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杭州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雄心令人惊羡。根据杭州市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杭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年产值将从2010年的千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万亿元,5年间计划增长10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介绍“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出发,探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效益创造能力、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能力、产业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产学研用必须深度结合、协同创新。产学研用结合越来越强调“用”的功能。从领导型用户的视角,分析了“用”在产学研用结合中的功能模式,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用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63.4亿元,比2011年的4132.1亿元增长66.1%。但是,产业分散,规模太小,产值只有江苏的15%。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抓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对策主要有:发力三大主攻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加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合肥经济带、芜马铜、蚌滁三个经济带),明确政府功能定位,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大力扶持战略性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的开发区路径,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以及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5.
曲若鹏  孟杰 《时代经贸》2011,(10):123-124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适时提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中明确提出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主攻方向。而立足于“创业”的创业投资无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支持。作为一种新的企业融资手段,在促进结构调整、技术变革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创业投资扮演着。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创业投资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19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3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新兴产业在兴起、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选择,对如何促进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在分析新兴产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潘利 《广东经济》2010,(6):19-21
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内外的潮流、广东更是先行一步,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广东经信委及时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等“四新”领域的11项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近期,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也进行了相关系列调研,认为广东确立的领域和具体产业明确了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应作为战略目标长期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9.
黄岩区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立足企业需要和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挺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黄岩区“十二五”工业经济转型规划》,到2015年,黄岩区工业经济总量将达到1100亿元,规模工业总量超7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王洪 《经济论坛》2013,(10):63-6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的基础上.本文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及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阵痛”后,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以新能源、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未来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大幕已然拉开。  相似文献   

12.
郑胜华  潘浩 《经济论坛》2013,(10):66-68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在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亦成为“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结构升级的战略抉择.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入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特点归类、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并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已经被纳入“十二五”规划而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行。本文在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提出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理论的思想源,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仅代表新兴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在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是关注产业本身还是更应关注新兴环节;应该如何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否只是一个地方的事等五个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优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2009年中国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以来,政府机构和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一日千里,相关研究成果更是推陈出新。从其发展政策研究最新进展入手,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并作出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如果进行网络投票,当下及今后数十年最热的词汇是什么?“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会排在榜单前几位,业内人士信誓旦旦地表示。 本刊记者最近从百度上搜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词条,相关网页达600多万个、相关新闻50多万篇,若再加上“战略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以及细分领域的词条,那搜索到的结果更是不计其数,并且每天还在不断地递增。  相似文献   

16.
何保东 《时代经贸》2011,(22):142-143
本文首先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最后阐述了菏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产业集聚中技术产业范式的基础上,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将遵循“突破性技术创新—产业重塑—产业空间集聚”的技术产业范式。基于此,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演进机理,并提出了促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规模上、产业技术上、产业集聚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视角,研究发现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需求结构变动、供给结构变动、国际贸易、技术进步与标准升级等方面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为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要加速要素集聚以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引导消费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并针对出口产品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完善“科研—标准—产业”同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结构转型和着眼未来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在国家层面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殊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得出地方层面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结论,但现阶段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存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同和传统产业让位的情况。根据趋同成因的不同,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识别问题界定为“因资源禀赋而促进转型升级”的正向评价和“因外部引进而导致羊群跟随”的负向评价两种类型,给出基于正向评价的技术发展路径,并提出基于外部效应的“技术引进—要素升级”和“产业转移—模式创新”两类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力观视角,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创新管理理论,从创新政策扶持等5个方面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搜集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2016年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衡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揭示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类别判断。研究发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多数地区存在创新短板,“木桶效应”限制了区域整体创新潜力;不同地区创新能力大致呈金字塔形态分布,且“胡焕庸线”两侧差距明显。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区域特征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