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周刊》2004,(24):18-18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语出惊人:今后,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自1998年以来,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层领导首次改变“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中性财政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中性财政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财政不作为?财政政策如何从积极转向中性?  相似文献   

2.
关注     
焦点FOCUS中国首次提出中性财政政策 在实施了8年积极财政政策之后,中国首次提出了“中性财政政策”。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全球扶贫大会闭幕式上提到了“中性财政政策”这个词。他说,中国将由实行积极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转向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经济分析人土说,虽然中国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个趋势,但官方提出“中性财政政策”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3.
5月2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上海语出惊人:今后,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将由“积极”转向“中性”。这是自1998年以来,宏观调控部门的高层领导首次改变“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中性财政政策的含义是什么?中性财政政策的出台是否意味着财政不作为?财政政策如何从积极转向中性?  相似文献   

4.
贾康 《宁波经济》2005,(9):3-4,9
入世过渡期对于中国的财政运行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积极因素。入世后我们采取了移极的措施调整财税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拐点稳定地形成时财政政策也从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为松紧迂度、中性导向的稳健财政政策:各项财政政策和管理体制仍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首都经济》2005,(1):28-28
2004年12月上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5年我国将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6.
张岐 《理论观察》2004,(6):20-22
财政部长金人庆关于“中国将由实行积极和扩张的财政政策转向实行中立的财政政策以降低通货膨胀风险“的发言,使实施了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总结和争论声中“相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中性财政政策又成了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中性财政政策及未来我国财政政策的走向,必须从积极财政政策实施6年来的效绩分析及其二者间发生转化的内在原因分析着眼,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种政策间转换的规律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自觉地运用好这一政策工具,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7.
1997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经历了由从紧到积极,再到稳健,直到向中性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国债水平不合理限制了财政政策效果发挥,财政政策手段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仍存在财政冲突。对此,今后应重点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借助税费改革放宽企业经营空间,完善分税体制下的地方税体系,适时下放税收立法权,协调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1998年到2004年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缓解通货紧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考虑到防范公共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应作相应的调整。2005年,中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其政策核心是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对财政分配结构进行调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关注     
焦点FOCUS明年财政政策走向稳健 11月6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2005年中国行业论坛”上表示,明年的财政政策要走向稳健。 今年早些时候,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2004年的财政政策,应该要淡出先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向比较中性的财政政策过渡。最近人民银行采取了调高存贷利息的更进一步市场化的措施,财政也一定要往这个方向努力。楼继伟表示,明年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实施中性的稳健财政政策的第一年,也是向公共财政目标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加大财政公开力度是实现中国财政改革目标的首要前提和重要措施。4月初,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关于财政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部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着力加强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此讲话反映了我国实行公共财政的政策取向更加明确。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公共财政策略。因为,它的意义实在深远而又重大。  相似文献   

11.
稳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是2014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三大着力点,这三个方面,构成中国宏观调控的顶层指导思想,由此形成积极的财政政策、中性稳健实际偏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增加住房供应的楼市政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与治理污染的投资政策,以及落后产能释放的抑制政策、从而产生新一年内中国钢材市场的积极影响,推动市场形势继续好转。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波动轨迹看,目前中国正处于第五个宏观调控周期,这个周期起始于2003年9月,目前货币政策的基调已从“稳健”逐步转向“适度从紧”,财政政策从“积极”逐步转向“中性”,在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尘埃落定之后,下一步宏观调控应回到市场化改革上来。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低碳革命"大潮中,各国运用的财政政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比较分析发现,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经验有开征碳税或(和)其他绿色税种、收入预算管理及税收中性:财政支出区别补贴生产与消费;财政信用正面激励、扶持与税制设定逆向约束、规制相兼;相机抉择并创新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绿色财政政策工具协同绿色金融、绿色保险、低碳技术专利保护、绿色政府绩效考评、生态法治等其他政策工具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出炉的中国4月宏观数据略显揪心,从外贸到工业、投资和消费一片惨淡。内需不振拖累冲国经济仍在下行趋势中运行:我去年中期所下之结论“长期政策的拐点已经形成”,一语成谶。虽然文件表述上仍为积极财政政策和保在建续建等等,但诸多信息皆指向未来更可能实质性执行一条中性和收敛的财政路线。  相似文献   

15.
胡少维 《开放导报》2004,(3):20-25,33
经济专家调查问卷汇总结果显示,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幅,物价涨幅(CPI)提高,但不会出现超过10%的严重通贷膨胀,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增幅提高。如果当前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不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财政政策要由以前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建设性支出要减少,公共性支出要到位;货币政策要适度收紧并针对目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确保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财政政策转型。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汇率政策下,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也取得了巨大成效。表现在:首先扩大了投资,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建设国债,调整税收政策,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增加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17.
《山东建设》2005,(7):30-31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刘国光认为,中央确定的“双稳健”政策,就是经济学角度的中性经济政策,在宏观调控上,有保有压、有松有紧、松紧适度。他说,中性的经济政策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双防”,既防通涨亦防通缩。二是这一政策和中长期的结构调整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张驰 《中国经贸》2011,(12):115-117
本文主要基于国际收支表中“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视角,对于我国财政政策的外部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从实证方法上看,主要运用Jghansen协整检验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项目余额具有正向作用,中国的外部均衡受财政政策影响显著,并符合理论预期。  相似文献   

19.
罗书嵘 《科技和产业》2011,11(6):120-121
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日益提高,外部经济的冲击加剧了国内外经济均衡的矛盾,不确定的外部影响因素越来越多,财政当局难以及时掌控这些因素的变化,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明显降低,处于一种趋于减弱的状态。从短期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但长期来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越来越小甚至呈中性特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自1989年8月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对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发挥了显若的作用。但从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态势看,近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已经开始弱化。当前仍应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并根据经济运行的特点,合理掌握财政调控的时机和力度,适时地用货币政策相配合,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