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瑞芬 《中国就业》2010,(10):53-54
2009年.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我国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统一为人力资源市场,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之同时,旧有劳动力市场运行过程中遗留的弊端、新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形成障碍。本文即围绕以上问题,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加以分析,进而对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和定位、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13,(2):4-6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关乎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既有研究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4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并测算了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数,结果表明,一方面,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和谐程度还不够高,与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关系近些年来和谐程度不断改善,总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时序特点.这种“U型”反转的变化轨迹,可能反映了劳动关系领域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特殊机制,这就提示我们,政府更加关注民生、推行更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能有助于提高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4.
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0%以上是由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的,从农村转移出的劳动力70%以上也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但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对扩大社会就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在企业劳动关系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劳动合同签约率比较低、近年来职工工资水平下降、参加社会保险率低、职工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条件差、部分企业忽视劳动保护工作等。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劳动关系紧张,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求就业稳定和心理适应,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借助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强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的保护;实施积极的工资政策,让农村转移劳动力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建立心理辅导和心理援助的长效工作机制,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不断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及新增就业人员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铜山县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做了简单的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恩格斯曾经指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一论断揭示了劳动关系成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构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案件和劳动纠纷不断增多,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现象愈演愈烈,劳动关系矛盾已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对推动和谐社会发展、促进就业、稳定人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交易成本对契约关系的影响和治理,本文从劳资双方关于劳动力使用权的交易关系出发,对交易成本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过程提出假设并从进行了论证,认为在劳动关系双方一致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时,双方更有意愿选择合作,避免冲突,则劳动关系趋于和谐,组织效率提高,交易成本减少;反之,劳动冲突增加,组织效率低下,交易成本增加.基于博弈论和囚徒困境理论的分析从理论上证实了交易成本理论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影响,而来自企业的调研实践则证实了中国情境下交易成本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尤其是社会网络中圈子的存在和不同的圈子文化对劳动关系和交易成本的影响.最后从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胶州劳动保障局坚持以人为本,把立足“四个当好”打造“和谐劳保”作为工作总目标,全力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构筑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网。一是当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铺路石”。大力实施岗位开发机制,依据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向经济发展要岗位,积极引导失业人员到外资、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就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西输东接”和“南下北上”工程,形成农村劳动力走出去、请进来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完善市场促进机制,通过规范完善公益性与非公益性职业介绍活动、组织大型劳动力交流活动、免收求职登记费用、实施劳动用工跟…  相似文献   

10.
身处民营经济发展前沿的浙江省慈溪市,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力,有6万余家中小企业、90余万名外来农民工,近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劳资矛盾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且劳资纠纷逐年下降。2011年8月15日,在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慈溪市劳动保障局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对各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并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被限制在农村就业部门和城市的非正规就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并无太高的要求,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仅仅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有关。这种状况刺激了劳动供给的增加,抑制了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分割,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职业空间内流动,应当成为未来劳动力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本文认为,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应当从四个方面入手: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发挥工会组织调解功能;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规范私营企业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力市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有效防范劳动争议转化为劳动冲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力度加大、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变化、企业员工劳动关系面临新的情况和矛盾,一些长期积淀下来的劳动关系深层次难题日益显现和突出。进一步理顺企业与职业劳动关系是建立职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形成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的客观需要,也是切实维护职工  相似文献   

14.
进城?进城!     
正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劳动力资源也逐步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机制转变。在经历就业迅速扩大和遭遇劳动力市场冲击的同时,国有企业固定工就业制度打破了,就业形式和就业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公有经济、中小企业以及非正规部门慢慢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一系列劳动保障措施、政策陆续出台。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通讯》首次出现"农民工"一词。那个时期,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就业是否充分,社会保障是否完善,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潍坊市着力健全完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维权四大体系建设,劳动保障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当好就业再就业的“铺路者”打造和谐社会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潍坊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健全促进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保障》2010,(9):16-17
近年来,我国通过完善立法,使劳动关系的和谐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熬促进就业法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12,(1):6-9
2011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强调: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回顾过去的"十一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共中央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五年间,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  相似文献   

18.
<正>和谐是完美的,然而和谐又是相对的。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问题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是促进劳动者体面就业、幸福劳动的基本条件。古语讲,安居乐业。但反过来说,乐业才能安居。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事关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失业率、劳动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在转型期劳动参与率短期内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结果;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就业风险加大的反映。鉴于此,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制定切实有力措施,抑制劳动参与率与就业率同时下降的趋势,促进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一是重视和规范非正规行业的发展,为竞争能力弱的劳动群体创造就业机会;二是通过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改进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向再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扶助,增强其就业信心;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其保障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重大变化:16周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两年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依靠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能够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够提高就业质量,增强就业的安全性,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