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谭雪 《魅力中国》2011,(20):296-297
历来对土家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湘西、鄂北等地区,对重庆范围土家族的研究并不够。本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为背景,主要从石柱土家族祭祀仪式的由来及传承现状、祭祀群体心理表现方面对渝东南土家族祭祀仪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石柱,位于巴渝大地之东、坐落三峡腹心之地,有重庆东大门之称,是一个土家族自治县.这里山高水长,物产丰富,历史悠远,文化厚重,巾帼英雄秦良玉、著名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哕儿调”先后在这里孕育诞生. 千百年来,石柱苦于群山的紧紧“封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在石柱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石柱交通部门发扬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天堑变通途,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融入了国家战略的交通布局,大大缩短了石柱与重庆主城、周边区县以及邻省的距离,渝东枢纽门户的地位正在石柱这片热土上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3.
石柱,位于巴渝大地之东、坐落三峡腹心之地,有重庆东大门之称,是一个土家族自治县。这里山高水长,物产丰富,历史悠远,文化厚重,巾帼英雄秦良玉、著名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哕儿调”先后在这里孕育诞生。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第一次这么清晰可见,伸手即可触摸。重庆石柱,是一个土家族自治县,他们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逐渐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  相似文献   

5.
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东南民族地区包括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五个区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武陵山腹地和长江重要支流乌江流域,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幅员面积占全市的1/5,人口占全市的1/1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7%,是一个特色鲜明且相对独立的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6.
黔江看傩戏     
黔江地区位于四川省东南部,从地图上看,是一块楔入湖北、湖南、贵州三省的三角形地带。辖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五县,280万人口中,有150万属土家族、苗族。经验告诉我们,大凡交界地带,多有采访“眼子”,更何况又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土家族是先秦时期巴人的一支后裔,苗族是古代三苗部落的一支。黔江又地处武陵山区,境内有长江、乌江、酉水三条大江穿绕……古老的民族,僻远的地域,传奇的江流,四省交界的独特环境,都给黔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黔江地区本是艺术之邦、歌舞之乡。论戏剧,有傩戏、踩戏、土戏、花灯剧、苞谷灯戏等;论器乐,有咚咚奎、丧鼓等;论舞蹈,土家族有摆手舞、摇八宝、打绕棺、铜铃舞等,苗族则有芦笙舞、接龙舞等。傩戏,在黔江又被称作“傩堂  相似文献   

7.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经济》2006,(2):17-21
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区和石柱、彭水、酉阳、秀山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北倚长江,东部和南部分别与鄂、湘、黔三省接壤,是重庆市苗族和土家族传统聚居地。该地区现有常住人口299.9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区域内人口的67%。幅员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0.6%。“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经过渝东南五区县各级的共同努力,基础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重庆与世界》2015,(6):78-79
我是一名重庆石柱籍的新加坡华侨,叫谭国梦,10年前来到新加坡。前几天收到一封来自家乡“海内外石柱人回报家乡年”的活动倡议书,心情很激动——春节将至的时候收到家乡问候.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号称“中国匹萨”的土家族烧饼从武汉火到上海,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急速蔓延全国,制造了一个无声的土家族“超女”创富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之变     
重庆市的广大农村处于老、少、边、穷地区,在全国具有代表性。重庆市的城口县与四川、陕西邻接,处于大巴山区,是当年红四方面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而渝东南的酉阳、秀山、石柱、黔江、彭水等区县则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区域,多为少族民族自治县;在重庆成为直辖市之初,重庆有20个国家级贫困县,近400万贫困人口,经过10年奋斗,至今仍有50多万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1.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简称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长江南岸、山峡库区腹心,因县城南宾镇东部万寿山上有一对巨石酷似少男少女、分别称男女石柱而得名。石柱是全国著名的黄连之乡、长毛兔大县和莼菜基地,是川渝鄂最大辣椒基地。2006年,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亲笔为石柱辣椒题名石柱红,石柱红从此响遍全国。2007年,该县获得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百强县(市)称号。据悉,石柱已注册了石柱红、三益牌、三宜红等辣椒商标和石柱红辣椒、辣椒之乡两个网络实名,石柱红辣椒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目前,石柱正在申请石柱红地理保护,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辣椒生产制作标准。  相似文献   

12.
位于黄山北海山涧深谷间有块奇石,石柱酷似笔杆,顶端如锥,好像毛笔尖,一棵古松生长在石柱上面,郁郁葱葱,好像一朵鲜花开放在毛笔的顶端,似笔所生之花,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醉卧黄山,见到此笔,不禁吟出“若能借此生花笔,写尽人间万首诗”,从此名诗佳句便源源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石柱因地处贫困山区、区位劣势突出而遭遇吸引投资的巨大难度。为克服“先天不足”,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石柱从多层次、广渠道进行“后天改造”,实施“硬软结合”,不遗余力打造优良投资环境,成功上演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十五”期间,石柱县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320公里,等级公路  相似文献   

14.
贺龙亲自找他谈话,关向应向他面授机宜;他孤身深入农村传播革命火种,受命改造“神兵”,组建川鄂边红军游击队,使石柱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他就是老红军傅忠海。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5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石柱调研时,对石柱"风情土家·康养石柱"的发展定位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如何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经济为其把脉定向。石柱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移民县、革命老区县于一身,以康养产业、生态旅游与特色农业的多维并进,构成了石柱以绿色为本底的生命产业,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最为华丽的封面文章。  相似文献   

16.
渝中区沧白路,一块石碑屹立,碑上刻着“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几个清晰的大字,石碑周围用石柱接着铁链围成圈,显得朴素而庄重。透过这块纪念碑,人们看到了一个人传奇而短暂的生,以及一段重庆人不能忘却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王欣  马振宇 《老区建设》2009,(24):36-37
“哭嫁”是土家族女性站在人生重大转折点上对自己人生的一次理性回眸,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与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进入媳妇角色做心理准备。哭嫁歌作为土家族的文化奇葩,是土家族妇女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土家族婚姻制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重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多次到石柱视察工作,与石柱人民一道共商发展大计。改革时代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的积累,党和政府不断开创的和谐环境,为石柱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腾飞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主要分布于湘、鄂、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人口约为803万人。由于土家族人口较多,且地域分布广,因而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完全一致。笔者所工作生活的鄂西山区,就是土家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的春节习俗显得古朴隆重,颇为讲究.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石柱县位于重庆东部、长江南岸,东邻湖北利川,距离重庆主城全高速160公里,乘动车1小时10分钟,是重庆市的东大门,全国4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石柱县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体现为"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重庆黄水民俗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AAAA级景区大风堡、国家AAAA级景区千野草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高原生态明珠太阳湖等众多景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石柱土家风情浓郁,以啰儿调、吊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