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本文主要研究了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通过建立无限生命周期(Ramsey)模型,讨论了个人劳动能力随机性差异经济中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问题,并基于我国部分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存在劳动力异质性时,不同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性变化,社会收入流动性下降,经济中存在一个稳定均衡的持续性不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3.
4.
黄继炜 《金融经济(湖南)》2008,(9):30-31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农村建设还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等问题.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问题,是农民收入两大问题的聚焦点.学术界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农民收入区域差距问题,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剖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认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会造成城乡居民基本权力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在通过对新疆数据的实证分析后发现:①新疆城乡基... 相似文献
6.
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普及水平、应用水平和发展水平等四个维度测度了中国2010—2020年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数字经济的继续发展将有利于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指标来看,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普及水平和应用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则不明确。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和基准回归一致,但在中部地区二者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市场化水平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苏静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55-58
利用河南1978 ~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稳定的VAR(1)模型,通过IRF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非常小.河南应从改革相关制约制度、健全劳动力转移的各种保障制度入手,解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人为阻力;借助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和容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实现转移劳动力与农业的彻底分离和完全的非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8.
对金融资本总集聚程度利用Jacquemin-Berry熵指数进行分解表明,1978—2007年,存款集聚程度变化不大,甚至有所下降;而贷款集聚程度上升,上升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区域间贷款集聚程度的加剧,说明金融资本仅仅是单向的空间转移。1978—2007年,区域经济总差距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并且2007年的不平等程度远远高于1978年。区域经济总差距的变化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距的扩大。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金融资本空间转移与区域经济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双向因果关系;而误差纠正模型表明二者不存在短期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正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对于合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变换,农业份额不断下降,农村经济结构必然不断向非农产业的调整。就福建省而言,藏至2001年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463.17万人,平均每年转移2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率由4.3%提高到39.4%,提高了34.9个百分点,其间,福建农业劳动力转移出现两个“高潮期… 相似文献
10.
徐林清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2,17(3):68-7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大整合,必须对各国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劳动力资源的跨国配置、各国就业结构的变动、不同类型的国家就业总量的变化等,其中发达国家是这些变化的主要受益者,而低技术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冲击。各国应全面分析全球化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以及全球就业的变动趋势,采取主动的应对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1.
胥嘉国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5):80-85
本文利用倒U型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了倒U型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并以此探讨了如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区域经济正处于集聚效应小于扩散效应的发展阶段,区域差距日益加大,主张中央政府积极协调区域合作,促进东部地区的优势方面向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帮助中西部地区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多义务是东部地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进口企业的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民生福祉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就进口贸易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结果表明:(1)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过这种正向的\"工资提升\"效应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使用倍差法、工具变量法等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3)进口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引入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表明,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体地,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超过了\"工资提升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进口企业的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民生福祉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就进口贸易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结果表明:(1)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过这种正向的“工资提升”效应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使用倍差法、工具变量法等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3)进口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引入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表明,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体地,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超过了“工资提升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4.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a high wage-gap between managers and workers identifies better-performing firms, but the stock market does not seem to price this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not all investors neglect pay inequality. Using a unique data set on German firms’ employee compensation, we find that the mispricing of the wage gap is driven by limits to arbitrage. Specifically, some investors seem to bid up low-wage-gap stocks for non-monetary reasons, thus exhibiting a preference for low pay-inequalit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irms with equitable pay schemes are rewarded with a lower cost of capital. 相似文献
15.
Clayne Pope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9,56(1):66-78
Economists with a few exceptions have automatically assumed that the important measure of well-being is income. In contrast, economic historians have broadened the measure of well-being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 in mortality, morbidity,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leisure. When one takes this broader view of the standard of living, there appears to be a strong trend toward more 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well-being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Gini coefficients calculated for the distributions of lifespan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have declined dramatically since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for the United States. Mortality and educational differentials have also declined. Inequality of leisure time and consumption, though not as consistently measured, also show trends toward equality over the twentieth century.These trends toward equality in well-being as measured by indicators other than income and wealth seem to be generated by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natural boundaries to lifespa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leisure, and by the growth in mean per capita income. The divergent trends in the distributions of income and the other measures of well-being caution against relianc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to interpret trends in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开放小国一般均衡模型,在农村劳动力跨部门就业需要付出异质性成本的假设下,揭示了二元经济环境下部门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实际汇率及部门工资差距等内生变量的作用机制,为研究以中国为代表的二元经济体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我们不仅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模型的部分可检验假说进行了检验,还通过数值模拟法对模型拟合中国现象的能力进行了考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期内各内生变量的变化轨迹,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以及持续扩大的工农业部门工资差距。无论从哪个维度看,本文模型解释中国现象的能力都远胜于假设劳动力市场不存在摩擦的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 相似文献
17.
Administrative data on monthly wages in Iceland during 1998–2010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nominal wage rigidity. Unlike the data used in previous work, ours have a higher frequency, minimal measurement error, and a long sample including a period of substantial macroeconomic instability. We find that the monthly frequency of nominal wage changes is 13 percent. Although nominal wage cuts are rare, their frequency rises following a large macroeconomic shock. Timing of wage changes is both time-dependent and state-dependent: we find evidence of synchronization of adjustment and contracts of fixed duration, but also that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over the wage spell affect the timing of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近年来,东亚一体化是东亚国际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从客观发展趋势和各方积极愿望看,东亚一体化已成为亚洲区域合作中富有活力、前景广阔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东亚一体化迄今还主要停留在理念层面,学术界对其内涵尚未取得明确的共识。东亚一体化面临多种路径选择,路径选择的正确与否将关系到东亚一体化能否进一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典型事实和理论分析,并利用2004-2015年中国地级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债务水平未突破债务平衡点时,地方政府举债的正面作用(弥补财力不足、完善基础设施等)占优,将促进经济增长;一旦债务水平超过债务平衡点,地方债务将抑制经济增长。上述发现与利用跨国数据的既有文献所得结论一致。(2)有别于已有研究,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债务平衡点较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在这些地区更易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产业结构、房地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是否属于城市群等可以解释东部地区较高的债务耐受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深刻认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信贷增长对中国家庭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整体而言,信贷增长可以缩小家庭收入不平等,主要作用机制是信贷增长通过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收入和单位时薪以缩小劳动收入不平等。同时,文献中所发现的信贷增长可能恶化收入不平等的机制——扩大家庭间非货币金融资产差距,在我国表现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中国家庭的非货币金融资产比例较低,这一点对于高收入家庭也不例外,且大部分家庭难以从金融资产交易中获利。信贷增长带来了各个收入组的房屋价值上涨,但高收入家庭房产价值上涨的幅度高于中低收入家庭,因此房价上涨扩大了不同收入家庭所持有的房产价值差异。考虑到家庭调查数据往往对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和财产覆盖不完整,上述结论可能低估了信贷增长对极少数高收入家庭收入和资产的影响。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信贷增长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