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潇婷 《旅游学刊》2014,29(11):73-79
在梳理旅游规划发展历史阶段的基础上,对传统旅游空间规划缺乏对旅游者个体的关注和忽视"时间性"等问题提出了批判,进而在明确旅游时间规划价值导向和逻辑起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时间规划的概念模型;详细分析了时间地理学、认知供给理论和旅游者行为学作为基础理论的支撑作用,系统地提出旅游时间规划的时空统一观、时空资源观和时空产品观,并通过理论推导旅游时间规划的概念模型,构建了旅游时间规划的内容体系。最后,研究强调了"旅游时间规划"在旅游产业发展阶段和提升阶段的实践意义,明确旅游时间规划是传统旅游空间规划的补充和修正,而不是与传统规划割裂开来的另外一种规划系统。  相似文献   

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军事上一句俗语,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目前我国的旅游开发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流行,因此旅游规划热也就随之而起,之所以热:一是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使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和对旅游规划的需求超越了任何一个时期,也就是旅游大发展产生了推进旅游规划的作用;二是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从省一直到市县都面临着作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任务,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对旅游规划的旺盛需求。在近年来的旅游规划实践中,发现我国旅游规划的一些怪现象,给我国旅游资源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旅游规划界急需要对旅游规划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探讨,尽快完善旅游规划的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回顾了二十余年来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将中国旅游发展规划分成事业型、事业向产业过渡型、产业型三个阶段,以及创汇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产品导向型规划四个类型,分析了影响区域与景区旅游规划发展的几个方面,文中阐述了中国旅游规划研究的三个阶段和主要成果;总结了中国旅游规划存在的问题和阶段特征,归纳了中国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思想方法,并指出中国未来旅游规划将朝着市场化、小区化、专题化、精致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的产业属性决定了旅游地理研究的实践性,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实践需求的过程中,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呈现出研究领域、方法和应用的新特征。本文围绕旅游规划、旅游资源、旅游大数据和旅游实验方法等进行总结与展望,认为:(1)旅游规划是透视旅游地理研究发展的重要视角,旅游规划的知识域主要包括旅游开发战略与对策、旅游业与旅游企业、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等12个方面;(2)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面临文旅资源保护和整合利用的重大现实需求,为旅游地理研究带来了文旅资源的内涵与分类评价、普查信息集成与应用、普查技术与组织方式等新命题;(3)大数据背景下要求旅游地理探寻新科学问题,重点要关注大数据旅游统计测量模型和指标规则的规范,数据伦理与信息茧房,大数据旅游现象的地理效应和相关空间格局等研究;(4)实验研究方法在认识论层面从描述走向解释预测,在方法论层面从调查走向直接测量,为认识和理解旅游情境下人地关系的核心科学问题提供了“科学化”的研究路径。因此,面对新时代战略要求和旅游业发展趋势,旅游地理学应加强产业实践、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研究,提升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旅游规划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旅游产业起步晚,旅游规划的体系、标准与规范建设都大大落后于城市规划。"十五"期间,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相继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999年)《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出台,2005年修编)《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借鉴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体现中国旅游规划特色的同时,在技术和方法上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使得我国旅游规划开始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对于旅游规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捷  刘法建 《旅游学刊》2011,26(2):95-96
前几年,在谈到我国旅游学和旅游地理学学术研究进展的多个场合下,笔者曾经提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研究尤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贵 《山西旅游》2007,(1):22-24
今年的全省旅游统计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旅游业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四大新型支柱产业和"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年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任务,总结2006年的旅游统计工作,研究部署2007年的任务,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快发展我省旅游业,为把我省旅游业建设成为中西部旅游强省做出更大贡献。今年以来,我省旅游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相似文献   

8.
大众旅游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正进入重大变革期和调整期,这要求我们要立足中国旅游业基本国情,重新审视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转型问题。文章认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国际化是重要趋势,这种国际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研究本土化进程。中国特色旅游地理学研究在总体方向上要扎根于旅游产业重大需求实现转型,在研究对象上,从典型旅游地研究向国土游憩空间优化研究拓展;在研究重点上,从旅游要素研究逐步向旅游地复杂地域系统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转型;在研究范式上,更加从现有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脱节向“理论研究—规划实践—政策应用”的有效链接提升。在此过程中,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可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规划的市场研究历程(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春晓 《旅游学刊》2003,18(4):52-57
文章回顾了中国旅游规划工作中的市场研究的发展历程。划分出了中国旅游规划工作的起步与旅游市场的简单研究阶段(1980~1991年)、中国旅游规划工作的发展与旅游市场的探索研究阶段(1992~2000年)、中国旅游规划工作的成熟与旅游市场的系统研究阶段(2001年以后)三个基本阶段,以旅游规划研究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评述了各阶段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旅游规划创新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刘锋 《旅游学刊》2001,16(5):49-54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旅游规划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创新已迫在眉睫.旅游规划创新应包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等5个方面.作者认为,基于学科交融、古今贯通和中西互鉴的大融合是旅游规划创新的必然方向,旅游规划应该发展成为系统集成规划、协调性规划、动态规划和开放式规划.  相似文献   

11.
跨界旅游区发展困境与旅游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旅游发展30年以来,旅游规划从内涵和外延上得到不断丰富和提升,也逐渐成为中国旅游学者旅游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主要阵地.无可置疑,旅游规划客观上为中国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旅游学刊》2011,(11):F0004-F0004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经30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拥有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多个博士点,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多个硕士点,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个本科专业。设有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规划的市场研究历程(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回顾了中国旅游规划工作中的市场研究的发展历程,划分出了中国旅游规划工作的起步与旅游市场的简单研究阶段(1980-1991年)、中国旅游规划工作的发展与旅游市场的探索研究阶段(1992-2000年)、中国旅游规划工作的成熟与旅游市场的系统研究阶段(2001年以后)三个基本阶段,以旅游规划研究国际先进水平为参照,评述了各阶段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军事上一句俗语,旅游开发,规划先行,而目前我国的旅游开发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流行。十五期间中国旅游界一大进步为规划意识高涨,规划编制蔚然成风,有人评之为规划大热,还有人称之为旅游规划大会战。然而,有良好旅游资  相似文献   

15.
旅游规划:走向科学实证与概念创意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5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而从事旅游规划的人也来自各行各业,带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背景.他们各执已见,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无法构建一致的话语平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旅游规划各具特色.尽管出现不少规划案例,但是,在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30年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划思想和对规划起指导性作用的纲领性文件.这种情况导致许多规划出现了一些片面和偏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迄今为止,中国大陆有两本旅游著作被学术引用超过1000次,其中一本即是吴必虎等著的《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2月)①。该书自2001年初版(时名《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扬,被誉为中国旅游规划研究领域"百科全书"式的大成之作(保继刚等,2001;刘锋,2001;邹统钎等,2009;张捷等,2011)。从初版到再版的21世纪头10年,中国旅游业从粗放扩张走向品质提升,踏上了建设旅游强国的征程2010  相似文献   

17.
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初探--以浏阳道吾山引路松景区为例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唐伽拉 《旅游学刊》2003,18(3):14-17
本文以浏阳道吾山引路松景区旅游解说系统规划为例,介绍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概念与分类,阐述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重要意义,明确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规划方式和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8.
《旅游学刊》2008,23(7)
自1995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来,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而从事旅游规划的人也来自各行各业,带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背景。他们各执己见,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也无法构建一致的话语平台。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旅游规划各具特色。尽管出现不少规划案例,但是,在中国旅游规划发展的,30年中,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规划的热潮近年来日益汹涌。2000年11月22日 ,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不久前 ,某地又出现了聘请国外专家做旅游发展规划但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作为专家学者 ,应该为旅游业提供什么样的规划 ?中国旅游业又需要什么样的旅游规划 ?如何才能做出科学的、真正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的旅游规划 ?这是事关行业发展、产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大问题 ,需要我们做出认真的探究。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 ,本刊编者特约请了一些与旅游规划工作密切相关的人士发表看法 ,分析问题 ,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规划方的理性和责任——再谈规避旅游规划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的理论刊物<理想空间>约稿,我曾撰写了一篇"努力规避旅游规划的风险"的短文,首次提出了"旅游规划蕴含风险"的观点.如今,中国旅游规划的实践已经走过了30年风雨历程.30而立,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其中如何规避旅游规划的风险,仍然是值得进一步认真探索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