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信任理论,从不同角色视角探究各信任要素对分享经济行为意图的影响。通过构建分享经济信任机制概念模型以及实证检验发现:从需求方视角来看,对个体(供给方)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平台善意的信任以及对产品能力的信任对需求意图产生积极地影响。从供给方视角来看,对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和对平台3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的信任对供给意图有正向的影响。需求方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供给方则更看重对平台的信任。通过进一步比较还发现,需求方对平台和个体(供给方)的信任聚焦于善意信任,但供给方则是侧重于对平台和个体(需求方)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研究企业中差序认知(情感与工具性关系)、组织公正、人际信任、直接主管赋权使能、个体知识分享以及学习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经实证分析后发现:前四个变量的确可以影响并预测个体知识分享水平,而个体知识分享行为亦会正向影响个体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人际信任分成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两个维度,组织公民行为分成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和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两个维度,以200份企业人际信任调查问卷的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均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并且情感型信任比认知型信任对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认知型信任比情感型信任对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更高的正向作用。同时,利用层次回归的方法表明,工作年限对认知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显著,而对情感型信任和指向个体的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指向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调节作用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刺激反应理论(S O R),构建“影响因素—消费者信任—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探讨影响消费者对于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共享出行平台和服务方信任的关键因素,及其如何提升消费者的使用意愿。研究发现:(1)社交影响、平台质量、政府监督和制度保障等因素能够促进消费者对平台方的信任,信任倾向因素则对平台方信任影响不显著;(2)信任倾向和消费者对平台方信任显著影响消费者对服务方的信任,但制度保障和互动历史因素对服务方信任几乎无影响;(3)消费者使用意愿主要受消费者对平台方信任的影响。为此,提升平台整体质量和响应效率,加强制度规范和安全保障建设是共享出行企业提升消费者信任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创业教育本土化发展的历程入手,总结了创业教育供给方与需求方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剖析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正负影响,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新视野,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民的增加,进行网上购物的人数与日俱增,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信任备受关注。通过对以往研究文献的分析,本文提出消费者对网上商店的信任模型和9个假设,通过调查并对230个有效样本基于AMOS进行分析后,发现除法律约束力作用不显著外,商家声誉、商家规模、商家网站质量、环境趋同性、结构性保障、合作规范、交互作用都会影响消费者信任,消费者信任进而促进信任倾向的形成。此结论说明,商家可通过提高其个体能力、网站能力、系统信任机制和交互水平促进消费者的信任和积极交易。  相似文献   

7.
从信任的一般涵义出发,引申出电子商务环境下信任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常见的三种电子商务模式(B to B、B to C、C to C)的信任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B to B电子商务的信任状况较好,而其他两种模式的信任状况较差的结论,并进一步对B to C、C to C的信任机制进行了讨论。根据B to C、C to C交易模式的特点,剖析了其信任体系的构成及交易过程中信任机制的作用机理,以期为电子商务信任体系的实证分析做好铺垫,为更好地解决B to C、C to C中存在的信任问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临场感视角,将电商直播特征分为认知社会临场维度的达意程度、线索多重性、自然语言性和情感社会临场维度的真实感、亲切感、实时互动,结合SOR理论和TAM模型,引入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信任作用中介变量,构建电商直播平台消费者购买意愿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SPSS和AMOS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认知社会临场维度的达意程度、线索多重性、自然语言性对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具有正向影响;情感社会临场的真实感、亲切感对消费者的感知信任具有正向影响,实时互动性对感知信任的影响在实证中没有得到支持;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对感知信任具有正向的影响;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信任对购买意愿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通过引入消费者新观念接受能力概念,构建了个体、 系统与环境因素影响消费者有机农产品网购意愿的理论模型,基于572个有效样本检验发现:安全性感知、 网店服务质量以及主观规范均对消费者有机农产品网购意愿具有积极影响;网络信任是各因素影响消费者有机农产品网购意愿的中介变量;消费者新观念接受能力对网络信任与消费者有机农产品网购意愿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从实践角度,为企业以及政府制定有效营销策略,以及推动有机农业产业升级提出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流动人口提升社会资本、融入流入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方言距离作为两地间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创新性地将方言距离和城市规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两者对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CLDS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发现,方言距离或流入地城市规模越大,社会信任水平越低;在方言距离不变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方言距离对社会信任的负向影响减弱甚至消失。机制研究发现,方言距离对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负向影响,是内置于两地之间文化差异对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影响,它既不能通过主观心理因素传导,也无法通过良好的社区(村)生活环境来消除,但可以通过提高城市包容性来消除;城市拥挤效应,特别是房价水平过高是城市规模降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论表明进一步提高城市包容性、降低城市拥挤效应对于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信托制度是一种基于信任而委托他人管理财产的法律制度,作为英美法系的一种特殊的财产制度安排,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确保信托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其也决定了信托公示制度设立的必要性。然而,我国信托立法中对信托公示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糙模糊。本文通过对信托制度基本制度的剖析,立足于我国现行立法,提出了构建我国信托公示制度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信任角度研究了公司如何设计针对具有政治关系CEO的薪酬契约。具体来说,分析并验证了两个推论:第一,由于股东对CEO不完全信任,CEO现金薪酬对负股票回报的敏感性要大于对正股票回报的敏感性;第二,CEO的代表委员类政治关系会增进股东对CEO的信任,从而这类CEO薪酬-回报的非对称敏感程度较低。本文从薪酬契约角度发展了当前高管政治关系的研究,并且为薪酬契约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可知:信任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进而促进贸易。基于中国省际信任数据分析的结论,在中国,信任对国内贸易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入控制变量后,信任仍旧对国内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将品牌个性维度引入旅游企业中,以旅行社及旅游网站品牌个性为研究对象,选取稻草人旅行社、携程旅行网以及春秋国旅三家旅游企业,就品牌个性与消费者重购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不同旅游企业品牌个性的评价差异主要受到“新乐”和“真诚”这两个维度的影响。旅游企业品牌个性与消费者重购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其中“新乐”对重购意愿的影响最大,“高雅”对重购意愿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全面分析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同时更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当前国情的分析,从我国面临的经济挑战、与西方供给学派的区别、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等方面,系统阐述对通货膨胀的防控。 结果/结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给侧与需求侧调控相融合,处理好短期措施与长期目标的关系,从调整产业结构、解决总量失衡、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来防控和消除通货膨胀面临的潜在压力,确保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用心理学概念诠释消费者品牌信任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信任就是在风险情境下,消费者基于对品牌品质、行为意向及其履行承诺的能力的正面预期而产生的认可该品牌的意愿。消费者只有对品牌信任才会对企业忠诚。消费者在形成品牌信任的过程中,各种在心理学名词基础上衍生出的概念如品牌感知、品牌态度、品牌情感和品牌人格等是品牌信任形成的基石、保证、纽带及内化。企业可针对品牌信任形成的每一环节实行有针对性的品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需求管理的反周期政策,以扩大公共开支为最主要的调控政策。但是,鉴于当前国民经济中结构性和长期性矛盾并未得到缓解,我们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索宏观调控模式的重构。本文在理论推演、国外经验借鉴以及我国实践经验研究基础上,提出当前的宏观调控理念应由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协调配合,创新监管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解红  侯瑞 《西部金融》2014,(10):4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受到各方关注。相比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土地流转信托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找到了一种既让农民流出土地后获得稳定收益,又帮助各类主体流入土地后获得足够金融支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模式。农民、农业经营者以及信托公司三方以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为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了农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推动了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