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十年,此刻它面临的,是一场"起死回生"的考验。光伏行业近十年的发展轨迹犹如过山车一般从高峰跌入低谷。2013年,更被看做是我国的"光伏"寒冬年。国内,尚德,赛维等几大光伏巨头遭遇数十亿元亏损;国外,美国与欧盟先后开展了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  相似文献   

2.
酷博     
《中国经济周刊》2012,(31):78-79
有什么新鲜事要告诉我们?与中国经济周刊一起微博!【赛维与被"绑架"的政府】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光伏冲动"下,地方政府、银行等纷纷借钱助光伏企业入场"豪赌"。然而,一旦行业萧条、"光速"停止、企业维艰,砸进去的钱怎么办?这么大的摊子,就让它烂在眼前吗?或者说,彭小峰的赛维真能和乔布斯的苹果一样,绝处逢生?(本刊30期封面文章)  相似文献   

3.
赛维之殇     
赛维的困局并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其无所侧重、用力分散,资金链铺设太长所造成。赛维业务范围极其宽泛,包含了从上游的多晶硅硅料、硅片制造基地,到中下游的电池组件。光伏产业的春天早已过去,因外部欧债危机、美国“双反”调查及国内产能过剩,让光伏产业集体遇冷。  相似文献   

4.
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光伏冲动"下,地方政府、银行等纷纷借钱助光伏企业入场"豪赌"。然而,一旦行业萧条、"光速"停止、企业维艰,砸进去的钱怎么办?这么大的摊子,就让它烂在眼前吗?或者说,彭小峰的赛维真能和乔布斯的苹果一样,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大国,出现过无锡尚德这样全球领先的上市企业。但随着赛维LDK、尚德等巨头濒临破产,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老板跑路的新闻频现报端,光伏产业风光不再。曾经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三高"光伏产业,瞬间就坠入了低谷。继美国对我国光伏出口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之后,欧盟也相继展开反倾销诉讼,这对深陷行业"寒冬"的光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6.
《上海经济》2012,(7):47-49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维),新能源的明星企业,曾被冠以"世界光伏产业的航母"之称、红极一时。2011年第四季却发生高达5.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为了应对来自市场和公司内部管理结构的挑战,从去年7月至今,赛维已裁减了9000多名职员。而赛维延迟至2012年4月30日发布的2011年年报显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合肥高新区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并将其列为"十二五"重点打造的双千亿产业之一。这一年,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在合肥高新区隆重揭牌;这一年,投资总额为25亿元、全球单体投资最大的赛维LDK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第一片电池片成功下线。从签约、开工  相似文献   

8.
顾问君 《上海经济》2012,(12):56-58
2012年,美国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寒冬,尚德、赛维LDK等龙头企业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9.
《中国招标》2012,(30):45-46
尽管全球光伏产业正遭受需求萎缩以及产能过剩的"寒流",但却未浇灭中国光伏电站投资的热情。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以及光伏企业的赌博心理,使中国今年装机量超出政府年初目标约一倍。但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受制于并网瓶颈及储能难题,这可能造成清洁能源——光伏电站成为"被过剩"领域。这势必刺激中央政府出手收紧审批权限,以避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美国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产业进入寒冬,尚德、赛维LDK等龙头企业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11.
张嵎喆 《北方经济》2012,(11):29-30
正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过山车"式发展。一季度还处在增产扩容的爆发性增长阶段,之后则急剧逆转陷入行业大面积亏损的危局。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不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也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观战略相背离,值得高度关注。光伏产业发展陷入"内忧外患"困局一、光伏企业业绩大幅调减或陷入巨额亏损据在美国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政报告,除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两家企业略有盈余外,包括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9家光伏企业全部出现巨额亏损,共计亏损4.61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光伏产业这一孕育梦想、财富与希望的"朝阳行业"被残酷地甩入深渊.全行业订单锐减、价格暴跌、资金链断裂、企业大量倒闭.光伏企业不得不在洗牌面前忍受产业调整的"阵痛". 在光伏行业苦熬"寒冬"之时,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商--江西赛维LDK却实现了逆势上扬,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7亿元,同比增长212.5%.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强烈感知:一旦光伏发电并入国家电网,运营的成本降到常规能源成本的水平,光伏发电市场将是"无限大".  相似文献   

13.
赖智慧 《新财经》2012,(10):98-100
尽管常有地方政府在招商活动中邀请光伏企业建电站,但备受关注的光伏电力并网问题目前一直没有答案,"要是并不了网,建了电站也只能晒太阳"。如果说2012年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忧伤年,那么今年9月6日算得上是国内光伏企业的伤心日。这一天,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正式立案,国内光伏企业的前景阴云密布。  相似文献   

14.
酷博     
《中国经济快讯》2012,(31):78-79
赛维与被“绑架”的政府 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光伏冲动”下,地方政府、银行等纷纷借钱助光伏企业入场“豪赌”。然而,一旦行业萧条、“光速”停止、企业维艰,砸进去的钱怎么办?这么大的摊子,就让它烂在眼前吗?或者说,彭小峰的赛维真能和乔布斯的苹果一样,绝处逢生?(本刊30期封面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13,(21):46
2013年3月20日,尚德电力71亿元举债未还,其中国子公司无锡尚德宣布破产重整;2013年4月16日,赛维LDK总额度为2379.3万美元的可转债(加上利息)到期未还,成第二个债务违约光伏企业。在我国光伏企业还没有摆脱巨债压身的内忧时,近期,我国光伏企业又面临新一轮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外患。虽然有近千家本土企业反对,但欧洲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并没有改变。据商务部相关人员透露,4月27日,欧盟对中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光伏行业的无序扩张导致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加之欧美光伏市场萎缩和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使我国光伏产业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市场又没有全面启动。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危机,既是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光伏产业进行扶持,从长远发展来看光伏行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看似庞大的中国光伏产业,事实上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2011年,"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业,深陷欧美光伏市场困局,美国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得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旗手一年来将"行业悲情"演绎到了极致。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确定了太阳能光伏标杆电价,西部由此掀起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的热潮。阳光照进国内是中国光伏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媒体     
1《财经》2013.5.20清盘"金太阳"2009年,一项以财政资金力推光伏产业发展的耗资百亿工程曾被寄予厚望。此前,中国光伏市场"三头在外"——原料在外、市场在外、设备在外,国内市场"约等于零",光伏组件95%以上用于出口。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逆转,迫切需要启动国内市场。藉此,中国有关部委启动了金太阳示范工程。然而,围绕着金太阳示范工程,跑项  相似文献   

19.
光伏产业发展障碍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登云  张芳 《科技和产业》2010,10(9):5-7,31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呈现出投资强劲、资金充沛的局面,但市场饱和、技术落后和产业链结构单一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对光伏产业的经济学思考,本文从政府补贴、开拓国内终端市场以及产业链整合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娜 《中国经贸》2014,(14):103-104
本文以光伏产业中的关键设备“光伏逆变器”为切入点,从经济环境和企业所有者优势层面出发,论述中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国内双重影响下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