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选取全球35个新兴市场国家2000~2020年的年度数据,参考经典的国际资本异常流入的划分准则和测度方法,采用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流入激增会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资本流入突然中断则会抑制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基于地缘政治风险视角的局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地缘政治风险会抑制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流入,从而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鉴于此,本文建议各国要加强对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监管,完善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的防范预警机制,同时要加强区域性的多边交流合作,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地缘环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呈现自由化发展,相当规模的国际资本也流入我国境内,在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运行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自21世纪以来流入我国的国际短期资本的特点明显,且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困境。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透析我国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的机理,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管理的相关建议是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崔静宜  常硕 《云南金融》2011,(8Z):15-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呈现自由化发展,相当规模的国际资本也流入我国境内,在我国的经济金融体系运行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自21世纪以来流入我国的国际短期资本的特点明显,且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困境。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透析我国货币政策丧失独立性的机理,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管理的相关建议是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国际资本流动类型的变化1.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资本数量持续上升。由于全球流动性的扩张,国际资本尤其是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得到快速增长。自从2002年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普遍快速增长,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数量呈现了持续上升的趋势。由表1可知,2006年流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际资本流向最突出的特征是全球资本持续,大规模流入美国,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金融市场为国际投资提供了更好的投资回报,因此,美国经济及美元汇率的前景如何,成为国际资本流动格局调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资本项目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锦慧  蓝发钦 《上海金融》2007,91(10):10-14
本文主要在假设宏观经济、金融、制度及政策等经济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实证分析了1982—2003年22年间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影响关系。中国资本流入变量与黑市外汇溢价即汇率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但在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引资的质量,避免外资流入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边际递减效应,使资本项目开放、外资流入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地发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资本项目的外汇流入及流出也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现有资本项目外汇管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后,资本的逐利性必将吸引国际游资大量频繁地流入或流出国境,给个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产价格高涨的刺激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直接的结果就是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的长短期期限结构发生了逆转。本文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入的最优规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入过度“短期化”趋势的潜在凤险不容忽视;在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同时,我国应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真实性审核、实施差异化的国际融资政策,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托宾税”等短期资本流入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际资本流入期限结构错配:现状、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产价格高涨的刺激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国,直接的结果就是我国国际资本流入的长短期期限结构发生了逆转。本文对我国短期资本流入的最优规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际资本流入过度"短期化"趋势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在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化的同时,我国应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入的真实性审核、实施差异化的国际融资政策.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托宾税"等短期资本流入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就国内外经济现状和趋势来看,中国短期内发生资本流入"急刹车"的可能性不大,但潜在风险客观存在,风险主要源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导致的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因此,在抑制短期资本过度流入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资本和技术的产出贡献率,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负面冲击,并着力构建防范体系,以保证在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急刹车"再次发生时,我国不会首当其冲遭受冲击。  相似文献   

11.
Stephen  Jonathan  周波 《中国外汇》2014,(20):74-75
过去十年,自身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良好的国际资本市场环境,使得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跨境资本流入激增(见图1)。虽然期间也受到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到201O至2013年期间,流入金砖五国的国际资本已基本恢复到2007年的顶峰水平。预计未来国际资本稳定流入金砖五国的趋势仍将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中国经济相对平稳,是国际资本流入的首选国,但是受金融危机的纵深影响,中国出现了资本流入减少、回流增加的逆转现象.国际市场利率、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和国内资本市场变动都成为资本流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证明,国内外利差和汇率的预期变动是国际资本追求短期投机收益的影响因素.这种不确定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存在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卓 《中国外汇》2011,(15):22-23
为防止经济过热,防范资本流入逆转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一些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应对资本大量流入……国际金融研究所(IIF)报告显示,2010年流向新兴经济体的国际私人资本达到9080亿美元,比2009年增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相对平稳,是国际资本流入的首选国,但是受金融危机的纵深影响,中国出现了资本流入减少、回流增加的逆转现象.国际市场利率、人民币汇率、经济增长和国内资本市场变动都成为资本流动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这种不确定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存在不利的影响,鉴于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长期和短期资本流入的协整方程,实证分析了2000年至2007年初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考察了利差、通胀、汇率预期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发展等因素对不同性质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币稳步升值有利于吸引外国资本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和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对短期资本的流入套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外利差对短期资本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短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会导致银行体系产生货币错配、期限错配问题,会促使银行信贷扩张。这都会加大银行体系的风险。软预算约束会放大短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所引发的银行风险。若经济进入衰退期,预算约束硬化会加大短期国际资本逆转对银行体系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额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给予我们警示,巨额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监管短期资本流动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大量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额资本流入和本币升值的压力。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给予我们警示,巨额短期资本流动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监管短期资本流动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逐渐扩大,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vAR模型,分析了代表性名义利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经济增速差异对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在较大程度上由其自身变化来解释,同时受到上述三大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短期资本流入压力的逐渐增大,增强政策针对性、引导短期国际资本合理流动,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和资产价格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资本流入的结构性变化:2001-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汕 《新金融》2008,(7):28-33
资本总是逐利的,2001-2007年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格局,吸引国际资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到重新回归中国。通过实证分析,与2001年之前的资本流入结构相比,此次流入的国际资本的数量、期限、投资区域等结构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国际资本流入结构新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决定资本利得的关键变量,即汇率、利率、资产价值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