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所发动的现代化运动,也是辛亥革命史中重要的内容.美国学者任达所著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从中日关系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段历史,堪称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作者认为,清末新政是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革命性运动,其中日本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对清末新政细致的研究,及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关辛亥革命史的教学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晶华 《魅力中国》2014,(22):300-300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宣布开始新政,要求各大臣广献计策。在此情形之下张之洞与刘坤一联合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成为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蓝图。清政府实施的新政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为基础而展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对于研究张之洞的法律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末新政是封建王朝挽救其统治的最后一次努力。不仅政治上的“预备立宪”令人瞩目,而且经济方面的“变法”活动也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还影响到清王朝的命运。把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纳入新政的范畴加以研究,或许会丰富对清末新政的特点和性质的认识。本文将首先概述庚子之前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庚子后清政府应付危局的设想;接着论述清政府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变革;然后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摇摆和混乱;最后简要地总结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性。一、官僚集团内的政策设想庚子之前数年中,清政府为应付甲午战败后…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十年间,留学欧美逐渐兴起,究其原因:一是清末新政政策的推动;二是留学救国意识的内在驱动;三是欧美各国对留学生的吸引;四是清政府政策导向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于“甲午一败,庚子再败”后响应清政府新政的上谕,于1902年12月25日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是清末新政时期创办的一百余份新式官报的模板。然而受史料及传统研究范式所限,人们给予《北洋官报》关注较多的是其对清末新政内容的呈现,而关于《北洋官报》及其副产品之编辑、印刷、发行等情况,未见旁及。本文以《北洋官报》的出版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清末官报的编辑、印刷、发行、舆论构建情况,探讨晚清十年官报的出版与政治改革、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阮兴 《发展》1998,(11)
义和团运动后辛亥革命前,风烛残年的清王朝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勉力实行“新政”。由于清末新政是在臭名昭著的那拉氏的主持下搞起来的,被认为是“为了讨好帝国主义”和欺骗、麻痹人民群众,因而当时的革命进步人士皆斥之为“假维新”、“伪变法”。其实,这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7.
王贤辉 《产权导刊》2011,(11):80-80
郑瓞生,清同治四十七年(1878年)出生在江西新涂县。郑瓞生幼年入私塾,聪明过人,学习成绩总是独占鳌头,十五岁科场应试,中得清末秀才,本可从此高官厚禄、飞黄腾达,却时运不佳,碰上清朝实行新政,“废科举,兴学堂”。  相似文献   

8.
金满楼 《中国报道》2011,(3):100-103
新政是用银子铺出来的,清末十年中财税收入的剧增,与新增加的各种捐税有着直接的关系。据统计,清末各地征榷的名目,计有肉捐、车马捐、厘捐、酒捐等不下百种,这些历朝历代闻所未闻的税目几同于天罗地网,网住了黎民百姓,更网走了他们本就有限的钱财。  相似文献   

9.
农业、手工业与农村徐凯希认为晚清末年是湖北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侧重发展生物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教育,成为这一时期湖北农业改良方面的显著特点。①苑朋欣、朱彦华介绍了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农田水利事业。②直隶是创办农学堂,发展近代农业教育最早的省份之一。苑朋欣撰文对此做了介绍。③抗战前在华北,以棉花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种植比率呈上升趋势,粮食作物呈下降趋势,抗战爆发后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趋势。王加华归纳了这一变化,并总结了原因。④民国时期,陕西大规模引进、  相似文献   

10.
潘广霞 《理论观察》2012,(4):103-104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新兴起的女子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东北地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新式教育蓬勃兴起,女学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促进了东北地区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阐述东北女子教育在普通学堂、师范学堂、留学教育及实业教育几方面的情况及新政时期东北地区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局限,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财政近代化肇始于清末,开拓于民国。自清末新政以来,思想界对财政预算的性质与作用的理解逐步深化,实现了对于税政管理从民本思维到民权意识的突破,并提出了约束政府"钱袋子"的公共财政思想,这促成了中国政治理念的转型。通过财政预算的控制来约束政府权力,是近代思想家对于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所做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周飞  郭谦  段吉群 《山东经济》2005,21(3):118-123
近代(1875-1937年)山东经济现代化的演进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办山东机器局开始,中间经清末新政、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直到抗战爆发现代化进程陷于停滞,山东的经济现代化经历了艰难起步、曲折发展、达到高峰等阶段。在遵循其他各地经济发展共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自我演进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杨东平 《东宇经纬》2000,(10):39-41
中国现代教育的生长,始于清末新政时废科举、设学堂,以1904年建立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为标志,至今尚不足百年。中国教育的面貌在20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上半叶和下半叶,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大不相同,但教育现代化的脉络依然相连,其所面临的基本挑战和基本问题也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是没落的清政府为延续统治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次变法,尽管这次变法并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变法的多项内容却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传播生态.清末民初,一系列独立报人走上历史舞台,以其实践践行着新闻专业主叉理念和工作原则.报人开始自发地成立新闻团体,进而形成共同的作业准则.中国最早的新闻教育也在这一时期产生.  相似文献   

15.
梁盼 《新财经》2013,(11):98-99
在国家制度的革新中,经济制度往往会首当其冲。制定新的经济政策,从而富国强兵,成了清末新政的突破口。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古老而又封闭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强行闯入的西方资本主义发生巨大的碰撞。随着一系列抗击西方霸权斗争的失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清政府和绝大多数士绅终于开始认真反思中国的制度问题,并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首要的还不在于物质层面,而是制度设计及其背后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6.
刘伟 《特区经济》2007,(8):168-169
90m^2新政实行后,建筑设计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同时也给建筑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通过分析这些挑战,研究找到解决这些挑战的应对方法,希冀能达到新政的顺利执行和人们居住愿望实现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与世界》2004,(1):79-79
岁月展英姿,沧海显风流。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是一所名扬巴渝的百年老校。学校创建于1906年,是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产物,是原四川省创办最早的 24所中学堂之一。民国时期更名为忠县县立中学堂。解放初,命名为川东区忠县中学校,忠县第一中学校。1982年命名为忠县忠州中学。  相似文献   

18.
甘肃近代化过程述评郝树声甘肃地处西北,经济落后,自古有“苦甲天下”之称。但近代以来,由于洋务派官僚左宗棠的倡导和经营,近代化过程开始的较早。19世纪70年代创办兰州制造局和兰州机器织呢局,中经清末“新政”、北洋军阀时期创办实业到国民党时期(特别是抗战...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末新政主要内容之一的《北洋官报》,不仅在官报的创办上具有样板的功能,其发行方式也被晚清其他百种官报模仿,不仅传统官报发行之大清邮局、民信局、驿递等邮递途径被广泛运用于官报发行中,而且形成了"派销"与"代销"为主,辅之以函购等发行方式。本文从《北洋官报》之派购对象、派销份数、添购及报费之欠解等角度,考察《北洋官报》的派销发行,以期分析清末官报的停刊与其主要发行方式——派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建生、徐卫国合著的《清末民初经济政策研究》 ,2 0 0 1年 1 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约 2 2万字 ,着重探讨的是 ,晚清和民国初年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型及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洋务新政的推行 ,是近代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图强、求富是新政总的指导思想和长远的目标导向。具体指导经济活动的则是“制器”和“浚饷源” ,再佐以“分洋商之利”和富民的设想。具体措施就是兴办新式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但洋务企业缺乏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民间私人资本也得不到自由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甲午战后 ,清政府确立了“以筹饷练兵为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