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利 《西藏旅游》2013,(3):52-55
“每次去西藏就如同回家” 谭维维的博客里,这样写道:“我是一只来自西藏的獒……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藏族,回到西藏的激动不亚于任何西藏人……真心希望大家有时间能来这人间净土感受一下,这里拥有的是虔诚、神秘、热情、淳朴。”獒果敢而坚毅,正合了谭维维俊美外表下的直率个性和唱功上的大将风范。  相似文献   

2.
一位将西藏作为实现自己寻找绿色梦想之地,更将西藏作为自己艺术生命和灵魂停驻之地的人。 一位觉得坐着车去西藏和象虔诚的佛教徒一样一步一磕去西藏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的人。 一位不停地用艺术创作和在西藏实地的“行走”来努力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的人。 一位将“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称谓认为是“自嘲”的人。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在西藏的太昭寺与陈坤擦肩而过,我差点设认出那个不戴墨镜,皮肤黝黑,梳着小辫子的人是陈坤。经历了西藏11天的行走,在路上仅洗过一次澡,与志愿者们同吃同住,路上同样实施禁语的他,去掉了明星的光环,行走让他回归成一个地道的普通人。”这样的你,就是扔进一群人里,都认不出来了。”当我这样和陈坤开玩笑,陈坤呵呵笑道:这是一种最舒服的状态啊。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2002年8月,一位朋友将新鲜出炉的8月号《西藏旅游》举到我的面前时,我立马就喜欢上了它。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直到9月我回到成都以后才有时间重新捧起它细细品味。 在出行的途中就不止一次地想到了《西藏旅游》,想它为何会如此的吸引我。因为我看到它已不是一次两次,购买它也不是一本两本了。 回到家,当我卸下一路风尘,躺在床上将过往的杂志与新刊放在一起翻阅时,我这才明白自己喜欢它的理由。 理由之1:封面。 视觉冲击力强,没有杂乱的图标分散我的注意力。图案中人物的眼神将我的视线引至书的右下角,“格萨尔王”四个白色大字让我一下于反应过来:“封面人物”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格萨尔王的画像了。有了这样的认识,心里对这期《西藏旅游》的主题有了底。 理由之2:图片。 在一本有着大量图片的杂志里,我的第一个动作当然是将书像拉手风琴一样地翻一遍,新刊的图片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版式上都有很  相似文献   

5.
坐车     
110国道进入宁夏,就拐向巍峨的贺兰山,顺山向南伸去。我坐在驾驶员旁边的引擎盖上,屁股一阵阵发热。正是八月,骄阳似火,头上的汗和屁股上的热让我浑身上下都是湿漉漉的,我有些后悔坐这辆中巴车了。 在S城办完事,已是下午4点多了,我还要回到D城去。在S城公共汽车站外边,就是身边这位30多岁的瘦削司机,一把抢过我的手提包,要让我上他的车。为了要回手提包,我近乎被强制性地拽上了这辆车。上车时说好马上开车,上车后瘦削司机立马严肃地让我买票。买了票我就失去了主动权,要么等人上满了再开车,要么自动放弃乘车权,车票是绝对…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世界上 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当我们面对搜狐协’我爱西藏价0个喜爱理由调查””结果时 我们却突然发现。原来。对于所有热爱西藏的人来说 爱就是他们倾心于西藏的怪一的理田 原来,”爱”也可以成为爱的最好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眼中西藏是荒芜、粗犷的,但是当我却到西藏,我觉得西藏温柔无比。那里的山川呈现出一种妩媚,那里的刺蔓草遍地开放。纳木错早上那冰蓝的山色,就是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典型的色彩风格。”  相似文献   

8.
和大多数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一样,我习惯了随遇而安地生活,认为那就是人们所谓的“闲适”。 到杂志社后,因为工作关系去了几次西藏并因此结交了一大帮热爱生命、爱好旅游的朋友。我才明白,原来真正的“闲适”是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释放自己。 “空旷中渗透着华丽”这是拉萨给我最直接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西藏旅游》2013,(5):36-41
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可以停留在西藏的某个小村庄,归隐数年。我是城市中的人,终究无法抛舍城市中的负累。有时那些负累变成一种责任,穿行在城市森林,却因为体味足足的世俗味道,而让我变着法子,找到另一种归隐的方式,那就是思索中的隐没。  相似文献   

10.
说到西藏,很多人容易想起喜玛拉雅和拉萨,我也免不了。拉萨在我的生命里有两种情态:一,它是我的第一故乡也就是我的出生地。二,它是在旅游热潮中倍受世人所关注当然也是我想往之地。 到过西藏的人都说那里很美,没有到过西藏的人都说那里很神秘。究竟是喜玛拉雅山脉的雄峻,还是玛旁雍错的湛  相似文献   

11.
《西藏旅游》2014,(3):12-13
去西藏的意义是什么?是让我们的生活归于简单。简单地行走在大昭寺门前;简单地点上一盏酥油灯;简单地被信仰震撼。去西藏的意义就是完成一次减法,脱下那些华而不实的衣服,放下塞满文件的公文包,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去西藏,享受新春的阳光,做一个简单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2.
它俨然就是西藏的代言,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它也是藏族文明的代表和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它成为许多人去西藏的理由。我也是那无数人当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去西藏,是做一个关于拉萨的专题。那次在拉萨呆了一个星期,每天都在拉萨城内找选题,找人。去了很多地方,也见到了很多过去只能从别人书中看到的关于西藏的一切。当然,这个实际存在的拉萨和过去想象中的拉萨比较起来,有时也会让我感到困惑。就象第一眼看到布达拉宫的时候,我认为它太小了,有点让我沮丧。但过了几天,每天从门前过往,再看它似乎又确实很大,慢慢还原到想象中的模样。  相似文献   

14.
张均  田捷砚 《西藏旅游》2014,(8):140-143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拍了这么多次峨眉金顶,还要继续拍?”我拍了51次峨眉,但季节的变化,高度的变化,还有我自己的感悟不同,出来的片子就不同。都说西藏是摄影人的天堂,我在空中就距离天堂最近。我拍了全国很多地方,回过头来我的心还是在西部,只要能拍,我还是要往雪域高原去。  相似文献   

15.
《西藏旅游》2009,(11):92-95
婚姻.我们又称其为“终身大事”。在个性张扬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想拥有自己的婚礼。所谓“自己的婚礼”,没有父母的唠叨,没有传统的束缚,没有人情债的羁绊……或者,我们可以走进西藏,看看西藏的婚礼,再谋划谋划自己的婚礼。  相似文献   

16.
立冬后的下午,太阳照在人身上,有淡淡的暖意,风吹过,微寒。 一封来自西藏的信,让我有份出乎意料的快乐。 落款是普布次仁——西藏山南县昌珠寺的画师,8月份我在西藏游历时认识的朋友。 8月13日,我在山南。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付保成河南省巩义市统计局今年4月份我到郑州出差,顺便到郑州古玩城逛,在杂志摊上一眼看到了《西藏旅游》第58、59期,便随手翻读越看越想看,深深被它的内容、图片及装帧打动,它太美了! 后来,《西藏旅游》成了我的案头书,一有空就看,常常一看就会触景生情,西藏那壮丽的山河、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民族风情、仙境般的自然景观等等一切就会出现在眼前。 我是一个集邮爱好者.我组编的《走进西藏》邮集还在郑州市获过奖。今后,我要用《西藏旅游》上的资料更好地充实我的邮集.更好地宣传西藏,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到西藏旅游,去实地看看那里的山水、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8.
左拉 《西藏旅游》2004,(4):58-59
看陈张平拍西藏,让人觉得很痛快。可能是新闻从业人员的本性使然,他没有太多的奇技淫巧,也不需要大画幅相机所体现的颗粒和锐度。在更多的时候,他把注意力放在对人内心的挖掘,以及对周围环境和时机的把握、利用上。在他的照片里,大场景可以凸现出细枝末节,小画幅却能彰显大意境。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一粒沙里看世界”吧!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她长得像电影《阿凡达》里的女主角,有人说她是《藏谜》里的小杨丽萍,当我们走近她,我发现她其实就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莲,不受水的束缚,清雅自然,不忧亦不惧。是她的好性情,让幸运眷顾了她。  相似文献   

20.
在西藏,各地区的民族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后藏日喀则地区一向被称为西藏粮仓,因为它的富庶繁荣,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美化自己的生活。西藏人对服饰的美感和品味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单就我们在“珠峰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服饰展览上所看到的服饰而言,也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瞠目结舌了。虽然现在的藏族人也开始穿名牌西装和牛仔裤了,但看见他们如此盛装地站在你的眼前时,你还是会被一种浓郁的古典之风所打动,会叹服于他们服饰色彩的艳丽和样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