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使用2003~2018年西部各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对其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展开定量测算。在此基础上,针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线性和非线性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促进乡村振兴,该促进作用对于乡村振兴不同维度均显著,其中对生活富裕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对治理有效和产业兴旺的作用效果依次减弱,对生态宜居的作用效果最弱。同时,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即该作用效果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此外,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少儿抚养均对乡村振兴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和纾解金融供需矛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催生了农旅融合发展模式。该模式以旅游业为主、农业为辅,以旅游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由单一结构转向多元化结构,以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发展。论文采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以及理论逻辑,通过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农旅融合以及乡村振兴三个主要变量的发展水平。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引入农旅融合中介变量,借助中介模型验证数字经济通过间接促进农旅融合新产业模式兴起带动乡村振兴。实证回归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大于中部和东部地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2.间接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农旅融合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间接影响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生态、治理以及生活方面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乡村产业的影响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构建包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生活、乡村数字生态和乡村数字治理五项一级指标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熵值法相结合,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时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明显增长态势,数字化和信息化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逐级递减的状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首,需发挥东部地区数字溢出效应,带动中部、东北和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十九大会议上对我国乡镇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与部署,是当前以及未来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之策。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结合当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的现状,以铜闸镇发展现状对标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核心纲要,推动产业发展与产业兴旺衔接、促进环境改善与生态宜居衔接、推进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衔接、优化管理机制与治理有效衔接、提升生活水平与生活富裕衔接。  相似文献   

5.
在探讨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影响机理基础上,依托2015-2019年我国各省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乡村振兴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正向促进作用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而在东部地区的正向效应不显著。因此,在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实施差异化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策略,弥合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数字经济鸿沟",以数字治理为统筹发展过程提供保障,以助推我国东西部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功能作用,能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总目标。农村金融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动力引擎,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秉承服务三农的本源,有效促进了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的乡村均存在着地理环境复杂、生产要素流动性差等限制因素,加之产业基础薄弱,导致西部民族地区乡村贫困人口众多,不仅阻碍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还牵制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独特价值和乡村振兴的阻滞因素,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出路。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务农之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并勾勒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确立了行动指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重要战略举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明确未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打破我国城乡二元发展现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道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作为新时期的重大改革,乡村振兴承载着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之梦,寄托着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乡村振兴需要释放金融监管改革对乡村产业发展支持的制度红利,为乡村经济发展引入金融活水的保障,青海省金融行业为此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财政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聚焦农村"两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实现乡村建设"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