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群  李秀林 《现代财经》2000,20(7):19-22
债转股是国家为解决银行巨额不良债权和企业沉重债务负担而推出的一项政策,它是继“拨改贷”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也是为化解金融风险探索出一种成功的模式,但是也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本文就债转股运作中财政面临的四大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曹慧  周兴荣 《经济论坛》2002,(17):18-19
“债转股”方案运作的机理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并对企业实施债转股,形成新的股权关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债转股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待企业经营好转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兼并、合并、股份回购等方式收回投资。上述环节环环相扣,即资产收购、资产管理、资产处置三个方面同时展开。实施“债转股”后将形成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的“三赢”的格局,对于我国目前的国企改革来说可谓是一剂良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债转股”的有效性 我国目前企业的资本结构普遍表现为高负债率。对七个城市的国有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债务中,有20%是不良债务,即使按照这个比较保守的比  相似文献   

3.
梁福成 《经济师》2000,(7):99-101
“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是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转化为对企业的直接投资。在我国,具体指在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依法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以AMC作为投资主体,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实行债转股权。一、债转股是一项帕累托最优的手段债转股旨在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企业负债率及财务费用负担。这项举措的实施,将成为我国国有资产大规模重组的一个契机。其现实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目标。国有企业三年脱困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脱困目标艰巨。部分企业的银行负债率过高,总资产盈利率低于银…  相似文献   

4.
刘昌国  杨伟 《技术经济》2001,20(3):18-21
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 ,利息负担过重 ,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造成了银行资产的大量沉淀 ,形成了引发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针对这一情况 ,政府出台了国有企业债权转股权的新政策。该政策不仅关系到国企解困的进程 ,而且也将对部分高负债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日前出台了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并以此作为投资主体 ,通过收购原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 ,实施债转股的政策。该政策估计将取代 1995年出台的“优化资产结构”试点的挂帐免息政策 ,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企改革以及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一、债转股政策对企业的影…  相似文献   

5.
“债转股”就是把债权转为股权,一般来说,它可发生在任何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像企业债权转股权、企业内部的集资转股权、银行在企业的债权转股权、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权转股权等。但就目前具体操作的情况,国内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初衷是将债转股作为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提出来的,从世界各国进行债务重组的经验看,债务重组可以采取“银行和解协议”、“法庭和解协议”、“破产和清算”、“债务出售”、“债务归还”、“债务证券化”、“债转股”等,从不良资产程度和对回收率的预期看,债务重组可依次分为催收、一般性重组、债务延期或避免、债转股、破产诉讼等,究竟采取哪种债务重组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不良资产的程度,其次取决于债务重组在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受到的约束,而我国现实的情况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基本上是由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引起的,银行的不良资产和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基本上是对称的,由此决定了我国的债务重组只能是银企合二为一的整体重组,这种整体重组既不能实施大规模破产清算的“硬”措施,这样地造成社会不稳定和大的金融风险,但又不能实行像催收、一般性重组、延期、免息、免债的“软”措施,这样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而且银行、财政的承受力不行,债务重组证券化现在又不具备条件,经过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收益、成本比较最后才选择了债转股这一形式是把债转股当作权益之计,仅仅为了企业脱困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还是把它当作治标治本的措施,为改变 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治理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债转股”这一资产重组方式运作的成败,其实,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解决方案早在1993年就讨论过和建议过,但一直未能彻底解决,其原因便是认为国企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是资产负债率过高,利息负担重。所以改革措施多在如何降低负债率、如何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上下功夫,在更深层增加新投资和推动创新方面明显不足,结果不仅没实现“脱困”,反而还使人们对改革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会如此,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目标定位不准确,没有找准“解困”的关键点,如今国有企业脱困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选择了债转股这种方式,分别成立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国家经贸委首批一次圈定了108家债转股企业,从北京水泥厂的债转股开始,到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实施了债转股,以这样快的速度实施,似乎让人感受是件很容易做的事,是为了实现三年脱困的目标必须马上完成似的,故而对债转股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才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债转股的实质及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债转股的目标定位应该是改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其根据是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及国有企业不断亏损的原因不是资产负债率高、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其根据是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及国有企业不断亏损的原因不是资产负债率高、利息和税收负担重,而是经营机制没改变,有效治理结构没建立起来,更谈不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故而企业资产盈利能力低下,亏损逐年加大,银行贷款也就越来越多,债务也就越来越大,恶性循性。  相似文献   

6.
债转股的本质是银行不良债权证券化。它是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企业的部分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管理公司与实施债转股企业之间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如何对债转股的改革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克服其负面影响,以达到其预期效果,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债转股:国企攻坚改革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举措1.债转股有利于支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当前负债率过高,利息支出多,财务成本非常大,是许多国有企业亏损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要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实施债转股,将符合条件的重  相似文献   

7.
略论债转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世银 《经济师》2000,(3):11-12
面对国有企业长期形成的高负债和低效率 ,被视为国有企业解困良方的债转股 ,随着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落实和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大 ,它将会拉开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企业和银行将有望出现双赢的局面。一、国有企业高负债的形成及其债转股的实施选择负债率偏高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80年代初期 ,国有企业由过去单一国家投资改变为多元投资特别是“拨改贷”以后 ,银行贷款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推动下 ,国有企业普遍大量举债 ,或扩大生产规模 ,或进行技术改造。随着时间的推移 ,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和…  相似文献   

8.
刘昌华 《发展研究》2000,(10):26-28
债转股是针对目前国有企业过高的负债率,而采用的解决债务问题的一种方法。债转股就是把企业与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由原来的还本付息转为按股分红。债转股为搞活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债权转股权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债权转股权的意义深远。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降低企业负债率、改变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有积极意义,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亦有积极的影响。一、债权转股权的含义所谓“债权转股权”(以下简称“债转股”),是由国有商业银行组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投资主体,将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它不是将企业债务转为国家资本金,更不是将企业债务一笔勾销,而是将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状况欠佳,潜亏严重,债务负担过重的情况,这不仅严重制约国有企业活力的发挥,给转换经营机制带来极大的障碍,而且还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国有企业债务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国有企业的负债主要有:银行借款、结算负债,其他应交未交款和已发行债券等。债务负担大多集中在银行借款和结算债上。对负债划分可分为三类,即正常负债、非正常负债和不良负债。正常负债是企业日常经营中所发生的债务,也就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周期内有能力偿还的债务;非正常负债指由于政策性的原因及改革不配套所形成的企业过度负债;不良负债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或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对于解决我国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和改善国有企业的负债结构 ,对推动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和增强抗风险能力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债转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12.
<正>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操作中会面临一些棘手的实际问题;第一,财务重组和资金注入;第二,国有资产产权作用的真正实现。 目前,国有预算内企业的负债率达到70—75%左右,流动资金中有90—95%是来自于银行信贷,更具有潜在危机的是,企业负债中据估计有近30%的不良债务。过重的还本付息压力、过低的有限责任能力迫使企业必须进行财务重组。一种引起讨论的方案是“债转股”,即把“拨改  相似文献   

13.
陶锦莉 《经济师》2000,(8):124-125
1999年 9月 ,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实施债权转股权的若干意见方案》,对国有企业的高负债 ,决定采用金融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债转股 ,以改善国有企业负债结构和减轻企业负担 ,切实解决银行不良资产 ,防范金融风险。所谓债转股 ,实际上就是将国有企业所欠银行的债务转换成股权 ,同时为了避开“商业银行不能直接对企业投资”的法律规定 ,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都挂牌成立了具有法人地位、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 ,银行将不良资产剥离开来由资产管理公司独立管理 ,使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企业的新股东 ,而企业由债务人变成了资产管理公司持股的公…  相似文献   

14.
<正> 多年来,国有企业高负债率问题引起了决策部门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出于改善银行资产质量、降低金融风险、缓解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目的,从去年开始进行了部分国有企业债转股改革。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自资产管理公司的组建,债转股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5.
切实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在我国已议之已久,债转股是较早提出的一种方案,此举不仅意味着银行的不良债权有可能盘活,化解金融风险,它更被人们视为拯救陷于巨额债务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国有企业的一剂良方,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6.
赵凌  赵霞 《经济论坛》1996,(24):35-35
怎样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赵凌赵霞一、国有企业负债状况十分严重一是企业债务总量大,负债水平刚性上升。全国国有企业负债总额约为30000亿元,其中非金融负债额为18800多亿元;国有企业负债水平直线上升,到1995年负债率高达85.7%。二是企业债务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国有企业债转股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转股作为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化解金融资产风险的重大举措,受到人为密切关注。但制度设计的完善并不代表实际操作就行之有效。债转股要达到预期目标,要有非常强的防范企业道德风险的措施,债转股必须与企业治理结构调整及产权结构调整相结合,同时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与之相配套。  相似文献   

18.
程灏  王剑波  刘俊生 《经济师》2002,(4):119-120
债转股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一种旨在化解金融风险和降低企业高负债的举措。文章从债转股政策产生的原因入手 ,说明了债转股的核心 (AMC)及其流程机理 ,进一步分析了债转股的制度设计和运行风险。针对债转股的这些风险 ,提出其顺利实施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在加大,不少大中型企业也进入破产行列,与此同时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数量也在急剧上升。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如:银行连续降息、债转股、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但是这些举措都集中在公司已形成的巨额债务的化解上,目的是减轻公司负担,而对如何防范新增债务风险措施不多,公司账面亏损暂时得到缓解,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只能是从一种风险转化为另一种风险,财务危机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严重影响到公司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蒋浥寒 《开放时代》2001,(8):107-110
债转股”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只是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和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质量,而是要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形成企业的外部所有者和外部监督力量,从源头上遏止不良债权的继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