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除了传统的城乡分割外,还呈现出新的特点,即一级劳动力市场与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西方传统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不同,中国的一级、次级劳动力市场分割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作为整个劳动力市场就业核心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更呈现出新的变化。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别是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状况以及一级、次级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性研究,对于构建和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次级劳动力市场是整体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场发展状况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分析了劳动力次级市场存在的客观性和作用,并且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劳动力次级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诚 《经济前沿》2003,(4):6-10
中国的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轨道。如果说中国的商品或产品市场的发展已经较快地适应新的市场化的发展模式,那么,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在整体上,仍然处于艰难的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轨道的转型时期。在这个复杂的背景下,中国的就业体制和就业机制也是处于变革的困难然而却是关键的时期。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程度上中国的就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基本上摆脱了过去的城乡就业完全分割、城市就业统包统配、乡村就业自然经济状态的局面,出现了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时期所共同具有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劳动力要素的使用效率日益提高、各个类型的劳动力收入水平在各个层次上逐步趋于全国统一的新局面。另一方面,中国的就业受制于各种因素而尚未能够顺利转轨,出现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时期不常见的高水平失业和就业不足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就业结构分析与政策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诚 《财经科学》2000,(3):44-48
在经历2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以后,中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类似于市场经济国家就业结构的新变化。除了原有的二元就业结构和隐蔽失业性就业特征以外,中国出现了过度就业、正常就业、就业不足、失业和就业外非劳动力扩大的特征。就业政策需要适应经济改革的新变化,采用新业定义和就业观念,着肯于培养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主体-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是整个经济市场中的一个基础性市场。它的发展状态影响和左右着其他经济市场的发展。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将面对劳动力市场的重建及其各种市场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一个由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劳动力就业函数,从理论层面分析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等因素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同时基于中国2004_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技术进步、城镇化、老年抚养比等指标,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综合比较来看:现阶段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与城镇劳动力就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技术进步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具有不确定性。其他控制变量如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城镇劳动力就业,而老年抚养比、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却与城镇劳动力就业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策含义为: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冲击,理清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类型以及不同性别可能存在的有差异的劳动力就业效应,主张通过就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劳动力更加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7.
失业机制和适度就业王玉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正在日益完善着。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必然带来劳动力市场机制功能的全面发挥。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处于较高的增长趋势,加之经济...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来自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但从中国当前的情况看,试图从扩大需求入手来解决就业问题存在着很多困难。中国劳动力供给过剩除了短期内无法控制的人口规模因素外,还和中国的劳动参与率水平、城乡隔离的就业政策、家务劳动模式、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政策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拥入城市,黑龙江省农民非农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研究表明,农民非农就业的盲目性、社会歧视、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制度成为就业的主要障碍,而农业人口基数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滞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培训机构不健全是障碍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发育——解读中国城镇就业增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量城镇职工失业和下岗,农村劳动力剩余严重,每年还有数百万到上千万新增经济活动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但迄今为止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程度使得城镇就业继续增长,不仅表现为新兴部门就业比重的提高,还表现为非正规就业渠道的开拓,最终体现在就业总量的持续增长。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和微观调查的数据,通过对中国城镇就业增长机制的讨论,揭示非正规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在创造就业机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杜靖 《生产力研究》2012,(4):124-127,181
人力资本的状况应该与经济发展相匹配,要理解大学生失业问题,首先要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光是劳动力市场上大学生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问题,而且和高等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相关。大学生就业,与两个市场相关,一是教育市场,一是劳动力市场,其中高等教育供给处于中间位置。两个市场上,决策主体都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进行最优决策。在中国具体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条件下,教育市场上存在着家庭对高等教育夸大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在劳动力市场上,经济发展难以充分吸收现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的供给过剩。两市场的不均衡将导致高等教育供给压力的加大及人力资源闲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侠  李济 《经济与管理》2008,22(8):87-90
劳动力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低下,社会运行成本加大,为此,需要从政府、劳动力市场、企业、求职者四个方面优化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在不断变化,劳动经济学科在中国也取得长足发展。为共同打造中国劳动经济问题和理论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劳动经济学更高水平的发展,经济研究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经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经济》2004,(5):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近日说,中国这么多劳动力,不可能靠输出到国外解决就业问题,只能靠本国解决。 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不可能容纳中国这么多劳动力。就业问题在今后若干年内是中国十分重要的问题,形势严峻。就城镇而言,最近几年,每年大约需要为2400万人安排工作:800万失业人员,600万下岗人员(包括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包括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和转业军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就业岗位900万,这对中国来说有一定困难,但即使安排了900万,还有许多人没有安排工作,这还不包括农村的情况。中国今年的就业措施可以概括为“两个落实”,落实目标责任,落实各项政策和“两个加强”,加强对求职人员的服务,包括培训、介绍职业等,尽量给他们提供方便;加强研究一些长期的机制,怎么样促进就业,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就业。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新常态和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背景下,探寻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极化及其作用机理,对缓解我国当前的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利用匹配后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极化效应.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增加了母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但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对高技术和低技术企业的就业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中等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小,即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就业极化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1)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2)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相比,对高收入国家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母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极化趋势;(3)与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加剧了劳动力的低技术"极化"趋势.上述研究为实现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与就业优先战略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要回顾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有关观点,在认同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三种类型的前提下,对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影响农民工就业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认为户籍制度和地理分隔是城乡分割的根源、工资差别是行业分割和单位分割的充要条件,分别从农民工供给和用人单位对农民工需求两个侧面解释了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树  陈刚 《经济研究》2015,(3):62-74
幸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最主要目标,而且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使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本文评估了主观幸福感对劳动力就业和隐性再就业概率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发现,幸福感上升不仅显著地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概率,而且也显著地提高了失业劳动力实现隐性再就业的概率。同时,幸福感上升增加了劳动力享有的"关系"等社会资本,以及促进了劳动力的工作搜寻努力,是幸福感影响劳动力就业概率的主要机制。因此,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增长方式转型,可能不仅不会加剧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压力,反而可能缓解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本文通过梳理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和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并结合微观调查数据,对城乡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了描述,批评了传统的关于"就业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成不变"等判断。本文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指标,准确地反映了伴随着经济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就业总量增长和结构多元化、以及城镇就业压力的缓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的事实。此外,本文还通过对人口转变过程的阐释,预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趋势,做出刘易斯转折点即将到来的判断,并揭示了这个转折点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关键,劳动密集型特征决定其能够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巨大,市场广阔。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4月12日,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庆祝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开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处理好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本次会议由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与清华大学《资本论》与当代问题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