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继宏  刘显锋 《新智慧》2005,(13):58-58
《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都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真能体现谨慎性原则吗?笔认为,这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宏 《新智慧》2004,(9A):56-56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企业资产发生价值减损时,应对发生减值(或跌价)的资产计提减值(或跌价)准备;如果资产价值回升,则再按资产价值回升金额转回相应已提取的减值(或跌价)准备。但是,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可操作性差,计提减值准备时需要计算的资产可变现净值和可回收金额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从而导致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孔庆林 《新智慧》2005,(10):43-44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简称《投资准则》)对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进行了规范。但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计提和披露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实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孔庆林 《新智慧》2005,(4):43-44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简称《投资准则》)对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进行了规范。但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计提和披露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实务,值得我们关往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段颖红 《新智慧》2006,(4):35-36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以下简称《准则》)、《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都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大部分会计人员还不是很清楚。笔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发表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对企业货币以外的所有资产均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意义深远。本浅析新《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取得新突破及尚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侯迎新 《新智慧》2006,(10):72-72
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当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并补提折旧。按此规定,补提折旧是建立在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基础上的,只要固定资产的价值恢复,就应冲减减值准备并补提折旧。  相似文献   

8.
田逢春  张兰 《新智慧》2006,(2):57-5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但是,《企业会计制度》又规定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的条件,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则以前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减值因索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新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相似文献   

9.
弓秀玲  耿天学 《新智慧》2004,(1B):32-32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没有对资产减值准备作规定,这样做的弊端有:①加大了资产处置的风险。由于资产的减值在平时不予确认,即没有提前预计费用支出,使资产跌价和减值的损失全部集中到处置期,加大了资产变现风险。同时,加大了处置期的费用支出,造成各  相似文献   

10.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制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借鉴国际会计的最新惯例,针对目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仅就“谨慎性原则”而言,一方面考虑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增强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的专业判断,要求全口径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另一方面强调不许计提秘密准备。这样,企业就能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更加客观、可靠的会计信息。笔者现就“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十八点体现作以下表述:1.扩大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在原来计提存货、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四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三项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要求,并具体列示了这三类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参考性条件,从而真正体现出资产必须具有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属性,借此提供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2.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非当期损益。在对债务人的会计处理上,《企业会计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债务重组产生的差额收益计入资本公积,而不列作当期损益。对于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若发生债务重组损失,则确认为当期损失。在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市场不断的扩展,导致其内部环境不断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身在其中的企业,其资产随时都可能发生减值。在我国国内就如何准确反映资产减值数额经营是我国经济市场主要关注的重点。应运而生的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他在我国的出现时间不久。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我国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按规定计提八项减值准备,计提这八项减值准备就目前的市场经济状况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他的出台与市场动作法则相符合,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更加透彻的表现企业的资产真实信息。在企业的利润操作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一直都是其重要运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金婉珍 《新智慧》2004,(6B):61-62
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也就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的决策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的决策需要。那么在我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到底有怎样的影响?笔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使许多国家进一步认识到高估资产问题的严重性,制定有关“资产质量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势在必行。1998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 SC)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为了使资产的相关会计信息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力,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在每个会计年度末或中期末,对每项资产都要进行重新估价,以便将历史成本调整为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困惑决策有用论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执行资产减值制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1.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会计风险增加。有些企业认为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关系不大,也有企业惧怕会计工作复杂化,从而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发生严重的资产贬值仍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则会导致企业税负加重,会计风险增加,既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也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2.象征性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有些企业为了应付检查或追随潮流,就象征性地计提资产减值准...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当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河南上市公司2000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政策执行情况可以看出,资产减值政策对这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与计提方法,以及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时的账务处理,并对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编制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相对于以往行业会计制度有很多改革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统一了过去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多种《企业会计制度》;限制公允价值的引入,避免公允价值计价给企业转移利润、操纵利润创造条件;在资产期末计价、计提减值准备、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帐价值确定中引入现值概念;广泛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项目中货币资金外均规定了减值准备的计提,全面贯彻谨慎性稳健原则;引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使收入、资产定义,借款费用、租赁业务核算更加科学、合理;严格区分利得与收入,尽量避免对利得的确认,减少企业操作利润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6日,财政部将资产减值作为准则予以公布,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新准则对企业如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计提资产范围等做了详细规定,为企业准确计量资产价值提供了依据。文章论述了新准则相对于原《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新准则中存在的不足,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申屠新飞 《新智慧》2005,(11):67-68
200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提出,转回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摊销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摊销额的差额,无需调整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在转回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以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无形资产账面余额两孰低确定的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为可转回计入损益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笔认为,这种处理方法可能会使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符,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本文以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2005年度和2006年度资产减值计提和转回情况,发现不可转回性资产减值准备在总计提额中所占比重极低,上市公司主要利用可转回性资产进行利润操纵。因此,“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并不能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20.
张敬国 《新智慧》2005,(1):58-5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已经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笔认为,发生减值后,仍然应该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作为计提折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