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芹英 《新理财》2005,(11):20-21
大家都知道,珠算是中国传统数学的一部分,但一般认为珠算只是数的计算,与几何无关.在计算机时代,珠算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算"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独特的作用.计算机处理几何问题,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几何的观念,出现了所谓计算几何.计算几何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计算机几何学.计算几何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得对于珠算刮目相看,发现了珠算在几何教学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珠算与代数     
刘芹英 《新理财》2005,(8):22-23
历史上普及面最大的就是用珠算解决实用日常生活问题,以致一些人有所误解,以为:珠算只能作整数、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连分数运算都没有办法用珠算,更不要说是代数运算了。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看法在把珠算用于数学教育(如三算结合教学)就觉得作用有限,20世纪70~80年代,有心人开始了对珠算高级运算的研究,结果发现:没有用珠算不能解决的“可计算问题”。其实,道理很容易明白。因为一切的运算最终都要化为四则运算,甚至是加减,乘除运算也都不过是珠算加减的程序。于是,用算盘不仅可以进行求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通分、约分、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还可以进  相似文献   

3.
在进入电子时代的今天,珠算的地位正受着严重的冲击,很多人认为:有了计算器和计算机,算盘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觉得珠算学习起来麻烦,速度也没有计算机快,应该把它请进历史博物馆了……这就意味着在现今社会珠算已经没有生命力,而我们的教学也就没有必要。对我们...  相似文献   

4.
刘芹英 《新理财》2004,(8):36-37
说到珠算,一般人都知道就是用算盘进行四则运算.由于商贸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基本上都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当然日常用到的珠算也都是四则运算.这往往使人产生错觉,以为珠算只不过能做四则运算,是低等的,功能有限,运用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人甚至说:珠算连分数都没法表示、计算,更不用说无理数了.  相似文献   

5.
李新注:这里引述日本三位首相,一位众议院院长,两位文部相对珠算事业的看法和支持。另附日本两位珠算界著名人士谈珠算的地位和作用。这虽然是外国珠算事业的情况,对珠算大国———中国,不能没有影响。中国珠算界在作好本身工作同时有必要了解一下外国,供借鉴之用。一、日本首相论珠算(一)海部俊树先生“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改善起很大作用,但发明计算机是人,进一步改进它的性能的还是人的头脑。不要忘记,这里有个心心相通互相信赖的关系。算盘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有着长久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它经过了众多有识之士对之进行改进,提炼和咀嚼,从而…  相似文献   

6.
在新形势下 ,如何才能学好珠算 ,取得较高的鉴定等级 ,是广大珠算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看法。1 树立正确的认识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里的广泛运用 ,不少人认为珠算迟早必被计算机所取代。很多学生问我们 ,珠算在以后还有没有用 ?的确 ,电子计算机解决了许多珠算上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但珠算以其结构简单 ,运算方便灵活 ,并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现在不仅在我国受重视 ,在电子技术发达的日本、美国等国家也倍受青睐。目前日本有数万所私人珠算补习学校 ,全国有十几个大型珠算学术团体。美…  相似文献   

7.
珠算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世人视为瑰宝,并将珠算和我国其它“四大发明”相提并论。于是,珠算成为世人公认的中国的一大发明。因此,近来或在文章中、或在书籍中、或在重要讲话中常常出现“珠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之说。笔者愚见,此说不妥。由个珠算经历了长期受歧视受压抑的历史,对珠算究竟起源于哪个国家也尚有过较长时间的争论,经过反复论证才得以确认,珠算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而且珠算对于人们的积极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所认识。虽然珠算是第五个被世人公认的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但也决不能说“珠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或者说“珠…  相似文献   

8.
《新理财》2003,(2)
江泽民主席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珠算,是我们祖先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历史悠久,长盛不衰。近十几年来,特别是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心算,在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发展迅猛。在国内,中国珠算协会自1991年推广珠心算以来,全国学习珠心算的,每年以40多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02年累计已达350多万人。在国外,许多国家,如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加拿大、美国、汤加等学习珠心算之风势头强劲。在东南亚掀起了“珠心算热”,方兴未艾,并向澳洲、欧洲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珠算呐喊     
张晓红 《新理财》2003,(5):43-43
廖沫沙先生曾为中医呐喊过两句,今天我要为珠算也呐喊两句。 “珠算”和“中医学”一样,都算是我们的国粹。虽没有中医学的阅历那么悠久,但据学者们的研究,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自从珠算一出现,我们的祖先就在实践中进行广泛的应用着。 现在,只要一提起珠算,人们就把它拿来和电子计算机进行比较,说它不行了,该退出现代舞台了。事实如何呢?我看不尽然。在电子计算机(器)如此发达的日本,却流行着“珠算热”,在现代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在满怀信心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已取得巨大的成绩。成绩来自“中国特色”,来自实事求是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才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长期流传于民间,而且流传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当今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珠算不仅没有被淘汰,而且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青睐,如美国、巴西、墨西哥、古巴、瑞士、英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汤加、印度、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1.
记得那是在几个月之前,我正致力于揣摸商数定位法时,来访的一位朋友是这样规劝我的:别瞎折腾了,过不了多久,珠算就将被电脑养老送终了。真是这样吗?其实,日本的珠算作了最好的回答——日本电算化应用之久,普及之厂,是中国目前无法比拟的。然而,日本目前珠算的整体水平较之珠算的故乡中国,真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态势,日本国民总是那样一如既往地酷爱着珠算,以至于日本小学都把珠算列为必修的课程。为什么呢?日本一位教育官员终于向中国记者透露了天机——培养国民少小对珠算的热爱,将会最大可能地启迪他们在数理方面的天赋。不言而喻,别人对珠算的见地,已远远超越了我们仅仅从经济业务上来看待珠算作用的认识范畴。仿佛“孙子兵法”效应,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2.
1 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珠算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珠算强有力的动力 ,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学生对学习珠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 ,产生厌学厌练的情绪。新生第一堂珠算课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同学们 ,摆在你们面前的是先进的计算机和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古老算具算盘。这两种算具放在一起在今天信息时代你有何感想呢 ?……算盘在当今不但没有被淘汰 ,而且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接着鼠标一点 ,大屏幕上出现珠算科技历史演进过程 ,从珠算的起源、珠算的发展以及珠算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特别是我国近 2 0年来珠算事业的蓬…  相似文献   

13.
<正>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12月4日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史料记载,山东是珠算的发祥地,早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山东蒙阴人刘洪就发明了算盘和珠算,并被尊称为"算圣"。为进一步传承珠算血脉,弘扬传统文化,自2015年5月以来,山东珠算协会与各市珠算协会对珠算文化的历史渊源、重要价值与特征做了详细的考  相似文献   

14.
各级珠算协会都是群众性学术团体,理所当然地要担负起弘扬珠算文化的重任。泰安市珠算协会自1981年2月21日成立以来,就本着中珠协“比赛、鉴定、办学堂”的七字工作方针开展各项活动,对振兴和发展泰安珠算事业做出了一定成绩。下面从五点简单介绍:一是珠算比赛。各种形式的珠算比赛是弘扬珠算文化的重要手段,作为市级珠协既要组队参加全省及全国大赛,又要举办本市竞赛,还要支持行业、系统及县市区搞比赛。虽然劳神费力,花钱较多,但能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协会富有生机和活力。二是珠算鉴定。珠算技术等级鉴定工作是…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时代,珠算已经被人忘却很久了,但是最近珠算又出现了复活的征兆。 学龄前儿童踊跃参加 80年代,因为计算器的普及和出生率越来越低,学珠算的人也急剧减少。据日本珠算联盟的人说,参加珠算级别考试的人在1980年曾达到高峰,有204万人左右,其后逐年减少,本年度约为17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6.
1 培养良好的珠算情感是珠算入门的前提很多学生对珠算的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目前都是计算机时代 ,算盘该淘汰了 ,学不学这门课用处不大。一旦学生有这种心理 ,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从学生上第一节课开始 ,我就结合珠算史对学生进行热爱珠算课的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珠算不仅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 ,还具有开发智力启迪思维活动、增强判断力等诸多功能 ,使学生认识到珠算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珠算情感。珠算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 ,要热爱和重视自己执教的珠算课 ,认真钻研 …  相似文献   

17.
刘芹英 《新理财》2004,(5):16-19
文章就<数术记遗>中所记载的14种记数法的优劣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其中的大部分都被淘汰了,只有珠算被保留下来的原因,从而说明珠算的独特优越性以及现代珠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任何学科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有基础才能有提高,重普及才能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珠算教学应该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珠算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珠算技术;人人都获得必须的珠算技术;不同的人在珠算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珠算教育要以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美国自感科技落后,随即政府召集各界专家研讨、论证,找到了美国人发明创造能力降低的原因是应用了电算,轻视使用珠算。并意识到,没有基本的计算能力,也不可能培养数学的推理能力。从而得出一条结论:学珠算、应用珠算对人的智力开发以及未来发明创造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计算工具不可替代。并于上世纪70年代向日本学习,把珠算当作“新文化”引进,加强珠算教育。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如果再不加强珠算教育就会沦为二流国的可能”的警告。规定中、小学生不能电算而学珠算是有战略意义的。有日本学术界,乃…  相似文献   

20.
珠算是一门科学技术,在商业企业,有人把善于管理、精通珠算的财会人员和门点负责人,称誉为“铁算盘”。可见珠算在财务管理、经济核算、部门基础工作等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商业系统吸收了很多青年职工,不少地方和单位,都发现新进职工的珠算基础较差,不能胜任第一线工作。嘉定县有个基层供销社,最近由财会、工会、共青团组织了一次珠算比赛,参加比赛的对象是“双补”青工,参加珠算比赛的青工共37人,珠算题目是县供销社统一招考合同工的珠算题,难度不大。但比赛结果成绩很不理想,只有14名青工及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