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保障其福利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调.基于安徽省小岗村调研数据,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户农地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法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小岗村农地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流转前基准状态有所下降,其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评价值降幅较大;不同收入构成及不同种植结构衣户在经济状况、就业前景、社会保障等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提出了提高原有流转费标准、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关系到我国农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西部农地流转主体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居主导地位,市场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本文分析了西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衣工商结合现状,探讨了西部农地流转主体农工商结合的作用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流转范围越来越广,产生的经济效应越来越明显,然而农地产权流转过程中却经常发生官民冲突、产权纠纷等群体性事件,已引起诸多学界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存在的现实问题着手,具体阐述解决现实农地产权流转问题的路径,以保障农地产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造成农地的大量荒废;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户“去农化”意识增强,进一步导致了农地的撂荒、弃耕。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必须开拓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模式,促进流转的市场化。2014年3月在安徽省绩溪县推出了首款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电商化项目——“聚土地”,目前该项目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数量少,流转土地规模小。本研究通过对绩溪县农村地区农户家庭的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66份,然后运用SPSS17.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商化流转参与意愿度低,风险感知程度大,主要受到“流转后收益因子”、“电商交易因子”和“流转后土地质量因子”因素的影响。文章最后针对影响农户参与土地电商化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从农村管理制度和农村就业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电商化流转,创新土地流转与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5.
要解决农村土地抛荒问题,除了政府加大农业的投入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大力推进农地的流转与集中。这样不仅能够将抛荒的土地有效地利用起来,而且能够促进农地集约化规模经营,对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我国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农地流转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农地流转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刘艳 《商业时代》2012,(25):94-95
我国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有效开展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本文介绍了三个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市场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发现,经济转型国家农地流转的健康发展都得益于明晰的土地私有产权、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政府的扶持等。最后,文章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讨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土地流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影响农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规模经营以及农民增收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地流转的保障。只有将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并发展,才能够使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农地流转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浅述了农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城市发展,近年来,城市居民年平均收入不断上涨,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城市贫困人口仍然存在,城市贫困救助福利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和发展。本文将对城市贫困救助福利政策制度进行思考,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夏涛 《中国市场》2011,(5):134-135
研究目的:探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完善途径。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博罗县农地流转稳步向前推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意识还较落后,当地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和监管机制缺失,从而导致不少流转农户的权益受侵害。研究结论:用典型鲜活的流转实例来切实转变农民的观念,建立健全的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农地流转的监管机制,都有助于解决农地流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渐转向城市,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它关系到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各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农户土地流转经营的现状、背景、模式,意愿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学术界专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梳理,发现农户参与土地股份合作运作过程中的创新和不足。希望为进一步推进地域特色地区的农户农地流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子慧 《商》2013,(8):28-29,25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中,强调并讨论了有关惠农强农富农的相关政策措施,当中涉及到农地流转的系列新政策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农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农地投入行为,因此农地流转及农地流转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于"三农"问题的逐步深化发展、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决定和影响作用。本文将从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研究结果出发,探讨农地流转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对于新一轮土改政策的指导意义,从农户、政府、市场三方寻找土改政策的最佳落脚点,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日益呈现出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本文对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地产权制度缺陷、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和缺少中介服务机构等是导致农地使用权流转困难的原因,并针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地流转在江苏各农村地区开展。调研小组对沭阳县的陇集镇、新河镇和南京西岗街道,三个有地域代表性的江苏乡镇进行调研。本文对三个地区农地流转现状的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乡镇产业模式下区域农地流转差异和分析各地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0—2007: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中国农地流转不足、流转不规范、没有体现转让者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影响着农地改革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的主体因素、农民的权利意识和政策保护力度等制约了农地流转的开展。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制约因素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建议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农户主体行为、农地流转市场和中介市场的建构,以及城乡统筹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流转对于缓解城乡土地供需矛盾,实现城乡资源互补、经济融合、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选择采取的土地流转模式则关系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当前我国在土地流转模式的探索方面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是现行农地流转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从我国的国情和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出发,坚持科学的原则,构建农地流转的合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研究主要涉及农地流转市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完善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农地流转中,市场机制是否能实现农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引入政府机制和合作组织机制,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用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首先从农用地流转制度和政府作为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日本等国外典型国家农地流转现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其次结合我国农用地流转形式、农民流转意愿以及流转区域和地区之间发展的平衡性等问题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现状、找出农地流转障碍、归纳各专家学者提出的建议后,对如何建立农用地适度流转规模和创新流转模式两方面提出了深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如何促进农地的有效流转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有效的农地流转必须以完善的市场化机制为前提,构建我国农地流转的市场化机制需要完善农地流转的价格体系、加强农地流转的金融支持、建立流转的中介组织和准确地定位政府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型农地制度,是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江西抚州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研究,认为必须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建立土地政策协调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