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戴建浩 《公司》2002,(9):20-23
1998年以来,为了应付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4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但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都是短期行为,因为它们是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周期所为“逆风向而行动”的相机抉择措施。它们只是为熨平宏观经济波动而采取的临时性的措施,对它们的应用和实施都不会而且也不应当长久才进下去,而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本文拟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产生的成效评介,且分析了目前积极财政政策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调整财政政策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1998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明显的内需不振,失业人口增加,出口下降,产品严重过剩等问题。因此,从1998年下半年起,中央政府在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启动需求的基础上,又采取增加财政支出,以增加政府投资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据1999年上半年宏观运行状况分析,最终需求仍“启而不动”,面临来自需求和供给的双重压力。于是,中央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性宏观调控措施,运用货币、税收、价格等经济杠杆来刺激需求和供给。应该说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地缓解了供需矛盾,对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国…  相似文献   

3.
丁焕强  齐菲 《价值工程》2006,25(1):111-116
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以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我国有效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提出从2005年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如何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这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积极财政政策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调控政府支出、推进结构性税制改革、控制赤字、转移财政政策功能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5.
自1997年下半年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不断下滑的态势。为解决这一难题,政府相继启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根据近两年经济增长情况来看,上述政策起到了一定效果,有效的促进了国内需求。但问题的关键并没有由此而解决,尚遗存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继续抑制内需的扩大。如果不加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将可能使刚有好转的内需反向走入低迷,对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一个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2011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这个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成为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7.
为刺激国内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遏制通货紧缩,我国近年来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我国通货紧缩状况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日渐乏力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适时“淡出”,如何利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宏观财政政策有需求管理和供给调节两种,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一般适用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应是供给调节型的,这种政策致力于开发和有效利用现有的生产要素,提高社会的产出能力,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供给决定型经济。消费作为一个政策变量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经济正面临着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短期内应采取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仍应选择供给调节型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但是怎样合理有效的搭配两种政策,使其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扫除必要的障碍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益与机制,并对两者结合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我国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难点与必要性,还进一步分析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模式,并对我国进一步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合给出了建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实施已近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即将调整取向,如何理解这一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开始,我国在面临国内消费投资需求不足和出口下降,国外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特定历史情况下,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四年来取得的明显成效看,这一政策表明了随着我国经济整体配套改革的深化,政府宏观调控艺术的日趋成熟,是我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所采取的一次果断而正确的行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的财政政策,其宏观调控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但财政政策需要通过作用于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如企业),才能实现其政策目标。微观主体是宏观财政政策的运行载体,一定意义上说,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传导具有微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宏观经济显现出先慢后快再慢的特征,为了使国民经济能够保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一、“软着陆”时期的财政政策我国经济在1992年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投资增长迅猛,政府为了稳定经济采取了一系列财政措施用以配合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软着陆”。在此期间国家采取的主要财政措施是:1、禁止地方当局未经授权给予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税收优惠。2、削减基建…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5,(33):50-52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三大政策并用,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稳定经济增长与治理通货膨胀。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这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导向上,2007年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会有大的调整。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强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2007年经济工作的又一重要任务。加快推动外贸和外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逐步趋于平衡,也成为2007年经济工作中的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之一的财政政策,其宏观调控作用自然不言而喻。但财政政策需要通过作用于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如企业),才能实现其政策目标。微观主体是宏观财政政策的运行载体。一定意义上说,宏观财政政策的效应传导具有微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国际性金融危机,我国先后采取了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文章通过对这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在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并通过对第一次财政政策的退出机制的分析,认为我国在“后危机”时代仍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正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地方政府的调控职能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定位不够明确,使国家宏观政策全面落实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地加以完善、发展和创新,是一个极其迫切和现实的课题。一、当前宏观调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在10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中不断趋于完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地区发展特色无法完全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标准,部分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强省在土地管理、项目建设、结构优化上的发展需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财富速览     
政策明年财政资金优先支持七大领域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张通近日说,明年将继续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资金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等七大领域,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以来,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至今,稳健财政政策已实施两年。张通介绍说,与1998年至2004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不同,目前我国正在实行的稳健财政政策以“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一、积极财政政策与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涵义1.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在税收和政府开支方面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实现一定的宏观调控的经济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第一,界定积极财政政策涵义的基础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自由市场经济时期政府的不干预政策而言,变消极政府为积极政府,另一方面是相对财政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而言,是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周期调节”的政策。包括扩张的、收缩的和中性的三种方式,通常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