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实践已随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展开。本文介绍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现状,论述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探讨了三峡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磊  邓凯馨 《特区经济》2012,(9):127-129
旅游业对于"大三峡"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三峡大坝蓄水后旅游资源、产品和市场的变化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大三峡区域如何开展区域旅游开发及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冯方祥 《北方经济》2005,(11):34-35
储波书记2003年视察呼伦贝尔时曾经指出:“呼伦贝尔一城带多城,重点在两城,即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中,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极为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层次之分,有的是大区域的中心城市,有的是较小区域的中心城市。对呼伦贝尔来讲,海拉尔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和旅游、信息、物资集散地,是大兴安岭以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对外展示全市形象的窗口和带动地区发展的火车头,对全市城市化和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魏日  ;程丛喜 《特区经济》2009,(10):169-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三峡旅游日趋完善和成熟。由于长江三峡旅游区域横跨重庆直辖市和湖北省,涉及许多部门、旅游企业和个体,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以促进长江三峡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促进长江三峡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分析了长江三峡旅游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浙江经济》2023,(12):46-47
<正>合作共建“联盟花园”,是延伸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形成“大区域+大平台”“大经济+大生态”“大品牌+大产品”“大协作+大发展”的区域协作新模式,有利于共同打造长三角区域的生态后花园、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省份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衢黄南饶四市地处浙皖闽赣四省交界处,总面积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00余万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度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建设三峡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念梅  吴南 《特区经济》2007,221(6):171-173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旅游业呈现出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产业集群是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模式。文章在分析三峡区域旅游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三峡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三峡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实践形式,探究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的现实基础、绩效状况并审视其一体化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甘肃河西走廊为研究区域,利用构建的模型并对其旅游合作绩效水平与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是一个天然具备一体化合作现实基础的文化生态旅游区;河西五市间的旅游合作较好地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河西走廊区域旅游合作绩效水平相对较低,其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还处在合作启动实施阶段。本文针对阻碍区域内产业要素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岳旅游面临着水土资源紧缺、旅游环境破坏严重、旅游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与邻近的开云合作,采取"南岳旅游,开云服务"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提升南岳旅游竞争力的必然战略选择.本文结合南岳景区的实际情况,从旅游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南岳开云旅游一体化的设想,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岳旅游面临着水土资源紧缺、旅游环境破坏严重、旅游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与邻近的开云合作,采取"南岳旅游,开云服务"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提升南岳旅游竞争力的必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红贤 《特区经济》2008,235(8):49-50
为了将长三角旅游区打造成国际上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长三角旅游圈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区内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空间分布优势互补,客流关联互动性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本文从旅游经济和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长三角旅游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并对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鄂西地区旅游整合开发的条件与基础。并指出旅游资源、开发环境、旅游产品(包括产品类型和产品要素)、市场营销、区域旅游管理体制整合的具体途径,以求旅游开发规划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促使鄂西旅游更加顺利地走上健康、规范、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养生旅游作为一种专项旅游应运而生。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在初步分析当地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和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亳州市未来发展养生旅游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盟区域旅游一体化策略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旅游业成为区域一体化的优先部门。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阐述东盟旅游部门一体化的历程,分析东盟推行的旅游政策、市场和行业的一体化策略,进而探讨区域旅游业的初步效应。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区域旅游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区域旅游业竞争力问题也成为了学者们争相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评价,学者们更多的注重区域旅游业竞争当前的经济效果,而很少关注到旅游对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及旅游业的潜在竞争能力。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以竞争力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旅游业的现实竞争能力和竞争潜力,构建区域旅游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价湖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任媛媛 《特区经济》2012,(3):222-224
经济与文化的日益融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文化需求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广西作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不足之后,认为广西应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先导,为建设先进文化省(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增建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5):109-11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是一种强调由当地利益相关者主导的发展模式,它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参与,其关键是通过内部整合力量、社区动员、当地旅游资源和社会团体潜能开发、乡村特有文化保护、政府职能转变等,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完成社区组织建立和组织创新、构建内外各利益群体协调平台、增强个人和组织的权力、重构符合时代发展的乡村文化、建立利益相关者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创新政府参与形式等等,最终形成由当地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地方综合发展能力提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廖维俊 《改革与战略》2012,28(3):153-155
旅游的民生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城市旅游的发展是旅游民生推进的重要体现,两者的交融决定了采取可行性的开发策略将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文章分析了当今城市旅游的现状,结合当今实际,提出了要通过发展城市旅游以提升旅游民生,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渗透和提升作用,旅游产业对文化产业具有引导和扩散作用。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要保存旅游的功能,以及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启智功能、交流功能等,以更好地促进武陵山片区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片区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筠  荀关玉 《改革与战略》2011,27(6):120-122,12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区域旅游合作也成为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旅游产业带建设的现状。文章认为,云南省与东南亚国际旅游产业带的建设应分为三个步骤:将昆明建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云南与东南亚邻国的无障碍旅游区和共建泛西南—东盟国际旅游合作区。  相似文献   

20.
孙冬英  沈中印  杨云仙 《改革与战略》2010,26(5):153-155,160
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旅游联动发展已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从庐山和鄱阳湖区位上的毗邻、生态旅游资源的互补和互长、旅游市场需求的趋势、便利的交通四方面分析了两者进行生态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条件,提出了实施政府主导、整合旅游市场、整合旅游形象、整合旅游产品的对策,旨在实现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