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一博 《现代企业》2007,(11):58-59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乡村社区为旅游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由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服务的一种旅游类型。它是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等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在欧洲,一般是指地区性的旅游,是当地居民对外开放和与外界相容的愿望的一种表现,其最主要支柱为地方土特产品和当地风土人情。世界第一大旅游入境地一法国,旅游主要由四大产品体系构成:以滨海游为主体的蓝色旅游,以高山滑雪为特点的白色旅游,以巴黎等城市名胜古迹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以及以美丽乡村风光、土特产品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游客量近年来己跃居各项旅游之二,仅次于蓝色旅游。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乡村自然生态背景、乡村产业和乡村文化为媒介,以乡村地区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为手段,达到旅游者对乡村自然和人文的感知和体验,从而达到精神升华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包括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迟,但发展迅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行“黄金周”假期后,乡村旅游开发骤然升温。但是由于乡村旅游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缺乏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市董公寺镇为例,分析董公寺镇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对董公寺镇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乡村旅游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它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可以成为解决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一个有效途径,从而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简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定义、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展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合肥农家乐发展历程(一)起步阶段(2002年-2005年) 合肥农家乐起步于2002年开始的长丰草莓采摘一日游活动.这成为合肥农家乐雏形。此后,以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同时融入旅游要素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越来越多。2004年,合肥市旅游局将全市划分为田园生态型、花圃苗木型、科技农业型、各村各镇型等10个资源类型,初步排出乡村农家乐旅游项目40个。2005年11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通知》,委托北京旅游学院编制完成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大圩乡乡村旅游规划》。  相似文献   

7.
黄师 《乡镇论坛》2011,(25):29-29
近年来,各地以农家生活、农村民俗、农业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已由单一的“农家乐”逐步向观光、休闲、度假及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传统的农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时,缺乏长远意识,留下诸多“忧患”。亟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关于现代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乡村休闲生态旅游的认识 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旅游经营方式。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将体验营销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结合起来,基于体验营销引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以体验营销的战略模块为依据,将感觉营销、情感营销、思维营销、行动营销、关联营销应用到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中,构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喻玲 《国土经济》2008,(10):69-70
乡村旅游环境是以乡村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本文旨在通过对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系统的分析,探索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山东打破“瓶颈”促乡村旅游“脱胎换骨”山东作为农业大省、旅游大省,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自发性、零散化的业态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乡村旅游需要整体升级,走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2.
张玲  张梅芬  童彦 《价值工程》2014,(34):158-160
对于云南这样一个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较好、条件优越的省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发展中也遇到同其它旅游形式一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传统文化消失、旅游产品雷同等现代性问题。后现代旅游是对现代旅游的合理继承和扬弃。它实现了从商业化向个人生命体验的回归。它以环境为背景或是更加关注环境,本身就具备可持续的特性。作为一种意识、思潮的后现代主义与作为"绿色生态经济"和"体验经济"相结合产物的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性,它们都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责任。用后现代的视角来审视乡村旅游,既能够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后现代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通讯员/金鑫)据悉,"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将扶持发展500个专业旅游村和1万户农家乐,以达到提升乡村旅游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扩大旅游消费的多赢目标。根据《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游客量达2240万人次,年均递增20%;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7.7亿元.年均增长22%;乡村旅游直接就业岗位年均增加4500个以上。近年来,甘肃省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介绍,2011年,全省已建成专业旅游村120个,农家乐2445户,乡村旅游人数达1080万人次,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2.5亿元。其中以"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为特点的农家乐和以"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原生态自然观光体验""农村生产生活观光体验"为代表的乡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25):8-10
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新热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是把乡村旅游与旅游电子商务相结合,运用电子商务作为平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并且降低乡村旅游企业经营成本的一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所以,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成为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以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为出发点,主要研究徐州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李茜  刘琦 《现代企业》2007,(9):33-34
近年来,陕西各地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项目,但收益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乡村旅游概念的模糊。很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以及地方政府,误认为"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乐"活动就是乡村旅游,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单一,既没有真正展现乡村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8,(15):298-299
乡村旅游是旅游扶贫的重要手段,居民参与是乡村旅游扶贫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以栗子坪乡村旅游发展为例,从引导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五个方面构建乡村旅游扶贫中居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旅游是以“三农”资源为依托,由农民参与经营和服务的旅游业态。我国农村分布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巨大。积极开展农村旅游,既满足了城市居民需求欲望,又促进了农村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旅游蓬勃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全国乡村旅游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以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生态环境、农事活动与历史古迹等为旅游吸引物,主要以城市居民为目标消费者,以此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审美求异、考察学习和娱乐等需求。近些年来我国各地都在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开展各种形式的农家乐,以吸引城市旅游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以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乡村饮食、乡村居住和乡土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发展中,要以村寨聚落文化为重点,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要在"政府主导"的机制下,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和文化生态保护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旅游形象定位(一)乡村旅游形象解析乡村旅游,一般来说主要是指依托乡村自然旅游资源(乡野环境、自然风光、物产等)叠加上各类人文旅游资源(农业景观和农事活动、乡村建筑和居所、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文化、乡村饮食、乡村生活方式)而开展的、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度假、学习、娱乐和购物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