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超储蓄现象是指居民储蓄存款的超常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4年8月,我国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已达11.45万亿,同比增长15.3%多,占同期全国银行存款余额23.24万亿的49%,接近去年全国11.67万亿的GDP.尽管2004年以来,其增长幅度已连续7个月回落,但超储蓄现象仍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2.
芦秀兰 《中国金融》1992,(12):34-36
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就是储蓄超常增长。截止1991年底全国城乡人民储蓄存款总额达9110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远远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职工、农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储蓄存款迅速增长对发展储蓄事业,扩大银行信贷资金来源,稳定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市场,稳定社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储蓄存款的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城乡储蓄存款超常增长。1989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147亿元,其中当年净增额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1990年城乡储蓄存款又增加188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553.5亿元。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储蓄资金大量涌进储蓄,形成大量的虚拟储蓄存款。所谓虚拟储蓄存款,就是金融部门在吸储过程中所吸收的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村储蓄存款继1989年比上年增长30%、净增514亿元之后,今年一、二月份又比年初增加225亿元,为1989年同期增加额的2.2倍。进入三月份,虽然春耕生产已经开始,农业投入陆续增加,但农村储蓄仍然呈持续超常增长势态。储蓄存款约占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5.
将预防性储蓄转化为投资性储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1999年6月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59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是自1990年以来同期增幅较大的。在5月下旬中国股市发生“井喷”和第7次存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储蓄新增存款额增幅仍偏高,表明调整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及其他投资手段对储蓄存款分流的难度加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绝大部分的城乡居民储蓄是预防性的,不是投资性的,只要储蓄存款利率不为零,预防性储蓄存款是不会分流很多的。这一现实使得今后中央银行利用降低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率的杠杆来加速储蓄资金分流的力度会越来越小。  …  相似文献   

6.
1989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两种异常现象:一是市场销售疲软为建国40年所罕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最高水平的1988年下降7.6%);二是储蓄存款超常增长(比上年增长35.1%,略低于最高水平的1986年)。这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市场疲软与储蓄高增长的关系应当如何说明。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储蓄存款的大幅度增加,是正常还是超常呢,这要从两方面看,一是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二是看余额中有多少“水份”,即有多少非储蓄资金。从历史上看,储蓄存款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如城镇储蓄存款占职工工资性收入的比例,1976年为1%,1979年为6.87%,1981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储蓄存款稳步上升,伴随储蓄形势好转,行内外出现了不想继续抓储蓄存款增长的思想情绪和言论。行外有人说:储蓄增长多了,市场疲软。行内有人说:储蓄增长多了,银行亏损大。对于这些言论,笔者作些思考后剖析。 一、储蓄存款增长导致市场疲软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一)市场疲软根本原因是结构性疲软。 在理论上讲:储蓄只要能转变为投资,储蓄减少的那一部分消费需求就会由投资增加的那一部分需求所代替。  相似文献   

9.
一、居民储蓄的规模及分布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取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余额。我国的居民储蓄主要形成储蓄存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截止到1997年6月底,储蓄存款总额已达42771.2亿元,但是由表可看出,我国1996年城镇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10.
彭俊逸 《金融研究》1985,(10):47-51
怎样看待储蓄高速度增长,如何判断它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储蓄是否越多越好,它的量有无客观界限?如何衡量储蓄水平的高低,储蓄是否影响消费?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仅靠对储蓄存量进行理论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储蓄流量进行分析。储蓄量包括存量和流量两个概念。储蓄存量,通常指年度末的储蓄存款余额,它是一个时点数,是静态指标。储蓄存款余额,是历年储蓄发生额的总和,是若干年滚存下来的数额。储蓄流量,一般指一个年度内的储蓄发生额,它是一个时期数,是动态指标。储蓄存量和流量的关系,存量是由流量构成的,流量是存量的一部分,流量变化决定存量变化。  相似文献   

11.
农业银行将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储蓄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银行的经营。本文从分析湖北农行储蓄存款现状入手,提出发展我省农业银行储蓄事业的有效途径。一、湖北农业银行储蓄存款现状及其存在的差距(一)储蓄存款现状1.储蓄存款较大幅度增长。截止一九九三年末,全省农行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1.80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银行工作不但把增加储蓄存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而且看成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但是去年以来,储蓄大幅度增长以后,有的同志对大力发展储蓄存款提出质疑。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储蓄存款的重大意义呢?陈仕强同志在文章中论述了全面认识居民储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由于生产发展,群众的货币收入逐年增加,储蓄存款迅速发展。临沂地区1983年底城镇储蓄存款余额达10,200万元,比1978年增长368.3%。为了研究储蓄增长的因素和对市场消费的影响,掌握新的交化,探索储蓄发展的规律,更多地积聚资金,支援国家建设,我们在全区13个县就储蓄来源、储蓄目的、储蓄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一、人民群众货币收入的增加是储蓄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一,职工货币收入来源多,节余能力增  相似文献   

14.
南京金融专科学校谢如刚、周爱俊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储蓄增长会抑制消费导致市场疲软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我国储蓄存款额不是太多,储蓄多了不会抑制消费,我国储蓄存款不稳定因素正在增加,必须继续鼓励储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信息,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 储蓄是收入的函数,也是金融机构目前仍很重要的资金来源.与1996年至2000年的储蓄存款增长大幅下降相比,从总体上看,今年年初以来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特点是:呈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增长速度比2000年同期有所加快;恢复性增长的幅度并不是很大,而且有反复;存款的稳定性有所增强,与1978年至1996年的储蓄存款持续、高速增长相比,其增长速度又低得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_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货币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储蓄能力日益增强,银行储蓄存款大幅度上升。到1992年,全国城乡储蓄存款已经突破了1万亿元。储蓄积累的货币资金,成为银行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加快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以及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银行储蓄存款的迅速增长,引起了社会各方面人士的广泛关注,对储蓄的研究也出现了“百  相似文献   

17.
<正> 储蓄高增长一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尽管人民银行出台对储蓄利息收入征税以及多次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居民储蓄仍以超过GDP近10个百分点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逼近10万亿元,达9.93万亿元。8次降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没有搞清楚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的根本原因,只看到居民储蓄存款多,却没有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储蓄增长同银行经营效益的关系庄金钊近几年,我国城乡储蓄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势头。1995年比上年增加8126.1亿元,余额接近3万亿元。广西农行去年储蓄存款比上年增加29.09亿元,增长27%。梧州市农行储蓄存款去年增额也比上年翻了一番,是农行恢复成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市场供应情况的好转,城乡居民勤俭节约风气的进一步发扬,最近一个时期,全国各地的城镇储蓄存款也不断增加。抓住当前的有利条件,努力做好工作,争取储蓄存款的继续稳步上升,是各级银行储蓄工作部门和储蓄工作干部的光荣任务。为了做好储蓄工作,各级行都需要加强对储蓄工作的领导。去年以来,各地基层储蓄机构,都作了一些调整,充实了储蓄工作人员,清理和健全了帐务制度,等等。目前,这些调整工作进行得如何,各级行都应当作一次检查,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迅速研究改进,然后把主要力量放在积极开展储蓄业务上面来。做好储蓄的宣传和服务工作,仍然是做好储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甘肃人民储蓄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85年与1978年相比,储蓄存款余额增长5.6倍,增加到20.01亿元;储蓄占全部存款的比例增长1.1倍,为30.7%;储蓄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增长1.5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