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哲宇 《新金融》2016,(6):31-35
中国P2P行业在经历了2015年的野蛮式疯狂增长后,2016年应该是P2P行业的监管元年,各项监管政策陆续出台,行业发展逐渐趋于规范化。尤其是平台资金必须由银行存管这一新规,再次让银行资金存管成为平台增信的有效途径。但是,真正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P2P平台却为数不多,投资人对P2P平台的恐慌情绪仍有增无减。本文通过审视我国P2P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现有的资金存管模式,尝试提出我国P2P行业的银行资金存管模式以及未来监管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P2P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参与到P2P借贷业务中来,在相同的互联网环境下银行系P2P和非银行系P2P各有优劣。本文通过建立描述种群竞争的Lotka-Volterra模型,运用Matlab仿真不同状态下银行系P2P和非银行系P2P的竞争演化。结果发现,银行系P2P和非银行系P2P之间的竞争存在稳定平衡的理想状态,最后从银行系P2P和非银行系P2P两个角度提出建议,以实现其竞争演化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载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以P2P网贷的问题最多、影响最大.通过总结P2P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梳理P2P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分别从P2P平台和资金需求者两个方面分析了不信任问题产生的根源.研究传统金融模式下信任问题解决方式,发现在传统间接融资模式下,通过银行中间信用人来解决信任问题;在传统直接融资模式下,通过行业监管机构和社会专业中介机构的工作来解决信任问题.借鉴传统金融模式的经验,提出解决P2P互联网金融中信任问题的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扩张。相较于银行传统借贷,规范的P2P网贷信息公开透明、操作便捷、交易成本较低、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社会闲置资金,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本文选取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通过平台网站查询、第三方数据挖掘、典型平台企业走访等调查手段,分析福建省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揭示平台运作模式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并分别从平台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进一步推动福建省P2P行业持续规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是微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主要用于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需求,撮合了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是传统金融体系的延伸.近年来,由于手续简便、操作灵活等特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取得了高速发展.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亦面临着平台信用等级良莠不齐、监管体系缺失等障碍.针对这些现象,本文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着手,剖析了该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提出了几点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P2P是一种有效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跳过银行进行间接贷款融资以满足个人资金需求的新型金融模式,其弥补了传统金融无法达到的领域,给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前景。然而,随着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跑路、垫付、庞氏骗局等负面事件层出不穷,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行业整体形象,整个P2P行业的信用风险问题比较突出。在当前去担保背景下,如何做好风控,成为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生死攸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以此促进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P2P网贷作为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行业相互渗透的产物——互联网金融的一种模式,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本文分析了P2P网贷与传统银行直接融资的区别,介绍了我国现行P2P网贷的操作模式,同时,就P2P网贷平台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盖静 《征信》2016,(10):9-14
我国P2P平台发展受限的根本原因是诚信体系缺失,未来P2P平台革不了银行的命,但即将面临行业洗牌,未来发展的重点在于找准市场定位。分析国内P2P监管的困境,认为我国监管当局并非无监管手段可用,而主要是在处理P2P发展与有效监管的矛盾上存在两难。未来应当重点强化资金监管,关注平台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并通过设定监管的基础性框架、阶段性监管逐步推进、功能性监管与机构监管相结合、有效隔离P2P风险向传统银行业扩散等手段强化对P2P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P2P网贷平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行业正处于被监管的前夜。与此同时,我国P2P网贷平台面临严重的金融压抑和信用体系的缺位的双重难题。在应对难题时,鉴于目前资金池模式和线下模式存在的隐患和面临的风险,禁止资金池模式、规范线下模式是基本的底线。  相似文献   

10.
P2P网络借贷基于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信贷模式,专注于小微金融服务,其蓬勃发展,逐渐侵蚀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商业银行顺应潮流,陆续推出了各自的P2P网络借贷业务.本文对银行系P2P网络借贷在金融服务与互联网技术两方面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商业银行推进经营转型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出一些具体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P2P网贷是一种创新的金融组织形式,是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我国P2P行业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几类鲜明的发展模式。本文总结了我国P2P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总结分析了几类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雷阳  黄卓 《征信》2016,(4):24-28
高效、完善的征信体系对于突破P2P的发展瓶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分析P2P平台充当信用中介的原因和弊端,探讨P2P平台的几种征信模式,有利于找到P2P平台进一步发展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3.
P2P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借贷模式,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迅猛发展的P2P网贷丰富了我国金融业态,促进了草根金融发展.但因征信模式缺失已引发较多风险事件,并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我国P2P网贷平台的征信模式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本文从我国P2P网贷平台征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构建“行业主导,政府推动,市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征信模式.同时,对设想的模式做了SWOT分析,并针对其劣势和威胁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依托于网络而形成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性质上属于小额民间借贷,其方式灵活、手续简便,为个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便利,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我国P2P网络借贷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和行业自律性较差等障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P2P网络借贷在发展初期遇到一些问题难以避免,在对其进行规范的同时,应给予其一定的发展空间。对商业银行而言,既要按照银监会要求,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系统的转移,亦应关注其中的业务机会,积极开展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资金监管服务。  相似文献   

15.
P2P借贷平台在我国蓬勃发展。然而,在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不足的情形下,P2P借贷平台存在诸多洗钱风险隐患。本文从P2P借贷行业发展历程、经营模式着手,分析了存在的洗钱风险,介绍英美两国监管经验,提出了反洗钱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P2P借贷的本质入手,归纳梳理了我国P2P平台的运营模式,并在平台属性和运营效率两个维度上同国外模式进行对比,得出影响我国P2P发展的主要症结:征信和监管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本文认为:平台要坚守信息展示和交互中介的本质,经营模式上要规范自律;政府应该加快征信体系的建设,尽快出台法规和行业准则。只有双方合力,才能发挥普惠金融的价值,使大众在金融新时代下受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美国P2P网贷平台的发展情况,以Lending Club为例介绍了其基本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P2P行业发展的特点、风险状况、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网贷平台发展和加强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P2P,英文person-to-person,意即个人对个人的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这一模式自2005年在英国首先兴起,2006年中国首次出现P2P平台,迄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截至2015年底,我国P2P借贷平台的数量达到了3853家,但这其中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仅有1748家,如此之多的平台涉及的业务不尽相同,本文旨在从我国P2P主要的发展模式和现状以及P2P未来的行业发展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徐珊 《时代金融》2016,(5):162+167
当前,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P2P自身都在积极的探索网络贷款行业的风险防范措施,但由于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其具体规范措施依然跟不上发展节奏。具体表现为监管体制落后、行业规范体制差、P2P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操作混乱,如何提高投资者风险的防范力度,是P2P平台当前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从P2P平台的多个角度探索了资金风险的控制策略,对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控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世界范围内第一家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在英国成立,经过多年的发展,P2P网络借贷模式赢得了金融市场的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以及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发现虽然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行存在金融监管不完善等问题,但是整体来讲,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