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能辨认算盘的那天起,我家的墙壁上就挂着一把虽破旧但中间几排珠子却又整齐又光亮的算盘,常看到当了多年村会计的父亲从墙上取下算盘,慢慢地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拨动珠子,动作是那么地迟缓,嘴里还时不时地冒出几句口诀。尽管没能实现“算盘一响家增钱粮”,但从母亲欣赏的目光中,我觉得父亲有多么的了不起,毕竟那时家里有算盘的没有几家,能打算盘的又有几人呢?后来,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一个穷乡僻壤的乡镇担任农经干部。当乡政府文书非常歉意地领我走进办公室兼宿舍时,映入眼帘的是空荡荡的屋子,唯有一把缺齿的老式算盘斜斜地挂在墙上。我…  相似文献   

2.
爷爷·算盘     
打算盘是爷爷的绝活爷爷的命根是那算盘双手飞拨了千万次叹息的珠子然后拨上满盘的享受心便像盘珠一样随啪啪声振响眯着眼听着啪啪的珠子声思索成一种幸福的梦听奶奶说当年爷爷就是拨着算盘走进她的心里老镇上便有了一道新的风景线有了一支古朴的歌算盘牵着爷爷从春天走向秋天无数苦涩的日子一声声随风飘散  相似文献   

3.
我的爸爸是一位农村老会计,那架老算盘已陪他走过风风雨雨31年。如今,爸爸已从会计岗位退了下来,可他还是舍不得扔掉那个破旧不堪的老算盘,还把它当宝贝似地挂在墙上。对此,我颇为不解。记得前些年的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南方人,他沿街叫卖计算器。我叫住了他,一打听,一个小型电子计算器才5元钱。我就动员爸爸:“你的老算盘也该退休了,再说如今什么时代了你还用老算盘!买个小型电子计算器又快又方便!”那南方人也随声附和。爸爸瞪了我一眼,“小孩子家,懂什么!会计扔掉算盘那还叫啥会计,再说我这老算盘也挺管用的。”我暗暗笑爸爸老脑筋。…  相似文献   

4.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结识了《农村财务会计》这位良师益友,她给了我人生的启示,帮我找回了自我,我发自内心地向您表示感谢.我自幼生长在农村.父亲从事村会计工作已有三十余载,受父亲工作的影响,我有缘和您有了很深的交情.父亲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凭着那把已被磨亮了珠子的老算盘和那支随身携带的钢笔,走过了三十几年的会计路,坎坎坷  相似文献   

5.
悠悠算盘情     
小时候的我,总喜欢趴在桌子上,看爷爷一手翻着一张张纸条,一手拨动算盘珠子,忽而往下,忽而往上,铿锵而有力。此时,我总傻呵呵地问:“爷,那是什么呀?”爷爷也总是笑着摸摸我的头说:“孩子,那是算盘,算账用的。”年幼的我根本就不懂得“算账”,但我还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因此,我常趁爷爷不在时,拿出那把已经用  相似文献   

6.
在我家堂屋的后墙上,至今还挂着一把老式珠算盘,那是爷爷曾经用过的.每当看到它,我就会对爷爷产生不尽的感激之情,也正是这把大算盘领我走上了今天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7.
也许今生与会计有缘,自我记事起,爷爷就从事会计工作,那“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对我来说早已是熟悉不过了。十年寒窗苦读,初中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当地一所财政学校,但后来却被济宁农校录取了。毕业后,经组织考察,我被安排干了农经工作。  相似文献   

8.
事业与追求     
对会计最初的认识来源于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是生产队会计。每天,他坐在写字桌前,让一摞摞账本陪他度过。看着父亲的手在算盘上灵活地拨弄珠子,我油生敬意。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梦想,希望自己长大后当一名像父亲那样敬业的会计。初中毕业,我报考中专。出于对会计的偏爱,我选择了会计专业。中专四年,是我全面接触会计知识的四年。对待学业,我如饥似渴,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学习各门课程,专业课平均成绩在95分以上,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中专会计课程的学习,并不能满足我对会计知识的渴求。在课余,我挤出时间,自学大专、本科会计专业课…  相似文献   

9.
从1997年当村会计至今已有三年多了,期间不断有朋友问我:你那么年轻,又有文凭,那 么多赚钱的路子不走,为何偏偏选中当一名小小村会计呢?既无权也没地位,待遇又低,一 天到晚瞎忙活,你图个啥?当村会计究竟为了啥?我一下子还真无法回答。回想三年来,每天与账本、算盘相伴,有 时做账一连要熬几个通宵。与农户结账更是东家跑西家走,风风雨雨,费尽口舌。还要定期 做各种各样的报表、账册、会议记录,紧紧张张不知不觉三年就一眨眼过去了。在我看来,人活一生是有个目标,但目标不分贵贱、高低,只要活得实在,有意义就行。 日子无…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13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成立,我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主任,告别了17年的会计生涯。当我最后一次抄写完8个村民小组收支账目时,看着办公桌上朝夕相伴的那架旧算盘,手捧着我迷恋的《农村财务会计》,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成直往上涌。  相似文献   

11.
会计情缘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村会计。小时候,我觉得父亲的职业很伟大、很高尚。每当父亲在家中算账时,我便扒在桌子旁边看得出神,只见父亲紧皱眉头,口中念念有词,手指飞快地拨着算盘。我当时想,要是我会打算盘,那该多美呀。在高考填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财会专业。如愿以偿后我便努力学习会计和计算机知识。因我的名字和“账簿”音相似,同学们便叫我“账簿先生”,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看来我和会计真的是有缘分。毕业后,我在乡农经站从事会计工作,这时才发现村级会计与企业会计、商业会计有很大的不同。我便向站里同事们请教,向书…  相似文献   

12.
报表     
秋收后,东山村会计老耿坐在用旧仓库改成的办公室里,算盘珠子拔拉得噼里啪啦响。 老耿在统计汇总全村的粮食产量。乡里催得紧,明天就得上报。  相似文献   

13.
悠悠会计情     
家里排行老大的我,为了挣工分归还欠生产队(现在的村民小组)的超支款,不得不告别心爱的学校,从小学四年级的阶梯上辍学回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善心如佛的生产队长,看看我稚嫩的童体有些吃不消,就安排我白天放牧,晚上当记分员。每3天记一次工分,每月协助生产队会计结一次工分。虽说是生产队,但规模不小,有近60家农户,分布3个自然村,每月月底到生产队会计家结计工分不少于3天。春夏秋冬把算盘珠子拨得啪啪响,将250多本工分手册翻得毛绒绒的。最头疼最费劲的是年终决算,那可是真较劲儿。为了一分钱平账,少则查半天,多则查几夜。当时我埋怨过戴…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村会计安斌我是一名村会计,两件东西最珍惜,笔是心爱的犁耙,帐是耕耘的土地。犁出沃土筑堤坝,汇聚了丰收的欢喜。我是一名村会计,我的生活不孤寂。数字与我常相伴,算盘与我最亲密。血液里溶进《会计法》,农户、集体装心里。我是一名村会计,一身汗水两脚泥...  相似文献   

15.
我的叔叔有一把牛角算盘,他十分珍惜,自他工作时起,这算盘已跟随他大半辈子至今。他是一名普通党员,大集体时任过生产队会计,因为他工作认真负责,公私分明,群众称他是“铁算盘”。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到叔叔家串门玩,总看见他家的土墙上除贴满了他的奖状外,还挂着那把算盘。虽然屋里一些家具已落满了灰尘,但是那把算盘显得十分光亮干净,没有半点尘土。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总能从隔壁叔叔家传来清脆悦耳的算盘声,那时间,他家是一方禁区,不管是我还是谁家的孩子去玩,免不了要受他白眼,一律哄之门外,因为怕我们这群玩皮的捣蛋鬼会撕坏了他的账本,弄…  相似文献   

16.
记得刚懂事时 ,那时乡称人民公社 ,村称大队 ,村民组称生产队。父母亲为了挣工分 ,便把我带到田头 ,让我自己爬滚。每当日薄西山 ,大人们将要收工时 ,总会看到一个人拎着一把长长的、沉沉的黑算盘 ,准时来到田头记下他们的工分。听父母讲 ,那人就是生产队的会计。那时 ,我对会计有了初步印象。到了上初中时 ,我们这里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村民组已经不设置会计了。有一年暑假 ,为了调整耕地 ,村里急需丈量土地 ,但原生产队会计已经作古 ,当时我们村民组很难找到一位会丈量土地的人。有人建议去邻队高薪聘请会计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7.
黎会计就要下岗了 ,这几天他寝食不安 ,也很纳闷 :我老黎都年近花甲了 ,用我那不曾换过的算盘为农村集体算进算出了几十年 ,现在却要和它分手了。黎会计十六岁时被村里的老会计看中 ,当上了“小黎会计”。那阵子 ,高兴劲“呛”得他几天没合眼皮 ,他梦想着有一天坐上老会计的位置 ,挑起村里的大梁。他遵听老会计的教诲 ,没日没夜地练算盘、盘凭证、学账务。出乎老会计所料 ,不到半年 ,小黎就能三下五除二地把村里的账做得像模像样了。老会计感到很欣慰 :“我年纪大了 ,这村里的算盘往后就交给你了!”小黎如愿地拿到了村里的算盘 ,当上了村会…  相似文献   

18.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乡领导的嘱托,去审核一个村的账务。这次亲身经历,我久久不能忘怀。来到村会计家里,村会计就把几年来的账册、账表等都搬了出来。乡领导说:“小黄,你作为一名专业对口的大专生,理论知识丰富,你把这个村的账理好做好。”带着领导的期望,村民的愿望,我开始逐年逐笔依照会计程序理起账来,我不停地拨动算盘珠子,还不停地做好笔录。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时间很快过去了,最后结果出来了,与会计现金账一对,相差很大。领导立即叫我与村会计一起核对查找,我十分自信地对村会计说:“肯定是你算错了。”…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现在不当会计,但与会计有缘分。在那放荡不羁的“文革”岁月,“阶级斗争”的狂涛巨浪涤荡着成千上万年轻人的“灵魂”,我自然也成为随波逐流的对象。没有“圆”大学梦,尽管仍有自惭形秽的失落感,可我还是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卷起被盖行李回乡务农。生产队长看我为人诚实,果断地“任命”我当记工员,嘱咐好好配合队里会计的工作。只有高小文化的老会计,每当谈起干财会的经历时感受颇深。他那豆芽般的阿拉伯数字“雕刻”得工工整整,打起算盘依然劈里啪啦响。我与老会计的交情还算不错,茶余饭后,无话不谈,并曾得到他那金玉良言般的忠告:“多…  相似文献   

20.
1987年,在咀嚼一番高考失败的痛苦之后,我也按“女大当嫁”的习俗,为人妻,为人母了。 1995年换届选举,我成了村委会委员,负责三个队的专业会计。当时我很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因为我连算盘都不会打,对会计业务更是一窍不通,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