中国电信政企客户的客户品牌。由此,商务领航的范畴更为广泛,它通过整合中国电信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为企业客户提供基础通信、信息化产品、行业解决方案、支撑与服务,实现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商务领航作为电信转型的一个缩影,映射出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本文从第三方咨询公司的角度,结合这两年我们对运营商从CT运营到ICT实践的观察、研究和咨询经验,梳理了阻碍商务领航“扬帆远航”的几个关键障碍,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计世资讯》最新的研究显示,多元竞合、服务竞争、注重运营效益等正在成为中国电信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中国电信集团2005年工作会议上,总经理王晓初亦强调,中国电信拥有优质的基础网络资源,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应强化与移动运营商在合作中的竞争。并通过产业合作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产业链。这种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竞合”思维必定会给中国电信及全行业带来崭新的变化。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电信市场上,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电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和谐环境。加快电信企业“竞合”步伐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移动按照湖北省《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数字湖北’工程”的要求,确定了“移动信息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移动信息化”,有效地促进了“数字湖北”的建设,为地方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3月7日,无论是对中国电信还是对浙江省政府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电信将与浙江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振兴、信息服务业壮大、信息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三农”等多个方面进行紧密合作。此举被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王晓初积极评价为“非常荣幸”。在签约仪式上,乇晓初还特别表示,中国电信与浙江省的合作主要在信息化方面,工作将围绕政务信息化、农村信息化等展开,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两大创新战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在省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电信将翻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冲向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颁布发了4G版照,中国真正迎来了4G时代。在提升网络速度的同时,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始终不忘从“心”开始,为客户提供 “10分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信业自2008年5月重组以来已经经历了1年有余的时间。总体上政府希望的有效竞争局面初露端倪,中国移动的新增份额下降至68%就是佐证。在这一年中,中国移动有没有借助TD实现个人高端客户捆绑和集团客户拓展;做好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培育;实现收入和利润的持续高增长?中国电信有没有强化原有的“我的e家”、“商务领航”品牌,并建立自己的个人强势移动品牌;持续推进“光进铜退”,继续强化宽带领域的绝对优势?中国联通有没有成功利用出售C网获得的资金,加快网络升级步伐,谋求形成3G市场的后发优势?本文围绕公司战略、内部生产、管理、外部产业链合作4大方面展开对三大运营商在全业务转型过程中运营体系的比较分析,从而探讨三大运营商在重组后一年里的经营举措有哪些异同和规律,为以后三家的科学发展找到更好的差异化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