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石乘齐 《商场现代化》2007,(33):121-122
宝马在二战后成功进入美国市场是一个较典型的整合营销案例,本文旨在通过对此案例的研究,阐明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和作用,并结合国内企业的营销实践,简要分析其在企业经营中应如何运用,以期能对我国企业如何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徐利刚 《中国广告》2009,(1):107-111
在越来越激烈的商业竞争和市场推广活动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以整合营销传播作为新的营销传播范式。本文讨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阐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特征。接下来本文讨论了如何在将奥运元素与企业的整合营销传播战略匹配起来,最后分析了李宁公司在2008北京奥运会中的整合营销传播应用的成功案例,为我国企业今后整合营销之路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企业中,联想公司是实施整合营销策略的第一批企业之一,其最经典的整合营销案例无疑是借力北京奥运会实施的奥运营销。本文旨在透过整合营销传播视角,来分析联想奥运营销传播策略的效果,希望能够给想要或正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国内企业提供一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品的生产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需,企业的营销方式随着发生变化。再者随着现代媒体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的网络时代和媒体时代随之到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极大刺激了营销传播环境发生改变。整合营销方式首先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形成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中国企业和市场逐渐接触并引进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多年以来整合营销传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进行营销的主要方式,但成功案例着实少见,可见其中存在着大量问题,而如何让整合营销完整有效地在中国市场上实现仍旧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营销方式的转变—从营销终点到营销起点出发,讨论整合营销在中国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借此探求整合营销在中国市场的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商》2016,(7)
整合营销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企业目标、自身能力,将各个独立的营销合成一个整体,产生协同效应,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整合营销传播就是企业将与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整合到一起。在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环境下,市场环境,消费行为有了新的特点,整合营销传播被赋予新的内容。本文探讨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构建新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6.
朱辉  肖蒙 《市场研究》2012,(5):30-33
整合营销传播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性,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营销策略中获胜,成为学术界、企业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参考麦肯锡营销&品牌领域关键业务咨询模型后,结合STP制定出具有冲击力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7.
整合营销传播发展迅速,在许多国家和企业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我国企业也开始尝试运用整合营销来扩大品牌影响。本文以康师傅的个案分析为例来解析我国企业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这对于我国企业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应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在以互联网和无线传输等互动信息传播为主导的时代中被逐渐淘汰。营销模式正在面临变革,整合营销传播会成为主流的营销手段。我国引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以来,成功企业并不多见,因此迫切需要总结我国企业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爽  刘凤 《现代商业》2014,(14):34-35
随着互联网上本地化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O2O作为一个将线上与线下的服务优势集于一身的新的营运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把O2O模式运用到整合营销中也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黄太吉的案例为例来对O2O与整合营销传播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顾客经济时代,品牌建设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其中重要的一环——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由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环节组合而成。以大益普洱茶为案例分析研究了其整合传播策略的实施,并指出各营销因素与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得出整合营销传播在品牌建设中的实施框架及其对品牌资产评估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明刚 《中国广告》2004,(6):161-164
(二)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策略及要求舒尔茨教授于1995年7月赴台湾演讲整合营销传播以及2001年10月,2002年7月赴中国大陆演讲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他在演讲中结合全球市场发展趋势指出,经济全球化、市场主动权向顾客转移以及品牌和品牌营销的重要性不断突出,使企业对市场营销传播的整合已不再是可选择性的而是一条强制性的必须走的道路。同时,企业发展整合营销传播必须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步骤;他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过程的基本要求。具体是:  相似文献   

12.
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并且传入中国已有近二十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技术、媒介、渠道的不断丰富,繁杂的商品市场让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同时对消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商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更加剧了竞争。如何创造能让消费者记住,愿意尝试,并感受到更高的价值的品牌以及更好的消费体验,这成为了如今企业最关心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而整合营销传播正是强调以客户为核心,整合资源,再造企业行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树立品牌差异,强化客户体验,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这使得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2012年成立的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整合营销传播方式的分析,来深入浅出的探索整合营销在中国电商市场实现途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钱磊 《中国广告》2003,(10):139-140
2003年第7期的《中国广告》上,编辑很有心地策划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的专辑文章,让读者一方面看到了国内理论界对国外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介绍和结合中国国情的新理解,另一方面看到了国内实务界尤其是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实践运作整合营销传播的案例,以较为全面和详实的资料再一次吸引人们对"IMC在中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整合营销传播的相关概念,结合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企业规模与市场竞争现实,提出中小企业可以将网络整合营销传播作为企业营销的出路,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总结出可操作性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建议及可视化的图形模型设计,并从四个行为维度上对中小企业网络整合营销进行分析,力图从理论及操作上指导中小企业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论品牌视觉识别(VI)的整合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品牌视觉识别(VI,VisionIdentity)与整合营销传播相结合提出了品牌视觉识别的整合传播模型。模型来源于企业实践,较好的阐述了整合传播理论如何在品牌视觉识别(VI)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鑫 《中国广告》2003,(3):81-82
整合营销传播(IMC)成为国内营销界走红一时的理论。营销、广告界人士动辄将整合营销传播作为市场营销的代名词,似乎只有整合营销传播才是营销,只要用了这一方法,一切营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广告协会和舒尔茨教授对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为:"这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要领,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价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这一定义的关键在于使用各种促销形式使传播的影响力最大化的过程。让我们来看如下两个案例:1907年的"IMC"案例:美国加州1907年的"新奇士"与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广告公司认识到"深度"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性.体验式营销就是一种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渠道,本文着重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论述体验式营销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把消费者真正置于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位置,怎样用品牌的各种表现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包围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广告公司认识到“深度”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性。体验式营销就是一种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渠道,本文着重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论述体验式营销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把消费者真正置于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位置,怎样用品牌的各种表现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包围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刘继伟 《广告大观》2006,(8S):76-77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世界瞩目。因为,世界杯不仅仅作为球迷的节日气味弥漫在社会当中,更是被众多的企业作为产品营销大PK的平台,借助重大体育赛事的整合营销传播的案例也就层出不穷地涌现。  相似文献   

20.
整合营销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传播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广告界和企业界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发展,该理论在营销传播上以全新的4Cs理论取代了传统的4Ps理论,其涉及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及领域,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活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探讨了RB成都分公司如何利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借2013年国际车展商机,开展一系列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活动,不断地提升品牌形象销售业绩。希望本文可以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寿险行业的应用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