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苏农村生态转型及以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苏农村生态转型等策略,以满足江苏省乡村旅游的生态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病"与"农村病"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研究表明,旅游产业作为"环保产业"和"朝阳产业"发挥了其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加速起到了积极作用。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反生态"问题也逐渐表现出来,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转型的进程。因此,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生态化转型不仅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导向。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转型案例说明,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需要以生态经济和谐发展为核心、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途径、环保技术为支撑,满足乡村发展的生态经济需求,深化绿色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旅游的经济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的生态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乡村旅游经济模式同样也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它所带来的"反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的转型与发展,所以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是转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内容。根据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转型的内在要求与动力分析,提出经济转型的具体路径,以期满足乡村旅游的生态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实现绿色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病与农村病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处于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相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反生态问题也出现。在当前经济形式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有关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应始终围绕着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而进行,应融合现代环保技术,只有这样,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趋势下,乡村旅游才能够快速进行生态化转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农耕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丰富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为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国家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在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和整合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从绿色视野出发,明确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生态原则,寻找绿色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的新态势,逐渐形成乡村产业集聚区。乡村旅游产业集聚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建设特色城镇,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二者的关系,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发展为乡村旅游业带来了创新与活力,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多样化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而生态化发展则是乡村旅游微型企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生态化发展在提供时尚绿色旅游消费的同时,又有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生态化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提出应从企业意识教育生态化、游客消费理念生态化、政府引导管理生态化这三个方面推动乡村旅游微型企业的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崛起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后,新型城镇化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让乡村旅游倍受瞩目。可我国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之路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在保持乡村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议题。本文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研究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本着集约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的集约、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重点指出了若要保持乡村旅游集约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生态文明"与"旅游开发"的全面平衡。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生态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分析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其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许多新问题,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因此,结合生态文化的内涵,构建了创新型乡村旅游模式——生态文化主题音乐节,从价值导向、运作模式等方面探究生态文化资源如何与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合力,全面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戴子涵 《山西农经》2023,(8):123-125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迎来新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中,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发展模式,其在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发展形式。文章就当前乡村生态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的交叉问题、困境及解决办法提出见解,以期实现农村经济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步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部署。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要积极主动为乡村建设提供新的生态思维方式,推进乡村可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探索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比中外乡村旅游发展历程,探究中国乡村旅游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化解策略。在现有的乡村旅游模式下,基于"旅游+"背景,设计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经济转型对旅游减贫的带动作用,资源型经济转型对旅游减贫的带动作用。山西省旅游减贫面临长期资源型经济发展惯性思维对旅游减贫效果认识不足,多部门协作的现实困境,自然生态的环境制约等困境。本文基于PPT旅游减贫战略,为山西省乡村振兴寻找旅游产业突破路径,提出提高贫困人口的社区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造“三生三美”乡村发展环境,开发不同类型乡村旅游产品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探讨了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涵义、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与"美丽中国"实践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建设应主要包含建设的目标、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4个方面,而这4个方面与围绕着"美丽中国"的实践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森林公园生态系统适宜化、森林旅游产业生态化、森林旅游消费生态化、森林公园公共服务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构建路径,生态物质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认知文明和生态心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建设内容,政府、企业和民众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三大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15.
<正>乡村旅游业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农村新型产业,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尤为强劲。乡村休闲旅游业带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城市文明传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上海郊区乡村旅游供需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快乡村旅游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上海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揭示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方法 文章基于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体系,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 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技术体系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在乡村“+生态”和“生态+”的业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 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优化整体特色产业链、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产品技术体系、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居民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释放生态红利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最佳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三大基本逻辑,一是基于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两山”理论的基本理论逻辑,二是基于政策推动、消费拉动和技术驱动的现实逻辑,三是基于国内大量案例的实践逻辑。乡村生态产业化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经济效率提升,产业生态化有利于形成乡村生态产品品牌溢价,二者共同作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基于这一内在机理,围绕生态资源开发、农业绿色转型、资源产权流转和生态载体溢价的四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六大路径,即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以绿色转型为主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品质提升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促进市场交易为主线发展乡村碳汇产业,以“生态+”为主线构建乡村全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阐释土地整治生态转型内涵,梳理土地整治实践较为超前的浙江省典型整治模式及生态转型困境,通过构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理论框架并提出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优化路径,助推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生态转型以“两山”理念为指导,通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综合治理,挖掘各要素蕴含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强乡村地域生态和文化功能,将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目标的融合,实现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土地整治向以生态环境改善和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为导向的土地整治进行转型。(2)根据运作方式、整治对象和重点的不同,浙江省土地整治模式可分为4类:“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引领”模式、“土地整治+传统古村保护”模式和“土地整治+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浙江省土地整治生态转型的实践困境包括:土地整治工程措施改变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条件、土地整治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治+”模式的复杂性影响整治效果。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应充分发挥作为管控土地利用转型重要手段的作用,通过重塑生态价值导向明确土地整治转型方向、分区开展生态工程因地制宜优化生态功能、健全绿色基础设施推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优化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可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郭晓曦 《山西农经》2023,(23):85-8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目标,因此在优化城乡产业结构的同时,以乡村生态资源为支撑的旅游产业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甘肃省陇南市民族旅游产业为研究内容,在对各乡村民族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乡村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三个主要困境,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从而推动乡村民族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基础设施与旅游环境困境、中介机构与品牌效应困境、资源开发与经营管理困境、发展推力与动力不足困境。导致这些困境长期存在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规划支持力度小、经营发展融资难度大、生态资源开发困难多、旅游专业人才数量少等。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政府制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规划,企业升级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理念,社会参与乡村生态旅游链条形成,人才加入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经营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