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鱼类越冬池溶解氧量过低会使鱼窒息死亡,但溶解氧量过高是造成鱼类气泡病的主要原因;尤其在越冬中、后期池塘水质较肥的池塘,水中浮游植物含量过多,光合作用产氧能力高,使水中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  相似文献   

2.
正水中溶解氧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在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决定着养殖生物的生长,轻则生长缓慢、疾病频发,重则可造成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灭"。溶解氧的含量还左右着养殖密度,关系养殖水面的使用效率。水中溶解氧除来自空气溶入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外,主要来自于人工增氧。除紧急情况和科学实验下使用化学增氧剂外,一般均使用机械增氧,  相似文献   

3.
<正>《北方室外河蟹越冬暂养技术》本片围绕河蟹的特性,介绍了河蟹越冬前的强化育肥,暂养前池塘的准备工作。还详细地介绍了十月上旬的"寒露"至十月下旬的"霜降",水温在0~10摄氏度时,商品蟹放入池塘内进行越冬暂养的具体措施:封冰前注水、加盐,防止结冰。至于封冰期间对于明冰、乌冰的管理;封冰后打冰眼,增氧等重点管理措施,也是本片向广大河蟹养殖户传递的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4.
<正>一、越冬池塘气泡病发病前的征兆1、池水偏肥,水色浓,表现为浓绿或浓黄绿,透明度低于25cm,pH值超过9,晴天下午溶解氧超过9mg/L。2、打开冰眼后可见大量的气泡冒出。3、在冰面透过冰层,可看到有很多气泡。  相似文献   

5.
<正>一、河蟹越冬前,出现河蟹多日沿池塘四周转圈的现象。笔者经多家实地考察分析比较,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水质因素经多家水质化验分析,大多数池塘水质理化指标不合格,水中氨氮、亚酸盐、溶解氧、pH至少有一种以上不合格、超标现象。2.底质因素凡是转圈的河蟹池塘,底质大多是淤泥较厚,超过20cm,底质环境条件差,加之过多淤泥中,有毒气体、有毒物质多,河蟹不适应而转圈。  相似文献   

6.
<正>池塘水体增氧方式主要有化学增氧、机械增氧、生物增氧等几种方式,现将其增氧效果介绍如下:一、几种增氧方式的原理及使用方法1、化学增氧。主要是人为向养殖水体中投放一些化学制剂,其遇水后在水中发生化学作用释放氧气,从而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化学增氧剂一般为过氧碳酸钠、过氧酰胺、过氧化钙、过氧化氢和过氧二硫铵中的任一种,增氧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效。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通  相似文献   

7.
<正>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越冬池塘要求面积一般在3亩以上,水深一般达到2.0~2.2m左右,同时要求池塘不渗水、不漏水,保水能力强,最好是地下池塘,背风向阳,有利于鱼类安全越冬。2.水质的要求要求水质理化指标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质的pH值7.5~8.6;水质中的氨氮的含量不超0.2mg/L;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超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经过越冬的扣蟹,体能消耗较大。如果越冬扣蟹的质量较差或者带病越冬,越冬环境水质、底质条件较差,越冬密度较大,春季扣蟹首次脱壳将大打折扣,而春季扣蟹首次脱壳率高低直接决定当年养成蟹的成败。因此春季要想提高扣蟹首次脱壳率,除了要做到越冬的扣蟹质量要好;越冬环境水质、底质也要好;越冬密度适宜,还要保证越冬水中溶解氧  相似文献   

9.
一、根据池塘面积大小,池塘放养鱼类的密度(数量),合理设置增氧机。增氧机设置除了保证池塘日常正常需氧外,还要保证在连绵阴雨天、水转、鱼病发生期间等特殊天气条件下,保证池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确保鱼类对水中溶解氧的需要。一般2-3亩池塘设置不少于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相似文献   

10.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各种细菌、寄生虫开始大量繁衍,同时,鱼类经过越冬期,体质较弱,对外界抵抗力相对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做好春季淡水鱼类病害防治工作是全年养殖增产的关键。一、做好池塘消毒,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机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 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致死原因有以下四方面。一、池塘条件差。1、池塘水质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量少;2、池塘水中有机质过多,分解耗氧量过大;3、池塘保水性能差,水位下降,水很浅,鱼儿活动空  相似文献   

12.
霜降已过,立冬将至,养殖的水生动物即将要越冬,而河蟹种的越冬是很有讲究的。越冬综合管理的好坏事关河蟹种的成活率,以及河蟹的养殖效益。具体来讲,要严把“五关”。1、精心择池,严把选址关。河蟹种越冬池要背风向阳,保水性能良好,尽量避免人声喧闹的地方,池深1.8—2m,面积3—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90—100kg清塘消毒。2、耐心筛选,严把蟹种关。越冬的河蟹种要活泼健壮,规病无伤,每亩放养河蟹种80—3、注重调节,严把水质关。越冬池水质清新是关键,水质过肥,应及时更换新水,防止蟹种缺氧窒息死亡。为了维持池塘较高水温,池水水深保持在1.5m…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水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为达到人们对于水产品质量与数量的要求,须采取合理的方法对池塘养殖水质加以调控与改良,提升水产品的质量。一、池塘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及水质恶化的危害1.池塘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在养殖生产中,通常用"肥、嫩、活、爽"来形容池  相似文献   

14.
<正>一、技术概述淡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重视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降低了内源性污染带来的危害,生产出的水产品品质好,符合无公害标准。该技术严格执行水产技术标准、无公害水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操作规范,应用水质调控技术、80∶20养鱼技术、配合饲料投喂技术和综合养鱼技术等,改善池塘水环境,减少应激性,为鱼类栖息、摄食和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二、增产增效情况应用该技术,每亩可增产50~100kg,每亩增收100~300元。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区冰封期时间比较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最长的可达150天以上,冰下水温低(约为1℃—3℃),对鱼类的安全越冬影响很大。影响鱼类安全越冬的最主要外因就是越冬池塘的溶氧量。越冬池塘封冰后,水中溶氧在自然状况下,同时存在耗氧和产氧两个方面的因素。耗氧主要是由于水中的生物呼吸和有机物的氧化等原因造成的。而产氧主要是由于水生维管束植物(某些沉水植物)及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增氧,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具体情况,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冰下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作为越冬池塘溶解氧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为实现科学养殖智能化,避免鱼、虾、蟹类缺氧而浮头,我公司专门设计的溶解氧在线检测控制仪。安装简单、操作方便。该仪器可以实时在线监测鱼塘中的溶解氧含量,让用户可以直观地观察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用户可以根据此规律设置溶解氧上、下限,当溶解氧低于设定的下限时自动启动增氧机,当溶解氧高于设定的上限时自动停止增氧机,避免缺氧和盲目增氧,以最少的电能来维持水中所需的溶解氧含量。该仪器还具有温度测量,增氧机手动、自动启停,传感器自动清洗、自动校准、故障报警、停电缺相报警等功能。瑞丰牌鱼塘溶解氧测控仪适用于各种鱼、虾、蟹塘溶解氧连续测量和增氧机自动控制。可防止鱼虾缺氧浮头,改善池塘水质,从而减少疾病发生,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用电,减少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7.
<正>一、池塘条件适合小龙虾高效生态养殖的池塘要求水源有保障,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防漏防逃设施齐备,面积适中,10-15亩较好,便于管理,淤泥适量,池塘水深能保持1.2m左右。二、清塘消毒在每年12月下旬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因为此时小龙虾大多已经进洞越冬,不会受到伤害。每亩用生石灰180-200kg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的疾病防治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具有生长快、杂食、病害少等优点。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罗非鱼对疾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水质环境良好,放养密度不高的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率较低。然而,在一些水质环境恶劣,池底不经常清除淤泥,水中有机质含量高和溶解氧低的池塘和网箱养殖中,罗非鱼的发病率较高,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罗非鱼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防治方法,供罗非鱼养殖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影响鱼类越冬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越冬池塘条件差、放养密度过大、鱼类个体小体质弱或受伤致病、管理不善引起死亡等。许多养殖户由于忽视水产品越冬安全,导致越冬死亡率居高不下,效益不佳。鱼类的越冬期养殖管理问题事关来年的渔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应当格外重视。根据养殖实践,笔者认为鱼类越冬期应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慎重选择池塘,清塘消毒防敌害越冬池选址不当,会影响到鱼虾等水产品的生存和生长。一般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无任何污染的静水池塘,池面结冰时间少,面积和水深都应稍大,这样有利于采光  相似文献   

20.
正KD325系列:适用各种养殖池塘溶解氧自动测量和控制。能根据池塘溶解氧含量自动开关增氧机,控制精度和可靠性远胜于人工,大大降低泛塘可能。还能节约电费、节省人力、改善池塘水质、减少鱼病发生、降低饲料系数、加快生长速度,提高单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