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区域自主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环节.区域自主创新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和涨落四大自组织形成条件,具有明显的自组织特性.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依据考察区域自主创新系统,可进一步了解区域自主创新系统的形成、发展、演化的内在机理、机制,以对提升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构建区域创新系统演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馈模型,得到区域创新系统演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互馈条件。研究表明:区域创新系统演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且有相同运动方向;较高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能够带动区域经济较快发展,较快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迅速提升。仿真分析验证了区域创新系统演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互馈机制理论描述和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系统的Logistic演化与负熵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玉苗  周姣 《商业时代》2007,(19):83-83,90
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Logistic模型和负熵理论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得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演化的四个阶段:渔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化前期和工业化后期。本文认为,目前发达国家已经突破发展演化的临界点走向了可持续发展,而我国还处在负熵平衡能力严重不足以使负熵降低的阶段,应采取措施使我国的生态经济系统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如何阐释和说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差异性、增长状态的多样性,建立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理论,是90年代末以来国外经济增长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从经济系统的自组织性出发,基于经济增长的要素性质、多部门组成,应用系统自组织理论,研究经济增长的路径演化、状态转移和结构变迁,以建立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自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演化的内涵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文学 《商业研究》2007,(11):34-36
供应链是由关联企业群体组成的复杂经济系统,其演化是一个由自组织与环境适应混合作用的系统演化过程。衡量供应链状态改变的标准是链中的核心企业。供应链演化包括两个层次:即供应链与环境相互作用和供应链内部自组织作用;创新是演化的内在动力,学习、知识信息共享、要素正常流动等都起着很重要作用;差异、选择、维持是供应链演化中主体间相互作用的根本机制。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群是现代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集群组织具有系统的自组织自适应特性,其集群效应的提升是在集群组织环境和集群战略的动态演化下,以是否实现集群效应的最大化为目标,对集群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匹配、优化的自组织自适应匹配调整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欢 《市场周刊》2007,(7):28-29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区域经济的联系大大增强。在区域经济系统中,物流又构成区域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该区域产业组织内部和产业组织之间物流活动的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以提高区域产业组织的效率和效益,进而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若干问题的再探讨——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霖 《商业研究》2005,(6):54-57
演化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 ,西方学者运用演化理论对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产业组织、产业竞争及社会交往等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何将演化理论运用到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理论中 ,利用动能定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以及互利共生等演化经济学理论对城市化的道路选择、模式演进、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进行分析探讨 ,为研究城市化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的结构和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区域发展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项核心要求。统筹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和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选择遵循区域时空演化规律的统筹发展路径,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它内容上的广泛性和空间上的多层面特征。可以认为,统筹区域发展是指一个地区在现代化的动力和制度革命的作用与影响下,政府或区域管理机构有目的地调控各种区域关系,建构统筹结构和选择科学合理的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供应链动态联盟理论、产业集群联动理论及经济空间设计规划方法,从企业微观层面和经济空间宏观层面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演化与创新发展机理进行阐述。从多重角度指出了区域物流实现路径及多尺度空间融合机制,分析了系统创新与演化的三种动力:追求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构造竞争优势,并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刘国栋 《中国市场》2009,(19):82-84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加强区域物流的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临沂区域物流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基于交易市场的区域物流运作模式,提出了通过优化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配置,采用扬长避短的战略管理,突出临沂地方商贸区域物流发达的特点,以物流园区为依托,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区域物流的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及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进行区域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目前法治国家建立的大环境尚不具备,实现区域法治还缺少一定的条件;区域经济不能推导出区域法治.国家应从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法律法规入手,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组织机构建设,完善其职能;建立健全检查奖惩长效机制;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应有地位和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开展和完善区域法治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优化地区经济的区域组织机构是地区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从生态经济学意义上建立地区经济的区域性组织,其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在自然与经济体之间及经济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建立起经济高效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和谐关系;二是评价自然景观的潜在功能。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来解决地区机构设置问题,既能保证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又能使地区生产力在生态可承受的范围内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缘和经济互补优势,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区域,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发掘东北亚发展的潜力,从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合作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入手,切实解决其经济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推进贸易自由化,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互信,完善东北亚区域合作组织和协调机制,实现东北亚各国均衡发展,以促进区域整体合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胡俊超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其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其实,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具有潜在优势,而且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协调作用,因此必须基于地区经济协调来发展中部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区域经济特征,并伴之以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在顺应绿色经济的区域经济背景下,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倡导绿色理念着手,大力发展物流基础设施,规制物流体制,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等,全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本质为基础,建立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3~2017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短板;各地区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式发展,但仍存在较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略微缩小、绝对差距依然扩大。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应从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价值链模型及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区域的循环经济价值链绩效是该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有效性的衡量标准,通过构建包括企业、产业和社会三层价值链的网状结构框架,分析区域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目标效应,设计科学的循环经济价值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消除指标间自相关性的影响,选择模糊积分方法进行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绩效评价,为循环经济价值链绩效评价作一项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黄山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4-2011年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得出结论:黄山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状况分为两个阶段,即2004-2007年的失调阶段与2008-2011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黄山市应努力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分析了第三产业战略地位的演变历史、趋势和成因;通过回归分析揭示了决定第三产业战略地位的第三产业比重的演变规律;从服务型生产资料、服务消费品、GDP贡献份额、就业贡献份额、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趋势和资源限制的程度等方面,阐述了第三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