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之光 一九九三年,为纪念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签署发表,丁绍光应邀创作此画。联合国世界联台会将《人权之光》的限量版画赠给了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克林顿总统、戈尔副总统及各国驻联台国大使,以颂扬联合国的理想及宣扬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艺术家在附信中强有力地表达了他本人的意愿:“联合国坚信国家及个人能够在和谐与相互理解中共处,深为鼓舞人心。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对人类这一崇高目标做出更大贡献,让人权之光照亮全世界。” 丁绍光先生选择了一种展望二十一世纪的理想主义艺术形式。 丁绍光先生被誉为“联合国所倡…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美国政府“棱镱”项目曝光,这让“贼喊抓贼”的美式虚伪抖了个底朝天。据“棱镜门”揭秘者--斯诺登披露,截止到目前为止,美国在全球范围直接参与或指挥的黑客行动达到了6万次,而这之中,有大部分针对中国大陆地区。斯诺登所披露的美国黑客行动,主要是揭露其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性。因此,他着重强调“侵入目标包括大学、商业机构和政界人士”。事实上,这种黑客行动无孔不入,特别是对我国网络安全已造成严重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3.
中美贸易摩擦似乎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焦点”,也成为国人一大忧虑。在很多国人眼里,美国人为了自己利益似乎是在找中国企业的“麻烦”;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似乎对美国经济形成了某种潜在“威胁”。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与“制裁”愈演愈烈,似乎很快就要由经济问题演变为“政治”与“外交”的纠纷。  相似文献   

4.
张静 《商业科技》2008,(17):16-16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是目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有关人权保护的问题,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人权是政治问题,保障人权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当代西方一些国家也通常将人权作为政治外交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将人权大棒指向他们认定“侵犯了人权”的主权国家。实际上,并  相似文献   

6.
徐显明、曲相霖问:美国为什么在中国人权记录黑暗的文革时期与中国建交而在人权记录良好的今天大肆攻击?山东大学徐显明、曲相霖在《东岳论丛》上撰文说:美国的人权是什么呢?首要的,是美国的政治需要。把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置于促进人类普遍的人权目标之上,使人权问题无时不染政治色彩是美国近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的做法。当美国说哪儿有人权问题的时候,一定是哪儿在政治利益上出现了与美国的对立。了解美国政治背景的人都知道,美国对别国人权问题的关心,无时不是出自政府自身的目的。以美国前后8次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所提人权反华议案…  相似文献   

7.
金小娟 《华商》2008,(11):95-95
人权是卡特时期美国外交的中心和灵魂。它最初是针对苏联、第三世界的专制国家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的。实质上是传播美国价值观,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策略。它从提出到现在从未"褪色",成为历届总统的必备武器,但人权外交本身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注定不能在"只有生存能力才能算数"的、冷冰冰的现实世界中作为外交政策的主导,而只能作为外交政策中的"副手"。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2007,(9):12-12
1月2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文内标题用的则是《中国世纪》,通过《时代》驻北京、曼谷、巴黎甚至包括非洲多个国家共12名记者的联合采访报道.为读者勾勒出了“中国世纪来临”的画面: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持续上升,海外投资和对全球天然资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经济.外交上也积极进取.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因此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整组报道每个页码上部均以中文书法标以“中国世纪”.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中国想要什么怕什么”、“与中国合作”和“谁的世纪”。  相似文献   

9.
2004年对于孙凤翔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他获得联合国世界光彩大使,是2004年度世界8名光彩大使之中惟一的华人。同时,这也是继美国财富杂志“福布斯”公布的中国首届慈善榜排名第95位之后,又一次最耀眼的光环,他的成功到了一个峰极。  相似文献   

10.
封面要闻     
《市场周刊》2009,(8):5-5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7月24日下午在北京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胡锦涛说,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和秘书长在维护安全、促进发展和保护人权三大领域所做的努力和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进入 21世纪,全球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人类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加速了全球化进程。自1992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日致辞中宣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化恰如一股汹涌的潮流,不断冲击“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英国《金融时报》资深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在今年第1期美国《外交》杂志上惊叹:“一个幽灵,全球化的幽灵,在世界各国徘徊”。市场经济成为全球化的动力源,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急先锋,高新技术则是全球…  相似文献   

12.
库德华 《消费导刊》2010,(6):256-256
从1995年开始,美国国务院开始发布《人权实践的国家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超出190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攻击。为了回应这些报告,中国决定通过关注美国的人权状况从而填补美国报告留下的空缺,中国的报告被正式命名为《美国人权报告》。两份报告不仅是国际政治、国家利益斗争的产物,而且清楚地折射出了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这些分歧就体现在对人权概念、人权实质的不同解读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子商务》2000,(4):50-51
正因为事事都走在人前,美国才有了今天的“世界霸主”之位。中国不想称霸,但切不可忘记“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的悲痛历史。在科教兴国方兴未艾的今天,技术诚可贵,但法律更要先行,因为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及时将新生事物纳入法律轨道、让其有法可依,将促进新事物的积极发展,并将其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尽量防患于未然。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实务都率先在美国兴起,所以当1999年12月14日美国宣布公布了第一个INTERNET商务标准时,人们并没有太多的喧闹与惊讶,许多人据此更加肯定了关于“EC时代美国仍将是世界NO.1”的预测。察往可以知来,鉴人可以正己,见贤思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华。我们期待着中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能尽早出台。  相似文献   

14.
卢小平 《大经贸》2009,(7):60-61
6月14日,国际著名外交家、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吴建民应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邀请,在广州发表主题为“中国外交风云六十年”的演讲。他的演讲对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议 《新财富》2001,(6):24-25
中国企业应趁美国出口萎缩的机会,扩大与其它国家的贸易往来。这是在中美两国经贸战中迫使美国人回到务实外交谈判桌前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印象中,联合国是个开会的地方,实际上,联合国也是个大市场。联合国采购蕴涵着巨大的商机,但中国企业在抓住这个商机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一旦成为联合国指定供应商,意味着企业诚信俱佳和有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由此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订单,还能获其金融支持,无论在国内外生意场上,“联合国指定供应商”都是“特别通行证”。对于入世后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条尽快登上国际舞台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饭店世界》2006,(5):51-51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做“厚道”。  相似文献   

18.
《WTO经济导刊》2011,(7):17-17
联合国全球契约2010年年度报告发布 在推广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时,公司规模是最重要的;虽然世界各地的企业似乎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有切实的进展,但在人权和反腐败领域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凯  薛建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248-249
中国海外公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融入世界不可回避的话题,全球化导致海外国民保护的客观需求激增,中国政府为在外交领域体现"外交为民",需要有效承担海外国民权益保护的重任。海外中国国民权益保护方式包括受害人当地救济,领事保护,外交保护国际人权保护。从这四个途径谈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20.
危若  五木 《市场周刊》2010,(3):118-121
今年52岁的吴超是全国首家社区民间艺术馆“东水艺苑”的馆长。作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联合国授予荣誉称号的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吴超让人熟识的还是他“石头吴”的称号。他是目前南京地区仅有的一名“石画”家。在鹅卵石上画佛画动物,“石头吴”说自己这辈子是跟石头杠上了,一画就画了1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