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区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是否通畅关系到农产品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对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中国柿子之乡富平柿子传统营销渠道切入,分析传统营销渠道模式与存在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柿子营销渠道创新,并就传统与"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渠道进行对比,提出面向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正在由原来的以农产品为中心逐渐向以顾客需求导向为中心转变,突出个性化定制和差异化营销手段将成为大势所趋。营销过程中不断减少营销渠道中间环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营销理念。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悄然改变,农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形象等因素,发展农产品品牌营销模式成为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突出重围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分析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研究阐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精准营销的内涵及其实施意义;深入剖析农产品精准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农产品目标市场精准定位问题,农产品营销渠道精细化建设问题及农产品营销增值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给出精准定位农产品目标市场,打造个性化农产品营销渠道,开发农产品精准营销新工具及完善农产品精准营销的增值服务体系等若干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农产品精准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5G、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代,这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尤其是农产品营销行业,由于其传统营销理念与营销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导致部分农产品虽然质量较为优异,但在市场价格方面却不尽如人意。所以,亟需在"互联网+"背景下进一步探寻全新的农产品营销方式,逐步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互联网+"基本概念加以明确,然后对"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营销的机遇与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最基础的支柱型产业,农业经济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围绕"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农产品营销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互联网+"的时代也随之慢慢的到来,在各个领域掀起一股股的浪潮,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的出现也为一直以来传统的农产品销售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体系,如何能更好的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分配,提高农产品的收益,是我们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特别是"互联网+"、"互联网+农业"、大数据运用和云计算的出现,这些新鲜事物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信息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交易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农产品营销模式,拓宽了农产品营销渠道。"互联网+"时代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完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已经落后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绿色消费兴起,农产品的绿色营销也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绿色营销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返乡大学生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绿色营销,一方面关系到返乡大学生自我发展,另一方面还将关系到农产品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确农产品营销的开放式、多元化、创新化的定位发展,充分契合"互联网+"消费需求进行同步改革,是推动新时期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的可行途径。而营销理念过于滞后、经营和管理机制相对单一以及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则妨碍了农产品营销与"互联网+"消费需求的深度对接。因此,应全面把握当前"互联网+"消费需求的核心诉求,调整和革新现有的农产品营销运营模式,从而有力助推农业产业化的协调、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我国农业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农业价值链的构建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民收益。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价值链构建路径: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渠道,发展共享物流;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打造农产品品牌,树立良好的互联网营销形象,以期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户农产品销售的渠道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因此,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农户农产品销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农户农产品销售的现状1.销售渠道农户直接销售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主要依靠传统分销渠道进行,其营销问题相对落后,发展缓慢。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如何有效的对农产品进行销售,促进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了相关学者和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探讨农产品营销的新思路,推动农产品快速销售,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沿循了"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及问题-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主要模式-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路径选择"的逻辑,对"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展开探析,认为生鲜农产品的品牌营销路径选择要从定位-传播-创新的角度出发,可以借力生鲜电商平台建立品牌载体和依托,积极拓展网络营销渠道,实施多元化的品牌营销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5.
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而且改变了实体产品的市场结构与生产者的经营方式,为商业交易开创出崭新的交易方式。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否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基于网络进行农产品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农产品流通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目前,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仍然存在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促销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所以,完善营销政策保障体系、对"互联网+"平台的充分利用和利用新媒体推广策略能够对于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微微 《农村经济》2018,(10):58-63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而且改变了实体产品的市场结构与生产者的经营方式,为商业交易开创出崭新的交易方式。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否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基于网络进行农产品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农产品流通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目前,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仍然存在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产品促销方式较为落后等问题。所以,完善营销政策保障体系、对"互联网+"平台的充分利用和利用新媒体推广策略能够对于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受消费群体对鲜活农产品供给需求变化的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不断朝着便捷、安全方向改进,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创新流通模式层出不穷,发展空间巨大。我国"互联网+"时代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农村具体实践的结果喜忧参半,既促成了鲜活农产品流通高效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本文在对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展开探究的背景下,找出当前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显露的弊端,把握"互联网+"时代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针对问题结合流通环境改进现有模式,探索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新格局,为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时代影响,诸多行业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获得了快速发展,鉴于此,我国农产品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农产品营销模式进行改进。实践表明,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虑互联网的特色优势,将农产品营销与市场需求深入契合,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信息技术平台等优势,探讨推动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因素,并进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优化建议,促进我国农产品在新的时期背景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农业"旨在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创新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论文在对互联网+时代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互联网+"时代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新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面临着创新和改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产品营销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