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客观趋势。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有助于我们在融入世界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中国日益融入这个世界,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因此,我们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改变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相互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现在和将来。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在政治社会领域的影响,看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们的观念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不应该对全球化作"泛式"的解释。如果承认"泛式"的广义全球化,就会在西方意识形态面前消失自己的价值观、文化特点和民族特点,包括发展道路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2.
熊光清 《浙江经济》2007,(18):44-45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安全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扩展和延伸,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日益突出,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点所在,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发展提供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经济安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校学生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认知体现出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高校学生对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缺乏清醒和全面的认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对全球化和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思考体现出相当的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表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和我国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高校学生对国家经济安全的认知体现出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一方面,高校学生对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缺乏清醒和全面的认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他们对全球化和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思考体现出相当的客观和理性。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也日益提升。对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重要"贡献者"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自身在统计意义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更应看其对世界各国产生的拉动作用。本文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出发,推导了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其他国家拉动系数及实际带动量的测算框架,利用OECD-ICIO提供的2005-2015年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在整体、国别和区域三个层面上,具体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结果表明:①样本期间内中国对世界经济拉动系数整体呈上升之势,有些年份对部分经济体经济增长实际贡献近1个百分点,所做贡献巨大;②中国对世界经济实际贡献与区域价值链有关,在全球价值链三大板块中,由于中国处于亚洲价值链核心,从而对亚洲地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③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所依托的贸易方式看,相较于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大。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受益者,更是贡献者"的本质,而且对于全球化背景下对如何实现经济更好增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王利平 《宁波经济》2006,(7):51-51,54,55
毋唐置疑,在中国制造产业逐渐融入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时,中国乃至世界正逐步步入一个新竞争法则的时代。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民营企业,究竟该如何寻找新的出路,中国产业该如何更为健康、创造地走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面向新世纪,应对新挑战,实现新发展,是我们国有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围绕这一命题,我结合首钢实际,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经济全球化对首钢的影响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是经  相似文献   

8.
在产业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都在展开以"新经济"为标志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加入WTO以后,将更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与此相应的是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将逐步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并参加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纪念日。"入世"10年,中国经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入世"10年,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与中国经济共同发展。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竞争中合作,在磨合中融合,实现了互利共赢。"入世"在中国现代历史中必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加速,中国经济将融入全球经济竞争的浪潮,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的发展环境,在"十五"计划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加紧研究和制定适合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措施,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 ,以“独立自主、扩大开放”方针为指导 ,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几点思考 ,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保障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的分析,探讨了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生产和分配领域的马太效应、全球资源的垄断、金融领域的金融霸权等现象。本文认为,在国际经贸活动缺乏公平和公正的前提下,真正的经济全球化离现实还很遥远。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活动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一个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对这两个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离不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认识到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一致性,以及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致性,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发展道路进程中的两次理论自觉。社会形态的局部跨越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两个基本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何东云 《特区经济》2010,(6):114-115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对经济实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的资产和消费物价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阶段性的膨胀,从而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资产和消费物价双膨胀产生的原因入手,阐述双膨胀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在双膨胀影响下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基于社会责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红燃 《特区经济》2009,(11):128-130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作为全球企业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已经不能将环境污染、产品品质、劳动权益等问题置之度外,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融入全球经济的主要趋势和方法。因此,探讨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对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入世五年:中国应进一步对外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加入WTO五年来的国内收益和国际收益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开放主义的原则,全面对外开放,通过全面开放、全面参与、全面合作实现全面提升,大幅度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并以国家长远战略利益和当前利益的有效结合为出发点,争取扮演具有主导性意义的负责任大国角色。  相似文献   

17.
谭元发 《特区经济》2008,(12):84-86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作为世界能源大国的俄罗斯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并制定了具有长远性、综合性、相对完善的能源战略。通过对外能源合作,谋求自身安全已成为当前各能源消费国的一大趋势,作为与中国有着紧密地缘政治关系的俄罗斯来说,其能源战略必将对我国的能源合作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在强调全球能源格局演变和俄罗斯在全球能源格局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就中俄能源合作策略选择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Throughout history, Chinese international behavior suggests that security calculations have remained and continue to be an inherent force in the minds of Chinese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ers. Since China launched its open‐door policy in 1979, the way the Chinese think and assess the field h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Today, the once widely supported realist approach is being rejected by a growing body of Chinese experts who now view the world as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in both economic and security terms. This paper shows how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on security issues has diversified and significantly transformed into a more interdependent viewpoint. Despite general skepticism over whether China has learned the inevitability of state sovereignty infringement in the globalization age, Chinese analysts came to understand and believe in the necessity of the security regime and multilateralism in the post‐Cold War period. The “new security concept” exemplifi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tual security in the late 1990s. Whether the Chinese design based on the new idea will be realized is unclear, given the present security structure dominated by the U.S.‐alliance system. However, the new growing paradigm of the Chinese security perspective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multilater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and regimes in the region, and participation and influence might be China's intention as a responsible regional power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尚缺乏对应的独立的经济安全法律。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法》有利于经济安全问题处理的程序化,也有利于预防经济安全问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防护屏障。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法》的认识基础、法律基础和机构基础。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Unlike most previous works which commonly define globalization as a strict economic characteristic, using the overall globalization index and its three sub-dimensions –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s to proxy opennes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associated with autocratic institutional in China, using the a two-step dynamic panel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technique in a panel of 30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the autonomous regions over the period of 1970–2006. We find that different globalization indice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lso, autocracy may harm regional development, but these conclusions are very sensitive to different globalization variables specifications. Further,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e show that in the period of higher global integration, the higher democracy (lower autocracy) may harm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ase of China. We emphasize that democracy is clearly not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