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吾维  张环清 《浙商》2005,(2):138-139
“投资书画市场,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浙江的书画市场有哪些值得投资的方面?”在全球通VIP俱乐部书画鉴赏与投资沙龙上.几位专家对全球通VIP俱乐部会员们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详尽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书画艺术品的投资是一个特殊的门类,它的特殊性在于书画艺术品不仅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既可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储蓄.也可作为艺术来欣赏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西泠印社古旧书画修复展”近日在浙江杭州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共展出从明代至近代书画作品45件,其中包括曾经破损非常严重的浙派书画创始人戴进的《山间行旅图》  相似文献   

4.
《浙商》2006,(4):118-120
浙江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位于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地区的湖州市,是浙江文房四宝之一——湖笔的盛产地,离著名的良渚文化遗迹仅75公里。笔文化曾经在古代、近代带动了整个浙江文化经济的发展,使浙江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了江南地区文化最为璀璨的省份。 随着近年来返璞归真文化热潮的掀起,越来越多的浙商身影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玉器、书画拍卖会上。为了探究中国玉文化的起源,2006年由浙江移动、西泠印社及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宝藏天下》栏目共同举办的“艺术、投资沙龙”活动走进了毛笔之乡——湖州。[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书画造假的核心就是“造”,然而却怎一个“造”字了得。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关于造字的义项之一是“制作;建立”,引申为“虚构”。即:“造”就是无中生有以假充真,书画市场上流传最广、使用最多的手法就是“造”。  相似文献   

6.
上回书,《书画赝品漫谈》探究了书画作伪的缘起。这回书就要直入主题,揭秘书画作伪的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了。  相似文献   

7.
周彦 《浙商》2006,(7):109-109
《浙商》:请问唐市长,您最近几年到浙江的次数多吗?您个人对于浙商的印象如何? 唐成良:我几乎每年都会到浙江来几次.浙江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明显,我想这和广大浙商的投入及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我的印象里面,浙江商人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非常勤奋、务实。浙商到广西投资.北海人从心底欢迎啊!  相似文献   

8.
太平盛世,收藏之风渐起,又有媒体推波助澜,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素有“软黄金”之称的书画收藏可谓最具代表性。在“既具观赏性又好赚钱”的鼓噪下,收藏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然而充斥市场的赝品却使不少“新兵”大吃苦头,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当然,搞收藏少不了要走弯路,但静下心来研究一些少走弯路的途径,提高防伪意识和鉴赏水平,压缩赝品的生存空间,使书画的收藏步入健康的轨道,却是大有必要的。为此,笔者将多年收藏字画的一些肤浅见识聊以成文,供广大藏友参考。  相似文献   

9.
拥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其著名的书画作品都是艺术品中的代表,书画最初存在仅是记录美好的事物和景色,到后期逐渐形成了画家,书画就渐渐从艺术品变为商品,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年的演变。书画从艺术品变为商品,这无疑是时代和社会变迁引起的,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书画从艺术品变为商品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书画市场,这个市场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它有自己存在的市场规则,是区别于其他市场最基本的特征,最主要的就是营销策略的不同。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传统行业都借助于互联网风开始开辟新的营销渠道,那么书画市场应该如何适应时代,怎样转变营销策略呢?本文拟以《行家视觉下书画市场的营销策略转变研究》,从行家视觉出发,对已经存在的书画市场加以分析,研究书画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书画市场的营销策略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本文提出的策略转变仅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逸轩 《中国拍卖》2014,(5):36-38
2014年3月26日,苏轼《功甫帖》在上海龙美术馆展出前夕,上海博物馆钟银兰、凌利中两位专家再次抛出“伪作论”,引发业内热议。从上博专家的公开质疑.到刘益谦的愤懑回应、苏富比的安之若素,再到业内人士的各抒己见、民众的雾里看花,《功甫帖》真伪之争成了名副其实的“拉锯战”。本文就以《功甫帖》之争为引,来看看这些年拍卖市场中曾出现的书画的真伪之争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5,(9):100-101
“每次拍卖会上价值最大的艺术品,基本上都被你们浙江人买走。”在由浙江移动主办的杭州中华艺术品鉴赏会上,原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戴小京这样说道。而戴小京先生还介绍说,近年来在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浙江人非常壮观。而且上升势头非常猛,不仅人数连年增长,购买力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2.
方翔 《理财周刊》2003,(10):20-21
投资书画与其他投资有很大的不同,就是投资人需要有一定的鉴赏眼光,每派书画自有其本身的稀缺性,眼光准的话,即使行情出现反复,你的收藏也不会贬值,假如贸然行事,不但淘金不成还会本钱皆输。  相似文献   

13.
龚艳 《浙商》2006,(7):84-87
2006年6月2日下午.首届浙商投资博览会在浙江世贸中心开幕。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业联合会会长徐冠巨在开幕式上表示,要使淅商投资博览会成为一个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的公共渠道.为浙商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窗口.把它办成“为浙商寻找投资项目.为项目找到实力浙商”的全国性洽谈平台。  相似文献   

14.
雨山 《中国拍卖》2019,(1):38-43
本季秋拍古代书画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市场态势。各家拍卖公司对古代书画精耕细作,看重拍品的学术和市场价值,其本身的稀缺性也带来了不小的附加值:北京匡时秋拍古代书画占据其专场的前三名;北京翰海秋拍乾隆帝楷书《誌谢碑》以966万元拔得头筹;上海嘉禾首次把古代书画作为夜场首拍;西泠拍卖研究鉴定方琮《扁舟载鹤图》拍品估价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三联竞争力》2010,(11):47-47
1月12日,由浙江广电集团主办,浙江经视、钱江晚报、《浙商》杂志承办,省商务厅、省政府侨务办公室、浙江省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省工商业联合会、省青年联合会协办的2010年度“风云浙商”颁奖典礼举行,12个奖项逐一揭晓。“新起点、新跨越”是本年度风云浙商评选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翁南道 《浙商》2006,(12):74-74
经济地域概念如今是越来越淡化了。浙江经济发展有两大特点:专业市场兴旺、民营经济蓬勃。两者都有先发优势,积累了各种原始资本。浙商走出去办市场,已不仅是走出省门,还有更多走出了国门。浙商走出去办市场能搞得成功的那批人,都是自身素质过硬、管理能力非常强的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17.
书画鉴定是个沉重的话题。因为时至今日,书画鉴定还没有一套科学的仪器和完整的检测方法,凭的仍是经验。这就往往使鉴定结果缺乏较强的权威性一件书画作品,几位鉴定专家的结果不一,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是常有的。于是,问题就来了;鉴定一件低劣的  相似文献   

18.
《浙商》2005,(12):106-106
2005年11月2日,由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浙商》杂志社、浙江私营(民营)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全球通、2005“浙商财富快车”活动在桐庐县人民政府礼堂举行。《浙商》杂志社副总编莫云向来参加此次培训的企业家介绍了《浙商》杂志以及“财富快车”活动的同时.表示这次是财富快车首次来到桐庐,在以后的时间里.“财富快车”还将更进一步与桐庐当地的企业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帮助桐庐经济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19.
舒晴 《中国拍卖》2012,(4):22-29
书画拍卖专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艺术品拍卖的主角,也经常会成为拍卖会的焦点.京津画派名家名作更是焦点中的焦点。2011年春拍中,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夜场中.京津画派代表人物齐白石的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起拍。经过半多小时近50次竞价后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  相似文献   

20.
会刊速览     
《浙商》2006,(3):31-31
本刊这期推荐的商会会刊是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刊——《荆楚浙商》。目前,有20多万浙江人在鄂创业.在鄂浙江企业也达到了2000多家,《荆楚浙商》的出现,记录了在鄂浙商的奋斗创业历程.也为在鄂企业和浙商搭建一个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平台。本期《荆楚浙商》出刊恰逢辞旧迎新之际.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任雪涛在会长寄语中表示,在新的一年中,联合会将与广大会员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共求发展。会刊中《为浙商喝彩》一文.作者除了表达对浙商的钦佩、也希望去思索、发掘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过程中的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