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荐书     
《中国高新区》2010,(9):123-123
管理 《三星极致商道》 三星是一家成功的企业,它在亚洲经济危机中崛起,迅速发展,在随后的短短6年中,超过它的标杆——日本索尼,成为亚洲龙头企业。本书特意从三星的产品之道、渠道之道、品牌之道、人才之道、文化之道等不同方面入手,对李健熙时代三星的极致商道做了深度剖析,希望能对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成就世界品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品牌是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品牌的核心是企业创造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中蕴含着企业的核心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和忠诚不单是建立在直接的产品利益上,而更是建立在对品牌文化的认同上,维系他们与品牌长期联系的是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情感因素。文章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的创造方式和途径,提出中国企业在同外资企业竞争中,应注重应用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品牌文化创造时,重"道"、重"知止"、重"术",在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能力,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核心竞争力有多种构成要素,在今天形成竞争优势已经不再是设备、资本、产品等物质资源,而是人才、管理、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这些资源不易流动,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与复制。在人才、管理、技术、经营、品牌、文化等无形资源中,人才是第一核心能力,人力资源是第一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张鹏  曲维义 《科技和产业》2010,10(3):45-46,77
将影响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来自企业内部,包括创建国际化品牌所需资金、人才、核心竞争力及品牌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另一类来自企业外部,包括中国国家品牌劣势、中外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等。这些制约因素有些是所有创建国际品牌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有一些是中国独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的特殊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这样才能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品牌资产被认为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然而,现有的品牌资产理论多是外部导向的,强调财务和顾客视角,"基于员工的品牌资产"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企业品牌资产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从一个整合的角度来论述员工视角的品牌资产,分析了三种品牌资产的关系,构建了企业品牌资产整体模型,探讨了员工行为在品牌资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总结了如何管理基于员工的品牌资产。最后,本文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品牌事业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各行业各地区形成了众多国家级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同时,一大批创业时间短、科技含量高、成长速度快的中国新品牌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和生力军,被称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而创业投资在中  相似文献   

7.
钟荣丙 《科技和产业》2007,7(8):26-29,69
目前,我国自主品牌建设仍处于一个漫长的量的积累阶段,还没有发生真正的"质变",这需要自主创新全力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提升我国自主品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建议从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创新型人才、营造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快速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郑爱兰 《上海改革》2002,(10):45-48
行业法律文化是法律这种现象在行(企)业文化上的体现,是公序良俗的职业化、行业化,其建设要素包括价值导向、典范塑造、仪式设计、网络建立和环境营造,通过遵守和执行法律、立章建制、行业自律和提升法律素质等来实现。应坚持制度建设优先、适用原则,打造有行业管理特色品牌的行业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万科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秉承"建筑无限生活,健康丰盛人生"的创新理念;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路径:创新导向--目标导向--规则导向--支持导向--高层次的创新导向,以此进行企业文化的演进,推动企业管理一步一步迈向更高层次.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万科企业文化螺旋式发展模式的深入分析,得出万科企业文化发展的经验,为中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立起有利于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开发、成长和流通的制度环境和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才智充分激励、人才培育不断完善、人才管理科学化的文化环境,才能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11.
一些国家对中国在非洲投资及援助的关注,为中国在非跨国公司贴上了政治标签,从而渲染了中国对非洲战略的负面国家形象。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利益相关的中国跨国公司,应成为塑造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中国跨国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既有助于建构良好企业形象,也有利于形成中国尊重人权,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进而促进中非传统友谊关系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2.
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区域品牌,做大做强企业集群,是迅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了当前区域品牌存在的三种模式,通过对我国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区域品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韩正英 《科技和产业》2011,11(12):93-9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类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知识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商标优势和品牌优势,进而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认识到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对于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品牌战略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本文以技术类注册商标为切入点,论述其在构建企业品牌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要不断充实和发展党建工作,企业党建工作必须与企业其它具体工作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充分体现出核心地位作用和为经济建设的服务作用。在创建和谐社会大环境下,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要防止轻视党建工作的现象,这是在新形势下对党建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抓好企业党建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是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使我们的企业将走上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发展道路,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均在重新划分与调整,这样无疑也给企业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内容和范畴,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党建工作是我们每一位党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的经济与政治环境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就其中呈现出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包括:品牌营销进入了web3.0的变革时代、金融帝国主义与新自由主义遇到困境、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驱动以及认知盈余与时间过剩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在新趋势下保持跨国品牌生态系统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中国政府的决策模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对中国的政治权力架构和运行机制产生重大影响,使中国的政治体制从非正规的潜规则逐渐向明文的正规制度转变,从不透明的决策方式向透明的决策方式转变,从无法参与的政府决策制度向广泛参与的政府决策制度转变。中国政府62年的实践证明,在经济和政治转轨的路径选择上,中国没有选择激进的休克疗法,没有谋求一步到位,而是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精英主导下的渐进决策模式。中国发展的目标或方向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设定、修正、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政府决策模式中引入了许多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7.
甘清明  梁旭坤 《特区经济》2007,219(4):201-203
在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深化的今天,品牌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品牌战略已成为众多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本文指出了品牌的作用,也就找到了品牌价值的来源,探讨了我国企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版MBO: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案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BO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反叛,又是一种创新。它是现代中国经济的最热门话题之一,是目前国有资产退出方式的又一新尝试。文章由中外MBO的产生渊源引出,通过粤美、胜利、宇通三家上市公司实施MBO过程研究,并对比西方MBO的操作方式差异,将中国版MBO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特色"逐一突现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华侨开始大规模的移居南美,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华人在南美的到了较好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与巴西、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发展较快,为企业进入南美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商贸环境。华人凭借勇于拼闯的精神已经在巴西、阿根廷有了一定的发展,给中国企业开拓南美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商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祖群  王波 《改革》2012,(7):112-121
从企业、企业目标、企业环境伦理等概念入手,对股东利益最大化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两种不同企业目标进行判别,构建中西不同语境下的企业目标与企业环境伦理分析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直接关系到到底是以股东利益为导向,还是以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为导向,从而形成经济利益至上还是顾客-环境至上的两种不同的企业环境伦理分析体系。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可能成为未来中西不同语境下企业目标的最大趋同。我国企业要想在改革转型时期做到经济责任与环境伦理导向双赢,就必须加强企业环境伦理建设,同时实现企业与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