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金湖县支行积极探索实践,连续五年累计投放市场化自营性粮食收购贷款约16.5亿元,保障了全县年均40万吨粮食收购资金的及时足额兑现,实现了自营性粮食收购贷款执行政策保障收购,防范风险良性运行。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加速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粮食购销储备"去杠杆、去库存"调控举措显现,粮食主产区农发行在投放最低保护价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之外,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必将逐步加大对粮食企业市场化自营性收购的贷款投放,如何准确做好市场化粮食收购贷款的精准投放和风险防控,是当前主产区农发行面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随着执行了3年的国家棉花临时收储"铁饭碗"政策的结束,我国棉花价格将回归市场调节,并与国际接轨。此举有利于我国纺织企业降低原料成本,帮助纺织行业走出困境。但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来说,大大增加了市场风险,同时也给农发行收购贷款的管理带来严峻挑战。如何继续做好棉花收购资金的供应管理工作,有效防控信贷风险,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山东棉花主产区东营市棉花收购市场状况、面临的问题及棉花信贷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年初农发行实施粮油加工企业准政策性贷款分月偿还以来,贷款风险防控成效明显。笔者认为,对粮油加工企业(以下简称"加工企业")准政策性贷款实施分月偿还政策,绝不是一项简单的信贷管理措施,更不能认为是准政策性贷款管理的阶段性权宜之计。粮油加工企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全国粮食喜获"十连增",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国家在部分粮食主产省份及时启动了政策性收储,并对收储政策进行了调整,东北四省区玉米、大豆临储收购资金贷款由原来的中储粮公司统贷统还调整为由收储企业分别向农发行贷款,该模式将于2014年在全国粮食主产区推行;委托收储库点的认定也由中储粮公司一家认定调整为由中储粮公司、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发行三家联合认定;入库粮食的验收工作由中储粮公司一家验  相似文献   

5.
正在夏粮主产区受灾严重、粮食品质和产量双降的背景下,农发行全行上下秉持家国情怀,切实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责,齐心协力保收购,共克难关防风险,圆满完成2016年夏粮收购资金供应和信贷管理工作。回顾2016年夏收,农发行支持夏粮收购面临的形势异常错综复杂。一方面,全球谷物供过于求,国内库存小麦和早籼稻库存充足,市场终端需求不旺,麦强面弱、稻强米弱的矛盾异常突出;另一方面,部分主产区小麦收获期遭遇强降雨,产量下降,水分、不完善粒、  相似文献   

6.
秋粮收购工作在即,按照国务院现行对农发行的政策要求,吉林省粮食收购仍执行保护价粮收购与非保护价粮收购双轨制,农发行将继续对省级政府确定的保护价粮收购执行“收一斤粮,给一斤粮钱”的政策。日前,笔者对舒兰市支行历年的保护价粮收购贷款增减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中看到了以前年度保护价粮收购形成的信贷风险严重,既使农发行背上了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包袱,又使农发行在金融领域、社会各界受到了各种非议,认为有必要提出来探讨。两种观念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前6年,舒兰市支行保护价粮收购贷款平均每年递增沉淀17015万元;后1年,该…  相似文献   

7.
棉花信贷管理一直以来是农发行信贷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农发行河北省分行立足支持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巩固和发展棉花收购贷款主体业务,主动探索创新棉花收购贷款管理方式.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08棉花年度在全省全面推行了棉花收购贷款"点包放款、仓单质押、库存赎回、第三方监管"信贷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粮食产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农发行粮食主体信贷业务将呈现出复杂多样、个性差异的特点,信贷管理必须深入企业、掌握实情,才能在市场化经营的条件下掌握信贷管理主动权。当前,随着粮食产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农发行粮食信贷主体业务正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导向政策性、市场化收购双向并举发展阶段转型。而市场化粮食收购是以收购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购销为导向、以"购贷销还"为特征的粮食企业与基层农发行自主经营行  相似文献   

9.
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的是国家扶持弱质产业的特殊金融业务。近年来由于行政干预较多,信贷投放形式单一,经营机制呆板等原因,形成的政策性信贷风险要比商业性信贷风险大得多。而从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信贷风险本身来看,则主要集中在粮棉主产区,所以重视对粮棉主产区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特点研究和防范,具有重要意义。粮棉主产区信贷风险特点当前粮棉主产区信贷风险特点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1、贷款总量膨化攀升。近年来由于粮棉价格到位,农民种粮种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粮棉连续丰收,但同时又因粮棉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形成粮棉主产区粮棉库存饱和,严重滞销积压,直接反映在粮棉主产区的粮棉收购贷款逐年攀升,并持续在高位上增涨,相对而言形成的信贷风险概率要比粮棉消费区高得多。2、粮棉库存陈化严重。粮棉等农副产品保管期限越长,质量必然越差,加上保管费用、财务费用等,单位粮棉成本价格就相应越高,而实际销售价远远低于新粮棉出售价格,从而导致粮棉库存越陈价越高、越高越难卖的恶性循环境地,最终  相似文献   

10.
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要求,一定数量的收购贷款,必须有等额的粮食库存与之吻合,贷款增加,库存增加;库存减少,贷款减少。但是,在实际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常常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一、贷款使用范围的单一性与企业库存粮食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存在着不协调。收购贷款有着特定的用途,只能专门用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粮食收购。但购销企业所有的粮食库存实物,其资金来源并不一定全部来自农发行的收购贷款。企业用农发行收购贷款所收购的,形成企业的政策性粮食库存;而企业用预收货款等方式所收购或调进的(即由其他资金来源渠道获得资金的),形成企业的自营性库存。按封闭管理要求,操作上存在障碍,客观上企业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1.
作为承担粮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农发行,在向特殊的贷款对象—粮食购销企业投放贷款时,主要采用的是信用贷款。这种“信用贷款”的方式,由于受地域、宏观政策、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必然增加政策性信贷资金的风险度,特别是在当前库存粮食质次价高、销售市场长期低迷、粮食补贴到位难的情况下,其信贷风险程度也就随之加大。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防范,确保信贷资产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以来,在放开8省市粮食收购的基础上,继续调整主产区保护价收购范围。非保护价粮食收购的地区和品种逐步扩大,收购数量和所占比重在逐年增加。农发行对非保护价粮食,实行“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信贷政策。但对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的性质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粮食购销企业经营性(非政策性)贷款;有的认为是政策性贷款、商业化运作;还有的认为就是政策性贷款。我认为,只有对非保护价粮食收  相似文献   

13.
部分省份粮食购销市场放开后给农发行信贷管理带来的难点问题1.贷款投放难度增加。一是收购贷款既有保护价的,又有非保护价的,贷款的双重性,使农发行信贷管理更趋复杂。二是“以销定贷,以效定贷”要求企业经营性粮食购销活动有购销合同,但是在业务活动中,购是前提,销是基础,在没有购进的情况下就要有销售合同,在实际经营中很难实现。三是基层行贷款投放审批权限较小,不利于调销贷款的及时发放,对粮食企业正常的购销业务影响较大。2.粮食库存监管难度更高。市场化粮食购销,使同一收储企业新老贷款形成的粮食库存,以及保护价贷款与非保护价贷款形成的粮食库存,在补贴政策、亏  相似文献   

14.
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主产区农发行在谋求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性目标与自身效益性目标的统一,努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一)大力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粮食市场经济观念。当前粮食主产区的普遍特点是: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大。库存积压多,包袱重;财政困难,挂账不易消化;农发行贷款规模大,库贷率低,收息难。粮食主产区承担着粮食安全与粮食消化的双重重任.因而粮食主产区农发行应从大局出发,在以下三方面提高认识:一是解放思想,形成市场化管理意识。充分尊重购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粮食购销决策权,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和监督方法,为企业  相似文献   

15.
实行信贷风险管理,不仅是农发行实现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农发行应对入世后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紧迫任务。长春地区是吉林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及粮食收购贷款规模均居全国地市之首。在深化改革时期,如何识别、评价、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粮食主产区信贷资产风险特征(一)信贷资产质量偏低。2002年9月末,吉林省行营业部粮油贷款总额2721651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为1699927万元,占62%。这些不良贷款中,财务挂账、停息挂账、不合理占用贷款等呆死账高达1179156万元,占不良贷款的70%,…  相似文献   

16.
为切实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贷款管理,确保农发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在强化粮棉油企业库存监管的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粮食收购条例》、《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农发行有关规定,制定了粮棉油库存仓单管理办法,并从1998年开始在全省推广使用。几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对粮棉油库存实行仓单管理办法,不仅加强了对收购资金贷款在储存环节的监管力度,而且在探索依靠法律手段保证政策性收购资金安全方面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面临重大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实现粮食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这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分析信贷资金风险入手,探讨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措施。一、农发行信贷资金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政策性风险。农业发展银行信贷资金营运是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经济目标服务的,政府的政策意图贯穿于信贷资金营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为了促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逐步缩小了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本文就农发行应如何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非保护价粮油购销业务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非保护价收购贷款发放现状   目前农发行对非保护价粮油收购贷款发放少,进度缓。其因原:  一是认识滞后,信贷员不愿放。非保护价收购贷款属商业性贷款,与保护价贷款相比,自主性强,手续繁琐,管理难度大,基层信贷人员少,加上政策性贷款工作繁重,信贷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不如不放。认识上的不足,影响了非保护价贷款发放的积极性。   二是制度约束,不能放。…  相似文献   

19.
2001棉花年度,是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农发行政策性贷款从商品棉经营领域逐步退出的过渡年。这一年里棉花信贷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农发行政策性信贷资产的安全,关系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成败,甚至关系农发行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前程。研究深化棉改给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带来的影响,深入分析棉花信贷风险,对农发行做好2001棉花年度信贷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研究部署了2001棉花年度的棉花工作。会议确定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放,二分,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从2005年以来,农发行开办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为主的准政策性信贷品种,其中棉花收购贷款作为农发行自负盈亏的信贷业务,在解决农民卖棉难、执行国家棉花调控政策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9年,全国农发行共发放棉花收购贷款375.03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皮棉5794万担,约占当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的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