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婷 《经济论坛》2004,(13):82-84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赢得了民营经济的先发性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州市现在有个体工商户21.04万户、民营企业13万家,民营企业户数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8.8%。据温州市统计局2004年统计,温州GDP从1978年的13.22亿元发展到2003年的1220.30亿元,民营企业占79.9%;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2.
眼界超越国界 温州人会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 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 先讲国内。以新疆为例;在 60年代,为支边来到新疆的温州人仅300名,现已有8万多人;光乌鲁木齐市就有4万多人,他们主要经营皮鞋和棉纺织品,年交易额达几十亿元。温州的著名厂家,如吉尔达鞋业、康奈鞋业及夏蒙、报喜鸟西服等,在乌鲁木齐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如今,乌鲁木齐的 温州…  相似文献   

3.
张锐 《新经济》2006,(3):22-27
“这是一个全民投资的地方。”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面前,温州的大小官员总是这样骄傲地介绍着自己脚下的那块土地。资料显示,在温州755万人口中,有16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有40多万人在海外创业。在中国版图之中很难找到如此同样的商业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4.
五个温州人中有一个在外地 2002年8月,温州市政府组织了规模浩大的在外温州人经济大调查.这次调查的外部温州经济是指温州市外、国内的温州人经济,调查对象为建有温州商会的全国64个城市,调查方法采取发放统计表格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据调查结果,目前全市在外温州人为15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20.45%,即每五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外地.从行业分布看,从事工业活动16万人,从事贸易业经营102万人,从事服务业36万人,分别占外出从业人数比重10%、67%和23%,第三产业从业者占到90%.温州人口流动的特点:一是在外出人口中,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为主,这是精明的温州人流动与充分享有沿海地区的资源有关;二是以大城市为主,温州人口集中的地方基本上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说明大城市的创业机会比较多;三是走出去的温州人大多来自农村,却在外地的城市里发展,从事的主要产业是第二、三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了产业的转化,进而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在乌鲁木齐做生意的温州人王老板感到了极大的困惑。王老板2000年来到乌鲁木齐,在当地开了两家大型的建材超市,每年净赚40、50万,王老板也算比较满足。但是最近的一件事情却让他感到了极大的不平衡,他的老乡李某去年在新疆投资了10口油井,一年净赚了3000多万。如此大的落差使得王老板开始对投资石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他已经筹足了2000多万,正准备投资到新疆的油气开发中去……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民营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突显。现在,我国加入WTO后全面开放市场的5年期限也逐步逼近,面对虎视眈眈的大型跨国公司,我国的国企改革尚未有显著成效。而与之相反,民营中小企业却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到2002年上半年,中国私营企业增长到221.52万户,从业人员增长到2930.61万人,注册资金增长到21042.79亿元,产值增长到7371.83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了170%、150%、461%和128%。  相似文献   

7.
符康 《财富时代》2004,(8):76-77
也许你现在已经挣了一些钱在手上,比如,5万?10万?15万……甚至可能你已经有30万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在十多年前,你会很满意了,认为这就够你一辈子衣食不愁了,你大可什么都不干,坐享清福。但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时代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就像以前人们爱说的那句老话一样:“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的确是“滚滚向前”,今天,我们已经“滚”进了财富时代!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医在西方世界一直有较大影响。由于以色列人和西方国家交流很多,这种影响也进入了以色列。中医在前苏联也有影响,大量移民也将这种影响带到了以色列。现在以色列有一股明显的“中医热”,甚至有许多以色列人对中医已达到有些迷信的程度。中医在以色列的 影响在扩大  以色列有人对中医等“非正规医疗”在以色列的应用情况做过调查,发现其影响范围在不同的人群中从 6%到 60%不等。 1995年,约 17%的以色列家庭 (大约是 21万户 )找过“非正规医学”医生看过病。西医医生对中医等所谓“非正规医学”一般持积极的态度,约 55%的…  相似文献   

9.
温州大虎打火机厂创建于1992年,是专业生产“虎牌”打火机的民营企业。短短几年间,在周大虎带领下,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凭借打火机生产基地的区域整体优势,企业迅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年产值从几十万元递增到近亿元,员工从3~5人增加到500人左右,固定资产从5000元变为5000万元,由一个家庭作坊一跃成为“中国防风打火机行业最强生产企业”。一、立足于打火机行业1992年春是周大虎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周大虎的爱人下岗了,为了给妻子找一份工作,他招收了三五名工人,借着温州…  相似文献   

10.
温州全市现有工商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34.5万户,私营企业8万家,但民营企业中大型企业只有18家,中型企业只有599家,其余都是小型和微型企业.而温州的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双轨"结构中存在着断层,存在不平衡现象.在这种金融二元体制下,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只能向民间金融寻求融资. 温州小微企业民间融资现状 首先,温州小微企业对民间借贷依赖性很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温州小微企业生产资金来源中,民间融资包括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占了2/3左右.2008年至2011年,小微企业对民间借贷的依赖性增强,其融资占比从6%提高到16%,增长了1.6倍见表1).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犹太部落 温州人的制鞋手艺历史悠久,到明朝嘉靖年问已是生产朝廷贡鞋的地方,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千万个温州“皮鞋佬”开始家庭作坊式的生产。2003年,中国24亿双鞋有6亿双出自温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  相似文献   

12.
数字     
《商周刊》2011,(18):18-18
1150万人 从去年9月到今年7月,美国18至34岁的年轻人中,平均每天约有1150万人观看电视节目,比上年下滑2%,比前年下滑3.4%。  相似文献   

13.
英国在能源领域工作的人有20万,2003年能源产业生产GDP的3%,现在能源工业大多已经实现私有化。  相似文献   

14.
德对西集团对自己的经验有一个很好的总结。他们有五条取胜:精神取胜、市场取胜、人本取胜、管理取胜、创新取胜,这是很好的概括。温州的经验牵动我们每一个热心改革的人。对温州人的态度是我们十八年改革过程中风风雨雨争论不休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温州的每一个成就都从心底里高兴,不光是德力西集团,整个温州的发展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在北京的热心的改革人士,跟你们是共命运并呼吸的。所以这次胡成中同志到北京来,请我们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持这个研讨会我是非常高兴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关心着温州。我们今天向德力西集团学习了很…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房地产是温州人主要的投资项目之一。温州人挟雄厚民间资金的底气,从1999年开始,在包括北京、上海、海南、杭州等地楼市热点区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购房风,“温州购房团”似乎“名震江湖”。但现在,温州购房团似乎一下子沉默了,全国的媒体也少有关于“温州人来了”的报道,而有关温州人急于抛售房产的报道倒偶而见诸报端。这段时间,温州购房者在干什么?他们的资金从楼市中撤出了吗?他们是否在为自己的资本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5000亿温州民间游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人敏锐的市场嗅觉与精明的投资眼光不得不让你惊叹。炒房产、炒煤炭、炒商铺、炒棉花、炒石油、炒油田、炒车、炒电、炒汇……什么都敢炒,就是不炒股。一旦浮现什么赚钱的机会,就会有温州人捷足先登,虎视眈眈;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州人的身影,他们悄然而至,蜂拥而上,不动声色,一掷豪迈。  相似文献   

17.
《技术经济》1997,16(9)
于光远,(著名经济学家、原中顾委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温州我去过几次,印象很不错。别的地方都在叫苦,而温州没有。改革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后,他们对自己很有信心我的意见是:市场经济的步伐要加快,转型不能遥遥无期。温州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走在前面,工作做的不错。德力西集团由几万元起家,发展了一万多倍,由此可看出中国的企业潜力很大。我很赞成。“民营”这个词,现在在所有制的问题上,我们有许多糊涂观念。宪法上规定,我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现在把社会主义公有制说成是一般公有制,奴隶社会也有公…  相似文献   

18.
舒圣祥 《经济改革》2011,(11):50-50
自今年4月以来,温州中小企业主“跑路”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同时受到关注的,则是一个堪称“全民放贷”的温州热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在1979年就曾到温州考察,当时改革在农村也还只是开始,而温州市内,个体经济的发展,就已经相当可观,给了我一个很深的印象。1986年5月,我受浙江省和温州市邀请,和我助手,及浙江省委研究室负责人等一同到温州进行了一个月的考察,并在“温州模式”讨论会上作了演讲,后经整理为研究报告:《温州家庭经济、私营企业和市场—温州模式研究报告》,报告第六节《政策性建议》,被采纳分别写入中共十三大报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80年代前半期,温州作坊式的家庭工业在农村工业中占80%以上,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也不下于6…  相似文献   

20.
温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焦点区域,“温州模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范。早期大部分温州人干的都是别人很少干、不愿干、嫌脏、嫌累的零活儿,卖的都是一些别人嫌挣钱少而不愿卖的小商品,不怕利小,踏踏实实地去做。大部分温州人就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当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温州人卖一双袜子、一双鞋、一个打火机的过程中逐渐完成时,由于利益的趋动,温州人开始向外进行资本扩张。于是上海人惊呼“温州炒房团已瓜分了上海”;而重庆又一个“温州鞋都”在形成;在北京,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最大的灯具市场、奥运场馆项目等等项目背后,都闪现着温州人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