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高额进场费导致的“沪上炒货商叫板家乐福”纷争,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了近日申城街头巷尾的热点。6月13日,上海炒货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恩国宣布对家乐福“中止供货”,意味着长达两个月的谈判已告破裂。  相似文献   

2.
兰蕾 《特区经济》2005,(6):296-297
通道费(slotting allowance)又称进场费,是指制造商为了让零售商经销其产品而支付给零售商的费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道费就随着连锁超级市场的兴起而在发达国家出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超级市场作为一种高效的商业形式,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收取通道费的做法在国内也随之出现,并以“家乐福”连锁超市为代表。这种做法实施后在业内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特别是2003年7月上海市炒货行业协会决定集体撤出“家乐福”卖场后,关于收取通道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讨论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说到家乐福现象,我看供应商和超市之间的关系现在似乎正陷入一个怪圈:一方面,大多数超市、大卖场和供应商现在都没有怎么赚到钱:另一方面则是超市之间愈演愈烈的竞争,以及超市通过高额进场费形式对供应商的利润挤压。 如果超市以及供应商始终将利润来源聚焦在进场费上,这无疑是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竞争层面。  相似文献   

4.
家乐福的农超对接把进入超市的所有手续都简化了,没有进场费,没有货架费。没有滞销费。  相似文献   

5.
向外拓展“海峡两岸先后加入WTO后,中国的炒货行业大有作为。”这是近日笔者在采访刚担任上海炒货行业协会副会长的上海台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准时,开门见山听到的第一句话。作为上海炒货行业第一家获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颁发的“出口食品厂、库登记证”的出口企业。200  相似文献   

6.
“中国炒货看安徽,安徽炒货看合肥。”合肥在中国炒货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70年代,被邓小平多次提到的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曾声名鹊起,在全国出尽了风头。时过境迁,当年蹒跚前行的合肥炒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奋起直追,摒弃作坊式生产,凭借着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后来居上,如今已在全国独领风骚,稳执国内炒货行业牛耳。据统计,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开始,有关供货商与超级终端就“通路费”(包含进场费、上架费等各项需要交纳给零售商的费用)或是市场话语权之争日渐激烈。其中,每每有所征讨,几乎都能从中找到跨国零售业巨鳄家乐福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茅羽 《科技和产业》2004,4(6):12-16,28
进场费指的是生厂商为了使下游的渠道成员储存、上架销售其新产品而向其支付的众多费用。进场费已成为一种市场惯例,但是对零售商和生产商而言,它都是一个存有争议的话题。在相关的理论研究当中,既有认为进场费正面性的理论支持,也有认为进场费具有反竞争、歧视等方面的负面因素理论驳斥。在中国商业实践中,进场费常常导致生产商和零售商之间紧张的关系,并引起了许多上下游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损害了渠道上下游的关系。 本文遵循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对进场费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国外关于超市进场费的经典理论研究,提出超市进场费的基本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对进场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中国的进场费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两周的高密度媒体曝光,康师傅和家乐福,国内最大的方便面企业和世界500强零售业巨头之间爆发的"断供事件",在演绎了好几个版本之后,仍旧没有和解的迹象. 日前,记者专程前往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探访"断供门"背后的康师傅.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的家乐福似乎流年不利,尤其是在中国。最近,家乐福被一件件“质量门”丑闻缠身。不是质量不合格就是假冒名牌,尤其是前几天的“咸鱼干生蛆”事件,简直让大众有呕吐的欲望。然而,家乐福自己好像并不认为是很严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王易  王炎  吉茜 《上海经济》2004,(3):26-27
针对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2004年4月24日,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就在全国协会范围内第一个做出了反映,立即召开了“劣质奶粉事件”应急专题会议。陈新说,我们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更应该引起深思。尽管这几家生产劣质奶粉的企业不是上海奶业协会的会员单位。但是,一颗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的,  相似文献   

12.
日前北京家乐福发生一起保安与顾客冲突事件,顾客在医院鉴定为右腕骨完全性骨折。  相似文献   

13.
东亮  瘦瘦 《浦东开发》2003,(7):59-60
大商场收取供货商“进场费”的做法由来已久.这在全国商业领域似乎是个约定俗成的规矩。虽然进场费一般一次性收取.但随着超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进场费的名目也越来越多。品牌、商品的不同。进场费也不尽相同,低者三四千元,高者有超过万元的。然而,对此做法,有人欢喜有人忧,供货商与商家的纠纷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6月26日,在一次以塑造和谐企业为主题的活动中,北京家乐福成立了家乐福党总支、团委,成为国内第一家设立党团基层组织的外资零售企业。到外国"资本家"的企业去建立共产党组织?从工会到党支部,沃尔玛都进行了妥协,外媒甚至用"世界最大的共产党入主世界第一的零售商"的标题渲染这一事件。从诺基亚到家乐福,从渣打银行上海分行到普华永道中国,从北京现代到阿尔卡特朗讯上海贝尔,全国各地的外企纷纷建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炒货看安徽,安徽炒货看合肥。”合肥在中国炒货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70年代,被邓小平多次提到的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曾声名鹊起,在全国出尽了风头。时过境迁,当年蹒跚前行的合肥炒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奋起直追,摒弃作坊式生产,凭借着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后来居上,如今已在全国独领风骚,稳执国内炒货行业牛耳。据统计,  相似文献   

16.
黄蓉芳 《发展》2012,(2):21-21
近年来,洋品牌在中国连爆丑闻。最近有西门子的"冰箱门",之前有西门子的商业行贿、味千拉面"骨汤门"、肯德基的"冲服豆浆"、麦当劳的"毒油事件"和零度可乐事件、沃尔玛的价格欺诈、家乐福销售"三无"产品……  相似文献   

17.
法理与情理     
正9月,绍兴"王老汉"臭豆腐加工点因无生产许可证,被告知可能没收近9万元、罚款43万元。11月,杭州方林富炒货店因使用"杭州最优秀炒货""全中国最好吃的栗子"等广告语,被市场监管局处以20万元罚款。两起"天价罚款"事件在社会引发热议。应该说,市场监管部门做出上述处罚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任何摊点都不应享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不过,社会舆论并不认同,除了同情弱者、难以割舍舌尖上的诱惑,认为市场监管部门不该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家乐福风波,还是百思买事件,铁的事实告诉外资投资者,中国零售市场并不好混。只有真正懂得中国市场才能活得更好。  相似文献   

19.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07,(10):28-30
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第二届年会9月23日在重庆举行。拉法基、福特、苏伊士、马士基、霍尼韦尔、爱立信、家乐福、ABB、汇丰银行、芬梅卡尼卡、威立雅、利宝互助等25家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CEO汇聚重庆,为打造重庆物流高地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西部论丛》2007,(10):75-75
在零售业,商品进店环节上的采购是腐败的多发地带,几乎令所有企业都头痛不已,家乐福采购贪腐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在沃尔玛,采购员是谈"腐"色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