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在6月26日踏上三晋大地的时候,“晋文化研讨会”正在太原召开,据《太原晚报》介绍,2005年,太原将迎来建城2500年的喜庆时刻。从当地媒体的反应来看,太原人很在意这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并因此引以为豪。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作为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最基层组织,在环境、卫生、劳动等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起着重大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更是展示城市面貌,展现城市风采的重要舞台。加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途径有:规范化管理社区文化建设、大力发掘社区特色文化空间、搭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学习成为和谐社区建设主流、坚守社区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文化竞争,中小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日益重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入手,浅谈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目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姬璇 《品牌》2013,(11)
社区文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最基层、最前沿的内容,而社区文化品牌则是社区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社区文化品牌化的结果。社区文化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价值导向性;二是情感归属性;三是行为引导性;四是教育实践性。打造社区文化特色品牌,需从积极推进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精心打造社区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深化社区文化活动内涵、努力提高社区文化活动水平、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检验检疫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更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先进的文化土壤。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的检验检疫系统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同时,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了“检验检疫文化”这一新概念,尝试通过“文化之力”来探寻全面发展的源泉与持久动力,实现并推动检验检疫事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地将检验检疫文化臻于完善,进而成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6.
太报印象     
我与《太原日报》相识已久,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者。新近一次结缘,算来应该是在五年前吧。那时赵国柱社长到任不久,太原日报社为了加强新闻业务建设,频频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到报社授课。我有幸被邀,讲座的题目是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康社会的历史回顾和现实分析,可以体会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建设国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他们都强调经济是基础,且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协调发展。研究围绕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及经济为基础,进而指出了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小康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陈静 《中国电子商务》2013,(18):116-116
21世纪是一个由文化主导的经济时代,文化不再是经济的附属品,而是与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得好,就能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不仅更需要通过建设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要靠建设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自身生存乃至繁荣昌盛的精神财富,其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之道、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才能用文化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凝炼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文化体制改革,对于我们不断实践、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文化学理论、不断深化人们对文化生产力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并着董处理好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的关系、改革创新与发展繁荣的关系、文化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关系、微观性市场主体发展与宏观性文化体制完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形成,需要符合企业实际的长期规划和不懈的努力.本文是在对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即阳光文化建设进行学习、总结的基础上,就如何建设港口特色企业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大成 《商场现代化》2007,(13):273-275
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众多企业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入手,分析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比较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本质不同,提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过好“三道坎”。在企业文化建设的MI层面应该将老板文化转化为员工文化;在BI层面将从注重员工行为规范提升到关注高层高管的制度化建设;在VI层面从抓企业形象工程转向企业整体素质的修炼。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洁 《现代商业》2012,(35):224
会计文化是会计行业共同价值观、意识形态的产物。优秀的会计文化必须要在本国固有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切实符合本国国情。本文探讨了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建设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特点、建设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原则和建设中国特色会计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建昌 《商业时代》2006,(30):6-6,5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结构雷同、布局雷同、建筑雷同等问题,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因此,城镇化建设应以优秀的文化思想为先导,以继承保护优秀文化传统和特色为支点,在规划和建设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镇化建设与其地域特色、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的关联度,注重文化特色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大成 《商场现代化》2007,(5S):273-275
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众多企业面对的矛盾和问题入手,分析和研究如何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比较老板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本质不同,提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过好“三道坎”。在企业文化建设的MI层面应该将老板文化转化为员工文化;在BI层面将从注重员工行为规范提升到关注高层高管的制度化建设;在VI层面从抓企业形象工程转向企业整体素质的修炼。  相似文献   

15.
“文化革命”一词是列宁在晚年提出的,在中国的实践可以追溯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文化革命”在中国的实践不仅没能达到其原本的目标,反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建设”,是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进步。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吸收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现代文化,同时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正>从刻画记事、结绳记事开始,会计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经济社会源远流长的大发展和中华文化璀璨耀眼的五千年,会计文化也有了深厚的积淀与长足的发展。然而,时至今日,会计"正能量"的发挥却遭遇了一些问题,会计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作为普通的会计从业人员,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只有建设会计"主导"文化,才能切实长久地发挥会计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乡镇特色文化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产物,是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了满足普通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推广普及的带有浓厚地域色彩和乡土背景的文化建设工程。每个不同的乡镇因其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历史渊源、实物遗存等诸多因素,在特色文化的选择和发掘上不尽相同,而在其中,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疑是建设特色乡镇文化的重要考量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家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文献,中小企业家的文化素质同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成正比。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首倡者,整合者,示范者和变革者,企业变化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企业家文化。  相似文献   

19.
秦拯纬 《消费导刊》2009,(11):178-179
最近几年以湖南宁乡县为代表的地区正在积极推广农用沼气池的建设和发展。通过近几年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当地农村的沼气推广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当的宁乡的沼气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时,我们暑期实践调研团队一行六人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旨在对湖南宁乡沼气建设的成功之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致力于对绿色能源-沼气在全国的宣传推广。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能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挖掘和利用新能源已是重中之重,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才是经济发展,富国安邦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20.
湖州市房地产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经营、拆迁、物业管理、国家直管公房管理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房地产企业,拥有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物业管理二级资质,房屋拆迁三级资质。中心一直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践行"实干创业,真诚兴业,创新立业"的企业精神,真正做到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敬业爱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