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战略性资源进口的依赖性及其对资源供给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资源进口市场结构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为了有效降低来自国际市场的风险,需要考察我国与主要资源进口来源地的依赖关系,以明确在国际资源市场上谁是我们可靠的供应商,对这种可靠性的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基于贸易的资源安全政策。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从某国进口资源数量及中国进口该资源的总数量、该国对中国出口资源金额及该国的总出口金额、以及该国在国际资源市场上的地位等因素,计算出中国对各资源进口来源地的依赖系数,作为评估我国资源供给安全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下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变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中国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呈现新变化。文章采用UNCOMTRADE有关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的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欧盟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欧盟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显著影响。金融危机后,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适应欧盟进口需求结构变化,是推动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恢复性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了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来测量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与世界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的匹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并没有集中在世界进口份额较大的市场上。另外,本文扩大了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和劳伦斯指数的应用范围,用来测定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变动方向与世界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的变动方向是否一致及其变动幅度,结果表明两者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但变动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但河南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在河南农产品出口过程中,不同出口市场需求特点、对河南省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法律法规、贸易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对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产品出口量,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但河南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在河南农产品出口过程中,不同出口市场需求特点、对河南省农产品的依赖程度、法律法规、贸易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研究河南省农产品出口市场,对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产品出口量,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传统三大出口市场——日本、我国香港特区、韩国出口增长乏力,而欧盟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更是多次采取非关税措施以限制进口.致使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入世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一个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区,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地区,是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贸易伙伴。本文以中国对欧盟25国的农产品出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结构特点,深入探讨了中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比较优势及贸易互补性,从而为确定我国合理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指导我国农产品更好地开拓欧盟市场,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悠久。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进一步拓宽了广西农产品出口的渠道。但广西农产品出口现状并不容乐观,出口产品档次和结构、出口市场分布等方面存在一些隐患,而且农产品进口也呈增长趋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潜在的深层次问题,增强广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近来,作为中国农产品的第一与第二大出口市场——日本与欧盟大大提高了其农产品的准入门槛,对中国优势农产品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出口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出口市场结构与世界进口市场结构之间的匹配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以制造业为例,在将其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收益性结构变动指数、劳伦斯指数等指标体系,对中国出口市场与世界进口市场的匹配程度和变动方向及波动幅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美国和日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中国制造业出口市场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业经营下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理论上分析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金融自由化和分业条件下的联结机制,接着阐达我国分业条件下两个市场或明、或暗的连接现状,最后用误差修正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分业经营下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结行为,指出:两个市场无论明的、暗的联结渠道都是通畅的,但同业拆借利率作为货币市场价格传导信号存在扭曲情况,居民和企业投资连接两个市场可能蕴含一定风险。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果蔬产品出口为研究对象,借助市场集中度指数、出口多样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CTG指数全面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主要目标市场上的贸易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的果蔬产品在主要目标市场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且中国在部分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因此,中国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可借助中国独有的竞争优势,开拓与东盟错位竞争的新市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异于传统劳动力市场、在中国最典型的高技能劳动过剩与低技能劳动短缺现象称为中国式劳动力市场错配,认为全球分工体系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以产品贸易表现的就业互换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出现错配的重要原因。采用企业层面微观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销售额中用于出口的比重、出口到发达国家的比重越大,企业对技能员工的需求和雇佣就越少。此实证结果可能说明,中国式劳动力市场错配是由过度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导致的,过度贸易自由化导致劳动力市场困境。但这并非简单意味减少企业国际贸易、拓展国内市场就可以有效增加技能员工需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供给推动向需求拉动转变,促使企业更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地调研访谈及案例分析,论述了境外市场扩张与国内市场扩张的有效方式、市场扩张的本质、分市场的布局和定位及其市场模式的“克隆”等理论问题,揭示了市场扩张的基本规律,对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空间扩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期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金融市场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We study a controlled stochastic system whose state is described by a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anticipating coefficients. This setting is used to model markets where insiders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s of prices. We give a characterization theorem for the optimal logarithmic portfolio of an investor with a different information flow from that of the insider. We provide explicit results in the partial information case that we extend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the enlargement of filtration techniques for markets with insiders. Finally, we consider a market with an insider who influences the drift of the underlying price asset process. This example gives a situation where it makes a difference for a small agent to acknowledge the existence of an insider in the market.  相似文献   

17.
We test a conditional 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model with both world market and domestic risk included as independent pricing factors for five East Asian markets, the US and World markets. We model second moments and risk exposures using a bi-diagonal multivariate GARCH(1,1) process. We document that this novel GARCH specification provides a significantly better fit of the return process than a standard diagonal specification. Although exposure to world market risk carries a significant premium across all markets, we find little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exposure to residual country risk is rewarded. However, residual country return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xchange rate changes. Hence, we find surprisingly little evidence of market segmentation in East Asia over the period 1985–1998.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company‐specific factors that may help explain the choice of an export‐market strategy and explores how the selected export strategy contributes to explaining company's export performance (XP). Concentrating on a specific area within a broad spectrum of export behavior analysis has enabled us to examine these factors in greater depth. The results of our research, which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sample comprising Spanish exporting companies, show a firm's size, a firm's age, and a firm's greater foreign ownership in its share capital are all determining factors for adopting a strategy geared to export‐market diversification. A greater level of investment in R&D and greater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 are also important in this regard. We suggest reinforcing these two factors because there is evidence of a better XP among firms that have a wider range of foreign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