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沈定成 《新金融》2007,(11):54-55
资产证券化正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进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方法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但资产证券化自身也存在风险。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主要是破产风险,表现为三种形式:特殊目的机构(SPV)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资产转移时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以及资产转移后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有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才能保证信用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以“QYSJ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RXZL2017年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研究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信用风险控制问题。首先通过分析交易结构和产品设计,对比两案例的风险分散和控制情况;其次基于证券化前后的财务数据,通过Z值变动判断资产证券化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分析专项计划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合理选择基础资产、使用信用增级措施和采用供应链这种交易结构均能够对证券化项目的信用风险防范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借鉴QYSJ-ABS的成功经验,从证券化项目交易结构的设计、证券化项目基础资产的选择和信用增级举措的选择三方面总结了版权证券化的风险管理流程。最后,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入手,对未来拟进行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企业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创新产品交易和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在次贷危机中深陷困境的原因。通过信用风险转移交易,商业银行未实现信用风险完全转移,而期限错配、充当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和信用增级机构等问题使其在危机爆发后促不及防地遭遇了交织在一起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因而本文从创新产品合约设计、基础资产信用风险管理、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改进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它以其自身的优点满足投资者的需要,我国少数商业银行也展开了试点工作.然而,2008年的次贷危机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证券化产品在发挥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风险.提前偿付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都制约着其发展.文章主要以次贷危机为背景,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研究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为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精准科学地度量和描述信用风险及传染机制有利于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高效健康发展和货币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运用修正KMV模型测度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不同时期的信用风险,并采用最小生成树(MST)算法考察银行间信用风险的传染机制.结果显示: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发行的产品在各个时期信用风险均处于较低水平;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发行的产品违约率前期略高于前两类银行,但后期明显下降;后三类银行位于银行股票收益率网络的中心位置,具有传递信息和维系网络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高校贷款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化解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尝试阶段。当前高校信贷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银行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本文阐述了高校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试图为今后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模式解决高校贷款风险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的数据,从"业务类型"和"底层资产"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积极影响是降低了自身的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消极影响是加剧了自身的信用风险;第二,从"业务类型"来看,以"原始权益人"身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会对银行风险造成影响。以"承销商"身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则不会影响银行风险;第三,从"底层资产"来看,以"企业贷款"作为底层资产发行ABS产品,会对银行风险造成影响。以"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作为底层资产发行ABS产品则不会影响银行风险。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盘活流动性差的资产,可以增强整体经济的流动性,缓释银行的存量信用风险。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复杂的信用衍生品,在国内仍处于试点阶段,产品价格的准确计量,对发行方和投资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一款产品特点的分析,选取适合的模型和处理方法给出模型定价,并对目前阶段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推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资产证券化定价是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要难点。本文利用目前国外主流定价方法——期权调整利差法(OAS)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定价,同时运用基于列维构造法下的蒙特卡洛模拟法解决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此定价方法对国内近年具有代表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之一——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偏低,对此笔者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管同伟 《新金融》2007,(6):55-57
本文简要描述了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发展,探索其发展的动因。本文认为,尊重市场力量、依靠在技术进步基础上的产品创新和产品的优良品质特性为美国资产证券化成功发展的主要经验。我国资产证券化要特别重视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根据机构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和现金流期限管理配对需要,推出个性化产品。  相似文献   

11.
陈勇  刘燕 《海南金融》2013,(6):62-66
金融危机暴露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监管制度的缺陷。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多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留存和加强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文章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的内容、难点以及可能的影响,结合正在修订中的监管改革措施,提出了我国改革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证监会日前召集了15家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召开了关于用“专项工具”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会议。2006年证监会的任务之一就是证券化产品创新、推动固定收益产品的市场发展。其实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受到券商的普遍欢迎,目前证监会受理的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总额约在200亿元~300亿元之间,券商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形式开展的资产证券化即将掀起一轮波澜壮阔的高潮。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暴露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监管制度的缺陷。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多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留存和加强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文章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监管改革的内容、难点以及可能的影响,结合正在修订中的监管改革措施,提出了我国改革资产证券化监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孟艳 《新金融》2007,(8):49-50
资产证券化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后,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产品。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出发,通过研究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阻碍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从发行者、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最早提出是在2004年,2005年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11家境内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了17单、总计667.83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后各界对资产证券化带来的风险担忧过多,银监会宣布叫停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直到2012年,停滞三年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才重新启动。2015年3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公布,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行了33单,总计  相似文献   

16.
《时代金融》2019,(6):114-117
在商业银行加快流动性创造,减少资产风险,拓展利润来源的经营需求下,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商业银行现实选择。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本文从微观的层面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从政府和发起人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未来的发展策略。在研究资产证券化的的微观效应中,本文对样本银行的有关数据和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微观效应对于样本银行来说主要体现在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但从银行业整体来看,尽管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优化样本银行的资产结构,信用风险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因此安全性效应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分散资产风险的金融创新机制而备受推崇。次级贷款证券化引发金融危机后,资产证券化市场几乎成了“风险”的代名词,证券化产品交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金融市场的回暖,避险情绪的消退,资产证券化产品又开始慢慢复苏。尤其是近期华尔街人寿保单“证券化”的推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中兴起的一类融资产品,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初起源于美国,后来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大力发展本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资产证券化已经是许多国家金融市场中较为常见的融资产品之一。反观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尚未完善等原因,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许多金融机构对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认识不够深刻。另外,由于国家金融风险防控的要求,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深化,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被国家所重视,未来其发展空间较大。本文在研究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收入的金融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其核心在于对金融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其定价和重额配置更为有效,从而使参与各方均受益。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加银行贷款,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贵宾客户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和更好的理财手段,因此,实行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资本市场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出发,探讨证券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研究对加快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合成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当时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已经十分的成熟,然而商业银行在进行证券化的时候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当银行将贷款资产售卖给特别目的机构SPV的时候,等于将自身的客户转让给了SPV,虽然从实质上来说很多SPV都是由发起行成立的,但银行仍然会面临着客户关系遭到损害的危险.于是一种不需要将资产池转售给SPV但是仍然可以将贷款的信用风险和风险利得有效转让出去的证券化方法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合成资产证券化(下文称为"合成证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