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金融业在从分业逐步走向混业的过程中,金融控股公司是美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的标志。混业经营模式给美国金融业带来了生机,但运营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这给我国金融经营模式的变革以深刻的启示:金融混业经营利弊共存,实行混业经营必须认真分析当时所处的经营环境,混分并存是未来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趋势.金融业混业经营在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协同效应、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当今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有德国式的全能银行模式、英国的单一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模式和美国的纯粹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混业经营的效益和风险上各不相同.基于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状况,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单一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是较为适合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后的中国金融业面临着具有混业竞争优势的外资金融机构的严峻挑战,但实行金融业混业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我国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向混业经营模式,体现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快速发展。文章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含义及其运作机制,对我国金融业控股公司现实情况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组织形式,在明确规范现存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的互利共赢,提高“入世”后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5.
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向,是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一种组织模式选择.本文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实情况进行了概括、分析和总结,提出我国金融业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组织形式是在明确规范现存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措施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趋势。区别于发达国家多倾向于混业经营,我国金融界目前仍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然而,这种较为保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需要。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混业经营的重要形式,其蓬勃发展对于我国金融业推进意义重大。本文拟从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出发,通过探讨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英国经过长期的分业经营阶段后,于20世纪80年代末走向混业经营,其组织形式主要采取的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金融监管模式上放弃了分业监管模式,实现了统一监管。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与此相适应,中国金融监管也必须逐步从分业监管模式过渡到统一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银行混业经营及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世界金融业纷纷抛弃分业经营体制转而实行混业经营体制的主流趋势下,尽管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和技术条件不宵允许我国近期实行混业金融体制,但从发展的观点看,开放的中国不可能在金融制度方面长期游离于国际金融制度之外,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业必然会走上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道路。因此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有必要加强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研究。本对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途径及对金属控股公司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金融业为适应金融自由化的国际竞争,必然会世界金融业发展的潮流,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我国金融业虽然已经初步具备了实行混业经营的一定条件,但是,要使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业务传统、单一的分业经营格局被新融合打造出来的金融控股公司实施的混业经营所代替,是涉及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并需要一定过程的复杂一,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分业向混业过渡的方法、途径是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面对WTO的严峻形势,组建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显得尤为必要.从国外及我国光大集团的运作经验看,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实行战略重组与混业经营,可方便监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我国金融业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路,即以商业银行为集团公司组建.在组建前,应加快我国金融业的股份制改造;组建后,应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与监管,同时应加快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