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欧盟13国和G7国财长会议,中欧经济对话,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以及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均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增强汇率灵活性,并表示将对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加压力。源于自200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超过10.46%,而人民币兑欧元贬值幅度达6、85%,对英镑、加元、澳币也有所贬值,兑日元升值0.51%。加之因受美国次级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促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2007年12月11日,再次下调至4.25%,显示尽管美国财长保尔森强调“强势美元”,但实际状况却是“弱势美元”。美元处于全面贬值效应下,造成资金流向经济增长看好非美元货币,目前相对美元而言,欧元、英镑、加元、澳币、日元等货币都处于升值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2008年三季度外汇形势 1、人民币汇率升值放缓但波动性增强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183比1。与汇改前相比,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了21.4%,其中汇改后对美元累计升了18.9%,今年以来升了7.1%。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0.6%,低于前两个季度分别升值4.1%和2.3%的速度(见图1)。但是,三季度,隔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的交易天数占到63.5%,  相似文献   

3.
担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的欧洲领袖最好思考问题的真正根源:美国,以及美元的“过度贬值”。这是欧洲敦促中国货币升值后,中国总理温家宝给欧盟领袖的不客气信息。 尽管有报道说中国会在下月调整或重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但温家宝表示人民币自2005年年中对美元升值11.7%,但对欧元贬值8%,对这样一个事实他无能为力。他认为,除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混乱,美元持续贬值是欧元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盛顿观察》12月17日】2008年12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突然急挫,跌0.5%,创出自2005汇改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之后几天,人民币仍然持续出现大幅贬值。今年下半年全球唯一对美元保持强势的货币突然失去重心下滑,令市场上充斥了关注和不安的情绪,各种猜测漫天飞扬。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人民币为什么突然走低?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人民币贬值的后果如何?这是否代表着中国终于在金融领域对美国说“不”?还是中国在乘美国“危机”落井下石,“点美国死穴”?  相似文献   

5.
《沪港经济》2005,(12):8-9
梁红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依旧存在至少20%的低估,汇率严重低估所造成的宏观价格错配已经给国民财富造成了损失,进一步升值应该早日进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经济过去5年的发展良好,未来5年依然看好:另一方面则是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升值压力。在她看来,美元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其经常项目下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5%。从历史上看,美国在1985年这一比重曾达到3.5%,当时是通过近38%的贬值,才把贸易赤字调整过来的。换句话说,即使美国现在要自己解决3%的赤字,也需要至少30%的贬值,而到目前为止美元才下跌了12%。因此美元贬值对人民币造成的升值压力,从中期来看也是挥之不去的。  相似文献   

6.
王锡凤 《东北之窗》2008,(14):38-39
变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步伐加快"这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最快的半年,虽然速度有时放缓,但总体步伐在加快。"中国社科院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说。从年初的加速升值到三四月份的放缓脚步,再到近期重回快速升值通道,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5,(1):20-21
11月底温家宝公开宣布:人民币短期内不会升值。中国官员还公开指摘美国将美元贬值是不负责任。这使得闹得沸沸扬扬的人民币升值,终有了官方的定论。但是,北京许多原本附和人民币升值之说的所谓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8.
对于2000年我国 经济增长的乐观气氛较浓 1、国际经济形势趋于乐观 亚洲经济继续回升,日本、韩国和香港经济都有明显好转,日元升值;美国经济继续繁荣。美国经济的隐患是:逆差3000亿美元,私人债务占个人收入的98%;消费率太高;有通货膨胀压力;如果提高利率则可能使股票市场下挫。一般认为美国股票指数可能下挫30%,但是不会影响实质经济;美元已经高估20%,可能缓慢贬值;欧洲联盟经济将会走强;国际经济将保持增长。 2、涉外经济将带动经济增长 由于美元开始贬值,中国的出口有所恢复,人民币名义汇率在2000…  相似文献   

9.
在人民币小幅升值两年后,中国依然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呼声置之不理。 上周,提倡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预计,明年美国国会将通过一项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新措施。然而对此,北京官员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英国《金融时报》6月6日】自4月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显著放缓,4—5月间折年升值速度从今年前3个月的17%降至6.7%左右。因此,远期不可交割汇率市场(NDF)对于12个月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的预期也从11.7%回落至6.6%。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1995年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发生了四次较大波动 ,但总体上处于持续升值状态。经验分析表明 ,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度升值不仅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巨大负面冲击 ,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也会产生间接的不利影响。近期人民币有效汇率贬值仅是针对前期汇率大幅度升值的价值回归。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看 ,短期内人民币名义汇率应继续保持相对稳定 ,但中长期可将汇率体制从钉住美元转换为钉住一揽子货币  相似文献   

12.
丁志杰 《中国经贸》2012,(17):82-82
随着人民币汇率趋近于均衡水平,人民币长期强势的判断未变,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民币近期的贬值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阶段性贬值年内还可能再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8日】我们应该记住历史的教训:1994年1月1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并轨,央行将牌价汇率由1美元兑人民币5.8元贬值至1美元兑8.67元,人民币贬值50%。此前的中国经济高度发烧,通胀最高超过了20%。当久违的通胀再次让我们担惊受怕的时候,人民币实际上已经开始走向高估的道路,而通胀因素在以前则一再被我们轻视。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呼声中,我们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人民币持续走向高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货币市场近月正憧憬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一年及两年远期无本金交割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于2009年11月13日跌至15个月新低,分别为6.5865及6.2500,意味着市场预期人民币将于一年内升值约3%及于两年内升值约8%。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反映美国及欧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增,以及对美元长远看跌。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会适度放缓,不会像2005年那样速度惊人固定投资不会出现较大增长,企业盈利增长放缓料将拖低私人投资消费前景将持续向好出口增长将逐步放缓在2006年年底之前,人民币可能会升值13%;2005年中国经济与美国及全球经济的联系已显增加,未来主要风险将来自外部需求。[编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币汇率趋近于均衡水平,人民币长期强势的判断未变,但是由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民币近期的贬值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阶段性贬值年内还可能再现。人民币阶段性贬值不是坏事。人民币有升有贬,出现双向预期,有利于外汇市场  相似文献   

17.
近期国际上有关人民币升值的舆论渐见上升.美国财长斯诺曾指出,中国需要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进而日本、欧洲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些人也敦促中国进行汇率水平的调整.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不确定中,美国制造业的复苏直接受到美元强势的冲击,而面对我国人民币的稳定,他们却认为,人为的将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压至极底水准,令美国出口受损.中国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变,引起美国制造业的抱怨,导致美国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指责扩大,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预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5,(33):13-14
上周,在美国强烈呼吁之下,中国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左右。这是十年来中国第一次正式升值货币。中国银行说,此举将有助于“平衡进出口”。大多数观察家说,升值2%是个重要的象征性举措,人民币还必须再升值高达30%。  相似文献   

19.
新视点     
人民币两年内不会贬值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帆在持续一年多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动荡的新形势下,人民币不贬值到底能坚持多久。中国社科院杨帆研究员不久前断言,人民币在两年内不会贬值。他说,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主要是基于对国际国内金融环境的双重分析。从国际金融环境看,近几个月日元况美元由强势一路贬值,根源在于美日之间的金融游戏。几年前,当美国扶植亚洲,带动了亚洲的出口导向并创造出亚洲奇迹的时候,实际上已开始了源于日本泡沫经济的衰落。近期,美国又有意制造廉价日元,促使美股市飚升,美元被高估20-30%,但随…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内部和外部失衡所导致的一个阶段性表现,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控制物价上涨速度,避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防止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的加快,这也有助于抑制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