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隧道发现供用电系统故障及处理故障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了电力远程监控系统检测方法和隧道巡检驻点管理的策略通过电力远程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准确定位故障点,并结合隧道巡检驻点管理,实现了第一时间内发现供用电系统故障,减少了故障处理时间,确保高速公路业务地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2012年,江苏锡宜高速公路在全程监控系统改造工程中首次尝试采用直流远程供电系统进行供电.此种供电方式采用直流输电形式,传输电缆铺设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硅芯管内,避免了另行开挖敷设所增加的建设成本,解决了高速公路远距离供电困难以及部分解决了电缆防盗方面的困难,为全程监控系统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实施简便、便于维护的供电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方案以山西省岢临高速公路中短隧道照明节能为研究对象,针对高速公路时序控制的中短隧道照明安全节能问题进行研究,利用已有的电力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通过安装在隧道口变电所开关柜中的远程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思路,用远程可编程控制管理方法,解决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隧道照明安全和节能管理问题,实现对中短隧道的照明安全节能管理目标,达到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的目的。经一年多现场试运行证明方案可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安全和节能管理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安全节能管理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营运后.电力供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供电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是确保高速公路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电力事故、供电中断将给高速公路营运的收费、监控、通信、通风、照明系统造成管理混乱,严重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对其供电电缆防盗报警系统进行设计。通过对电缆防盗报警系统的构成及相关子系统的研究分析,提出利用电力载波实现被测电缆的实时监控,并通过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及GSM无线传输模式实现报警信号的传输及发送。  相似文献   

6.
隧道联动控制方案是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极为关键一部分,它是监控计算机综合分析隧道内交通运行状况、环境指标状况或接收到隧道内火灾报警信号后需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而设计的一系列程序。其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隧道运营或事故的应急处理效果。隧道联动控制方案主要涉及隧道图像监控子系统、火灾报警子系统、电力监控子系统(含通风、照明控制系统)、交通控制子系统(含车检器,可变信息标志、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标志、横洞指示标志等)、隧道有线广播子系统等,所有系统即相对独立,又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隧道运营中的车道引导、交通信息采集、照明、通风、火灾、环境、供电、事故监视等功能的需求,以昆石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为基础,设计和实施了一种基于Ethernet和Profibus-DP总线技术的先进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中短隧道特点和河北省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照明节能控制与电力监控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利用电力监控通信通道,控制单元分散安装于各低压配电柜内,即保证了PLC的逻辑处理能力,又保证了电力低压设备的测量功能,同时减少了控制电缆的用量。通过对用电设备的精确控制,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公路安全不间断运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重视的今天.高速公路建设中以通信,监控,收费,供电为核心的机电系统应用创新也成为业内厂商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作为保障整个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子系统供电系统无疑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科士达公司在业内率先推出针对高速公路应用环境的“综合通用供电解决方案”(方案见下图).全面整合UPS、输入输出配电,NPS智能稳压。NPLS智能照明、防雷、监控等在内的环节,提高用户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客灾能力.降低系统故障率.降低用户系统总体拥有成本.  相似文献   

10.
引言高速公路项目沿线的监控外场设备众多,其供电电源通常就近引自附近场区变电站或者隧道变电站低压配电屏,并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敷设至设备处。当监控外场设备远离站区或者隧道变电站时,为了保证供电质量,采用传统的供电方式往往增大供电电缆线径,由此,电缆敷设变得较为困难,供电成本也大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全程监控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摄像机供电的可靠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京沪高速公路全程监控改造工程,研究了现有供电方式的特点,最终采用直流远程供电+交流远程供电的混合供电方式解决了高速公路远距离供电困难,为全程监控系统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供电方式。  相似文献   

12.
前言 随着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隧道项目日益增多,隧道照明设施的规模及数量越来越大,运营电力费用越来越高;但隧道照明质量却跟不上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的需要,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隧道交通事故日益增多,社会对隧道照明节能、提高照明效果、保证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公路隧道照明中推行智能调控节能系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概述 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给沿路各收费系统,通信系统.隧道通风照明,运行监控及办公、生活设施等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这些负荷从不同角度保证整个高速公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和运营单位的正常经营,任何电力中断均有可能给交通安全和管理运营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且高速公路的供配电系统又随着负荷点的分散呈现出沿着高速公路的带状分布的特点,供配电所数量大.位置分散,运营管理单位可能面临几十公里和几百公里不等的供电范围.给整个供配电系统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供配电管理部门不得不面对人员少、维护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以及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处于山区或乡村的供配电网内.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中,变配电所往往地处隧道等偏远场所,日常巡视维护不是很方便,所以提高高速公路变配电系统管理效率的需要与日俱增,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监控层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供电系统高密度、大容量运转的需求,尤其是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变配电值班人员对全系统的运行状况做不到全面、实时、准确的掌握,只能派遣值班员到现场检查报告才能进行指挥和调度,很可能由于没有及时了解系统运行情况而导致故障连锁反应,使故障区域扩大,影响隧道的正常运行。高速公路配电智能监控系统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PMCS系统)可以很好地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公路数量的增加,高速公路沿线的收费站、互通枢纽、服务区、隧道等配置的供配电、照明、通风、排水等机电设备的数量急聚增加,传统的人工管理高速公路沿线机电设备的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综合电力监控系统对高速公路沿线的变电站内的高低压配电设备、发电机、变压器、UPS、外场照明、隧道内的埋地式变压器与照明、通风及排水等机电设备进行实时分布式监控和集中管理,实现无人值守,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机电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节约能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站至莱芜高速公路是青岛至红其拉甫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隧道6处,即临沂段的上虎峪隧道,淄博段的黄家峪隧道、毫山峪隧道、沂源隧道,莱芜段的东铁车隧道、城岭隧道.全线设隧道监控站4座,分别为上虎峪隧道监控站、黄家峪(毫山峪)隧道管理站、沂源隧道管理站、东铁车(城岭)隧道管理站,各隧道监控站分别设电力监控系统,本文改造方案实现所辖隧道两端开闭所、隧道内照明通风配电箱的电力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隧道作为高速公路的交通瓶颈,是事故易发、多发点,贵州高速公路大都分布于崇山峻岭、隧道分布密集的地域条件下,如何利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平台,提高对路、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是贵州高速公路监控系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高速途经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路线全长403.28公里,均于1999年开工,2002年10月汾灌段建成通车,2005年11月盐城至南通段建成通车,2006年l0月全线建成通车.沿海高速公路自苏鲁交界至灌云段为四车道高速公路,其余路段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此次全线监控改造所用监控设备供电采用长距离电流源供电方式,因为沿海高速日照比较差,采用太阳能方式不合适,并且带来很大的维护量,采用传统的供电方式(采用10kV或220V),投资成本比较高,经济性比较差:其一,需要使用高低压电缆,高低压电缆随铜的价格浮动,工程造价很高;其二,由于该高速公路线路较长,较长的供电线路很容易遭受雷击和供电系统的操作过电压;其三,高速公路电缆敷设都在野外,高低压电缆经常被盗,增加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高速公路隧道供配电工程建设入手,介绍供配电系统在隧道实际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以福建省某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建设为例,在隧道照明通风、供电计量以及风机控制柜保护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设意见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为以后高速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建设提供一些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20.
系统概述 江西武宁(鄂赣界)至吉安段高速公路,是大广线在江西境内的北段,也是江西省"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的"西纵"的一部分.江西武吉高速G15标电力监控系统作为该路段电力监控系统工程,涵盖了G15合同段7座隧道配电房和3座箱式变电站的运行状态监控,并可对供配电系统设备及低压供电回路(低压馈线回路)进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