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国土资源部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为内容,从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在宏观管理体制上的缺失,分析了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提高素质的具体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善体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进行实践和创新,体制的完善也是提高素质的保障。完善体制和提高素质还是行政组织、行政行为与行政者构建和谐的行政环境的必然环节,加强人事行政人员的培训是实现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土资源配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国土资源配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并对构造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土资源配置机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信访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降低信访量、以使国土资源工作得到稳定发展,信访是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也是国土资源工作效率的体现,近几年来,我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正在趋于完善化发展,并且信访工作也初有成效。因此,本文以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为中心,对信访工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二重网格化的国土资源区域执法监察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网格化的国土资源区域执法监察管理系统,是改善国土资源监督效果、减少土地违法违规现象的有效手段。主要研究了网格化管理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二重区域监管网格建立方法,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的能力,改善国土资源监督效果,实现国土资源有效,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弊端,就需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加快法律体系的建设,为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迎接国土资源管理的新高潮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杨开忠国土资源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阶段具有以下特点:(1)国家行为明显增强,国土资源管理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2)由分散管理转向统一管理;(3)国土资源管理的体制基...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国家和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森林资源监督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监督工作的内容和核心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工作内容、范围更加广泛,任务更艰巨。与当前林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比较,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监督仍然相对滞后。因此,研究森林资源监督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森林资源监督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的特点,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督体制,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移民安置监督评估理论为基础,结合监督评估工作实践,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梳理并给予相应完善建议。基于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监督评估行业制度框架,剖析了由于移民监督评估政策、体制、管理方面的缺陷而导致现阶段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政府、监督双方、社会等多角度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监督评估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目前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一种监督、两类体制的模式,分析了存在的信息传导机制不活、监督检查机制低效、刚性约束机制缺位等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其存在问题和矛盾是制度供求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监督体制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我国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中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战略重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未来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愿景应该是在各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备的基础上,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节约优先战略。政府重在监管和服务,重在制度设计。研究结论:目前应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土地基础制度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土地法制,提高权利保障、市场运行、执法监察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FoxPro是目前最流行的微机平台关系型数据库产品。本文简单介绍了FoxPro在渔政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隶属度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法。研究结果:(1)以预期目标实现程度、组织运行及制度建设、土地督察制度实施效果和社会评价4个维度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理论分析框架;(2)筛选42个评估指标构建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论:建立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是开展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绩效评估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评定土地督察级别,为差别化的土地督察办法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特尔菲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进行土地督察级别的量化评估。研究结果:在土地督察类型区的控制下,青海省县级行政区被划分为5个督察强度不同的土地督察级别。研究结论:土地督察级别的评定,分清了主次,突出了重点,创新了工作机制,提高了督察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推行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促进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市场、行政的最佳配置,走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达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推理法。研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不断丰富;当前中国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存在着缺乏科学规划、供地过程不规范、批后监管不足等问题;通过项目集中集聚、技术改进、存量挖潜和社区就业4种模式因地制宜地优化区域工业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结论:坚持科学规划工业用地;制定合理的工业用地准入门槛,强化工业用地预审;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动态监测体系和法规体系,强化批后监督手段,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民的相对弱势地位,农村土地集体化色彩的放大以及农村集体的异化,为地方政府甚至官员使得目前广泛推行的土地流转特别是借征用之名强制流转而忽视农民的利益,造成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只得到低补偿费用。文章提出归还农民的基本权利,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土地流转(征用)程序,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土地流转不伤害农民,在维持其正常生活(生存)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进行土地征用和流转。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变革是土地督察制度建立的重要诱因,行政监督理论是土地督察制度运行的理论支撑,土地督察制度是建立在现实和理论可行性基础之上的。分析2008—201o@-土地督察数据,土地督察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土地行政权力的扩张,遏制了土地违法行为,规范了用地审批行为;保障了土地资源公共利益的实现,促进了耕地资源保护、中央土地政策落实、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土地督察制度同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和发展的空M,从土地督察实践上看,近期可以进行一定调整,进一步明确督察机构法定职责和工作目标;从土地督察理论上看,远期还可探索土地督察机构地位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特征,分析了矿业秩序混乱的原因,比较了市场结构类型.文章认为,为了合理、持续利用矿产资源,我国应建立政府调控下的垄断经营体制作为矿产资源的管理体制,并就其实现过程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耕地资源调查方法存在投资大、历时长等问题,不利于耕地现势性数据的快速获取,基于3S集成的耕地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了耕地动态监测应用管理系统框架,研究了系统结构、数据库和算法库的设计方案,提出了遥感影像解译、耕地变化信息获取和数据库建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耕地变化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和对变化信息智能化的决策判断提供了系统框架支撑。以济源市2009~2012年耕地变化情况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GIS处理与系统分析法对研究区耕地在数量、质量、性质和位置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监测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执法检查工作中的智能化应用,为政府决策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高了耕地监管技术的信息化水平,推进了国土资源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以专项督察为例,剖析国家土地督察信息公开所带来的社会风险,并借此为优化其公开方式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对《国家土地总督察公告》中专项督察公开的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分别从土地管理官员和群众的角度分析导致案件公开风险的因素。研究结果:土地督察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多样性、互动性和广泛性有待加强,土地专项督察中重大土地违法信息公开的需求与风险并存,且信息公开风险受到公开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影响。研究结论:要充分掌握信息公开主动权,加大投入进行土地督察信息公开建设,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机制以及公开后的舆情监测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