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农户的调查问卷,发现农户满意度和关注度都较高的公共品是乡村道路、教育、医疗卫生和饮水设施,关注度一般、满意度低的公共品是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科技及推广、生活环境、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农户关注度低,满意度也不高的公共品包括信息获得、生活能源和文化活动。影响农村公共品供求的因素有经济水平、农民的需求差异、公共品的特性、供给主体制度、供给决策机制、供给者的行为和农民的需求表达等,最后提出了解决公共品供求矛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博弈研究——基于行为差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如政府、村级组织、农民等作为"经济人"通常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目标取向均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样性特征,进而决定了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行为差异。农村公共品供给各主体不同的行为取向及相互之间存在的博弈是造成农村公共品供给滞后短缺问题的症结所在。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强势主体,是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难题的关键。地方政府的局部非理性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行为的扭曲,中央政府应对其约束与激励并举。农民由于内生合作能力的贫弱较难成为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需要一个自上而下凭借行政强力的乡村组织介入到村庄秩序的建立中,同时也要健全农民的利益诉求机制和民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村庄公共品供给的过程中政府供给数量不足、效率低下以及外部人供给的"城市偏好倾向"等问题,导致村庄凋敝趋势日趋加剧,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浙江省龙头村的案例表明,将村庄看作是农民创业者、村民、村委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生存的地理空间,面对村庄公共品供给带来的成本、收益的变化,经过与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权衡和博弈,以农民创业者为核心主体形成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内生机制是可行的,这为中国其他农村地区的村庄公共品供给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品的非政府组织供给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仍处于高度匮乏状态,且供给主体单一。而非政府组织由于在组织方式、信息取得等方面的优势,政府应当鼓励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发挥作用,这样,既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供给的不足,又可以形成农村公共品社会化供给的多元化格局,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特征.古代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基本上由农民承担,民国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处于乡村自理状态.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方式保证农村公共品基本供给;改革以来至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承继人民公社制度基本架构,但缺乏人民公社体制的强制性能力,未能适应农民主体利益诉求;税费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而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制度改进的关健.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蹊 《农业经济》2007,(8):30-32
本文论述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本身存在的不足和当地政府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改革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筹资机制和决策机制,解决县级财政的收支矛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的112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主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影响农民对农村公共品满意度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出现了新特点,垃圾处理、农机和农业科技服务、文娱设施、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乡镇村基层政府服务等公共品的供给对农民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同时,与个人特征相关的家庭收入来源也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农民满意度,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品时要有针对性,真正让农民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8.
农村税费改革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实行"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伴随着"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行,出现了有农民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实践中,这两种决策机制都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必须对现行的供给决策机制进行改革,本文从决策主体、决策依据和决策运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平  张茜 《农村经济》2012,(7):76-78
完善村级公共品供给机制,提供充足合理的农村公共品,是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村级治理的视角,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成都市三个圈层有代表性的村(社区)的公共品供给机制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完善村级公共品供给决策机制以及多元化筹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益主体博弈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VAR模型及运用协整检验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 研究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以 及因果关系。根据1990~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公共品的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具有长期效 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贡献率13.3%为最大,农村医疗卫生经费投入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贡献率11.5%位列第二,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 贡献率3.4%相对最小,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远远高于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 资和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这是由于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对 农村公共品需求类型发生了变化,从注重基础设施的硬公共品需求转向对教育、医疗卫生等软公共品的需 求迫切,因此以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类别为导向,科学制定高效率的农村公共品供给规划,达到促进农民增 收目的,当前阶段农村公共品供给优先序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医疗卫生经费投入、农村集体 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以"自上而下"的项目制和"一事一议"为主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下,贫困村庄往往面临着公共品供需结构失衡和供给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华润希望小镇的案例表明,外部组织向贫困村庄输入资源进行援助和干预时,可以通过参与式发展模式实现村庄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在该模式下,通过赋权,让农民参与到公共品供给决策中,可以促使公共品供需结构平衡;通过赋能,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并建立村庄管理制度,可以使村庄具备自主供给、管理和维护村庄公共品的能力;由此既能实现村庄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改善贫困村庄的状况并促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湖北省三个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的因素归为五类,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五类因素都显著地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其中社会保障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交通状况、住房状况、教育投入、医疗投入。人口统计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来源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文化程度。对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评价表明,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民满意度总体上偏低,其中教育投入的不足成为制约农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万水 《农村经济》2005,(6):99-100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品的“自上而下”管理模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带来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浪费和不足并存。农村公共品的需求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把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是对公共品供给的一次革命,它是把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外生转化为内生,把农民对公共品供给的抵触转变为农民的自觉,把公共品供给的低效率转变成高效率,这种转变将极大地改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重点课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一课题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重点。《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角度较新,立足农村特困地区,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展开讨论,得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一组实地调查数据,计量分析了目前村庄民主化治理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村集体经济水平的提高,选举的规范程度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正向影响会得到强化;选举的激烈程度对于公共品供给数量具有"倒U型"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选举对公共品供给数量的影响机制,一定程度上表达的是村庄之间对政府资源的争夺,所以,选举主要影响了资源在村庄之间的配置而非资源总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一直是关系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重点课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一课题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重点。《自为与共享——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一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角度较新,立足农村特困地区,将农村公共品供给放在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以农民为主体,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社会基础展开讨论,得出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成都市农村公共品供给服务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就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服务满意度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成都市农村公共品供给有效性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巨大阻力。决策方式和投入方式是农村基层民生事业的两大支柱,本文通过将前者分为集中式决策和民主式决策、将后者分为制度内投入和制度外投入,构建出了村级公共品供给的四种基本模式。研究发现:在2000~2007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集中式决策向民主式决策转变;在2008~2012年期间,制度变迁主要是从制度外投入向制度内投入转变;而在2013年以后,随着投入方式的转变,决策方式也出现了新趋向。项目制度大有取代村民一事一议制度之势,标志着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面临新的制度选择。本文通过对项目制度既有实践绩效的梳理和村级公共品基本性质的分析,认为以制度内集中式供给为基本特征的项目制度难以担当起村级公共品供给的使命,而具有制度内民主式供给特征的新型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更加符合中国农村基层的实际。积极发挥"民主的民生绩效",应当是中国村级公共品供给体制变革与机制创新的一个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曾莉 《农业经济》2007,(11):54-55
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是新农村建设最紧迫的任务。由于城乡"二元供给体制"的障碍,财权与事权不对称,供给决策机制的不合理,监督机制的缺位",一事一议"筹资机制的困境等原因,严重影响着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为此,需要从公共财政、多元投资主体、供给决策机制、户籍管理制度和法制保障等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