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这年头,中国彩电业战事多。按理说,彩电业在经历了资源战、市场战、价格战、广告战、数码战等几大“战役”后,本应风平浪静一阵,孰料今年4月中旬,中国彩电头号品牌———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再次做出惊世之举———“长虹”系列彩电普遍降价50—10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2.
易滢婷 《中外管理》2008,(10):70-72
大部分国产彩电厂商都已放弃降价,转而将“价值战”作为竞争之策。它们这次能行吗?  相似文献   

3.
李婕 《经营者》2006,(10):92-94
七天的五·一长假刚刚开始,一场被业界称为“自卫反击”的价格大战已臻白热化。各大家电卖场都迫不及待的打出了降价的“杀手锏”,面对春节期间海外军团在价格上的集体跳水,已让国内企业"拱手"交出了市场份额10%,的战绩,此时“价格战”可谓是中国家电企业背水一战。我国家电业的价格战不是某人一朝一夕的突发奇象,恰恰相反,在我国价格战有着“悠久”的历史。1996年,为抗衡洋彩电对中国市场的侵入,长虹举起降价大旗,彩电全面降价18%,由此也引发了彩电行业连绵不断的价格大战。1998年,长虹买断上游厂商200万只21英寸彩电彩管,力图从产业链的上…  相似文献   

4.
“长虹”引发国产彩电降价透析蒋才虎近期,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搞了个大动作”:所有现供市场44—74cm彩电全部降价销售,降幅为8—18%,每台电视机的降价额为100—850元。“长虹”何以如此豪气?规模效益使然。“长虹”近10年的固定资产从0....  相似文献   

5.
长虹品牌保卫战□杨青从96年3月份起,以四川长虹为首推出的国产彩电降价战,持续达7个月之久,国内数十个彩电厂家如创维、TCL、熊猫纷纷效法,相继宣布让利,号称“中国彩霸”的康佳集团在按兵不动观望10天后,亦终于加入了降价的行列。历时数月的降价,使中...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今年以来,北京市场爆出了两大新闻:一是年初国内几家洗衣机生产厂与商场联手“统一价格”,结果因工商管理部门的干预而“胎死腹内”;二是3月份以来“长虹”电视机大幅度降价引起的强大冲击。以冲国彩电大王”著称的长虹电器公司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降低43厘米至74厘米规格长虹彩电的价格,降幅为8%-18%,单机降价为100-850元。从而在京城上下引起一场不小的波澜:消费者的欢呼、同行们的指责、舆论界的评说不绝于耳。“统一价格”的对与错,“降价销售”的是与非,我们暂不妄加评论。由此而引出的,“如何运用价格这一武器…  相似文献   

7.
“金九银十”的彩电销售旺季尚未到来,今年增长迅速且价格不断调整的平板电视已经开始热闹起来,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液晶电视成为今年降价潮的主角。近日,海信、夏新、TCL都将旗下的40英寸、4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进行大幅调整,其中海信联合国美等连锁卖场将4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从原来的25000元降到19999元。  相似文献   

8.
伴随手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低价高配机型层出不穷,四核大屏、八核大屏、千万像素拍照手机也纷纷跌入1000~2000元的价位内。同时,不少国产品牌旗舰机型的售价也在此价位区间中上下浮动,相对洋品牌而言,拥有更多价格上的优势。虽然洋品牌在低价位手机领域上也趋于提高产品整体的硬件配置,但始终达不到国产自主品牌那种低价高配的高度所在。  相似文献   

9.
液晶电视价格逐渐分化 2006年,消费者关心的焦点仍然脱离不了液晶电视的价格,而彩电行业的“面板法则”决定了平板电视的价格曲线。2006年大尺寸平板电视仍将有较大降价空间,中小尺寸的降价空间已经不大,液晶电视的价格也逐渐分化。  相似文献   

10.
今年“3·15”晚会上,国家技术监督局和电子工业部联合公布了“国产、进口大屏幕彩色电视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国产彩电抽样合格率为94.7%,进口彩电合格率为60%,抽查结果表明国产彩电在  相似文献   

11.
国美,一个在家电价格大战中脱颖而出 的响亮的名字,仅仅用了13年的时间,就从街边一家小店发展成为今天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重庆、河北六地拥有40家大型家用电器专营连锁超市的大公司,从一个毫无名气、只经营电视机的小门脸,发展到如今专门经营进口与国产名优品牌的家用电器、计算机、通讯产品及发烧音响器材,影响辐射全国的著名电器连锁企业。去年,国美更是凭借连番降价打破国内九大彩电厂商的价格联盟,和相继抛出千万元与上亿元家电订单等壮举,使自己声誉更隆,以至经济学家惊呼“商业资本”重新抬头,开始研究近乎商…  相似文献   

12.
索尼、LG、三星、厦普、日立、松下、三洋等纷纷降价,质量危机引人关注。北京国美20周年庆掀起5亿元让利高潮,索尼、LG、三星、厦普、日立、松下、三洋等洋品牌的32英寸、40英寸、42英寸液晶将分别跌破4000元、8000元和10000元,而外资42英寸等离子也跌破9000元;苏宁近日北京28店联合开业并让利,洋彩电降价幅度与国美相当。国美、苏宁、永乐等专业连锁卖场的中外彩电均价仍相差约35%,洋彩电价格雪崩是让利于民,还是优势不再呢?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价格战,厂家、商家都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方声称不支持降价,认为利润过于菲薄,甚至有彩电 峰会结成价格联盟这样的“防御工事”,以防价格战硝烟弥漫;一方则在充足的化源支撑下,以“回报消费”、“节日大酬宾”、“高台跳水”等幌子和诱饵,大幅度降价销售。再,厂家只愿发表一些不起作用的声明,对已有的一些经济法规如《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工具却闲置不用。汽车厂家一改以往“绝不降价”的强硬态度度,也拿起了价格这个利器试图“攻城略地”,不过就其价格降幅而言,市场的反馈不足难以让厂家乐观,消费还是持币观望的多。据报道,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桑塔纳降价后的销售量有时还不如降价前。  相似文献   

14.
在短期内,隐藏在领先技术背后的高价位、高档次,注定了平板在中国市场不可能快速、全面普及。国产企业过早掀起“中外企业的平板肉搏战”,存在“过早消耗资源、提前陷入价格漩涡”的危险。本属彩电销售淡季的八月,在今年的表现却不一般。先是在家电连锁厂商的共同推动下,国内平板市场再演降价大戏。随后,中外彩电企业又掀起了一场场的新品发布秀。一些国内上市企业更是借助半年报发布的利好契机,将市场竞争矛盾直指外资企业,欲掀起一场“中外企业的平板肉搏战”。笔者以为,平板技术源自经济发达的欧美等地,在进入我国之后,尽管以其超薄、清…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中国家电市场的热点:VCD。硝烟弥漫的价格战,孰是孰非,众说纷纭。VCD的价格两年来下降之快,幅度之大,在家电市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从诞生到现在几年间,VCD售价下跌了5倍多。1993年9月,万燕生产出国内第一台VCD,售价5300元。1996年上半年,VCD的价格下跌到2500元。同年10月,爱多VCD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拉开中国VCD行业降价战帷幕。此后各企业纷纷跟进,VCD的价格像刹不住的车,一路下滑,到1997年年中,售价普遍在1400元左右。而近期,蚬华、厦新VCD则推出999元、998元的单碟机,售价已跌破1000元。  相似文献   

16.
《江苏楼市》2005,(2):10-11
2004年度,由慈溪市住宅经营公司开发,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端的“隆兴家园”打出了每套降价10万元的销售策略。这也是2004年慈溪第三个降价销售的楼盘,在此之前,慈溪“环驰三期”,“大通高丰家园”两个楼盘,每平方米已分别降价500元和1000元销售。三个楼盘先后降价销售,引起了慈溪市政府以及当地其他开发商的高度关注。2004年12月19日,慈溪75家会员开发商参加了该市房地产协会换届大会,商议在当地建立房地产市场价格协商机制,这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更有一些人担忧,此次慈溪楼盘降价,是不是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房价下跌的前奏呢?  相似文献   

17.
近一个时期以来,彩电价格战峰烟四起,连洋品牌也招架不住,纷纷降价。彩电降价也波及到其他家电,洗衣机、VCD也打起价格战。彩电价格大战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降价战并非偶然因素引起,而是有其必然性与客观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要创辉煌需奋起──分析价格战中的国产彩电业进入6月,在成都市场,"长虹"彩电再掀降价波澜,推出C2991大屏幕彩电,每台5260元的任劳任怨工价在成都市场展销。再次以行动证实"发难"时自己提出的"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之口号。在北京,21英寸"牡丹"彩电...  相似文献   

19.
8000多元买台背投彩电,这任以前是不可能的事,可在眼下新一轮的彩电降价风潮里,一大批低千万元的背投彩电“集体跳水”甚是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消费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商家只强调了背投彩电降价,却模糊了背投彩电种类上的不同,此类降价的背投彩电不是人们想往的那种运用数字技术的背投彩电。  相似文献   

20.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根本,然而,以“价 格战”获取企业利益,无论从时间上说。还是 从“利润空间”上来说,都极其有限。真正有 远见的企业应该尽快从降价的隆隆“炮声”中 惊醒,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竞争手段 上丰富一些.聪明一些。 今年以来,价格大战烽烟不断。可以说此起彼伏。从彩电、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DVD、汽车到家装建材、房地产.软件,报纸。手机、珠宝首饰、药品医疗,无不降价声一片,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以横扫千军之势不断突破市场设置的一道又一道价格防线。价格战甚至成了中国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