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际贸易对我国城镇就业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出口鼓励就业、消费品进口阻碍就业而资本品进口鼓励就业以及贸易将提高出口部门的就业比重而减少进口部门的就业比重.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从出口初级产品同时从发达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到进口初级产品同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本文对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模式转化的时点进行了判断,进而从要素禀赋状况、两类商品相对价格变化以及相对需求变化的角度分析了促使我国贸易模式转变的根源,为我国贸易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下,运用1997-2014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贸易和工资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双边贸易同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对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扩大存在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贸易并不是引起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唯一原因。但随着中美双边制造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美中贸易对美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以保护非熟练劳动力为名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的呼声将会更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和8个最主要贸易伙伴国数据,构造新的外国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外国国民收入,估计了进口和出口商品模型.JJ协整表明,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实际汇率升值会减少贸易收支差额.脉冲响应图表明,我国进口存在J曲线效应,而出口并不存在.动态影响分析表明,实际汇率升值大多会减少出口和进口,对出口的影响更大,对贸易收支差额的总影响也为负.实证结果对我国贸易收支差额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我们应该增加国内最终私人消费需求,让人民币持续渐进地升值,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出口商品的结构,以平衡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5.
贸易自由化、有偏的学习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型来研究贸易自由化对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异的影响,从而解释发展中国家工资差异之谜。在贸易自由化之后,发展中国家接触和学习到相对多的与熟练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因此,和生产与非熟练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相比,生产与熟练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的生产力水平上升相对较多。也就是说,学习效应是有偏的。因为技术知识的生产是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的,所以学习效应会导致对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工资差异。同时,有偏的学习效应会使技术进步更偏向于技能密集型,从而进一步导致对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6.
国内产业结构布局影响商品和服务的国内国际市场供给,同样国际市场的供给需求引导着国内市场产业结构的布局.笔者基于1997年~2008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文化出口贸易结构的变迁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认为我国文化贸易产品结构长期以来以文化商品为主;文化服务贸易中传统文化服务增速较大,高附加值的文化服务类产品出口比例很小;第一产业比重一直比较平稳,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比较契合.笔者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文化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出主要结论:我国文化服务出口与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协整关系不稳定.笔者对这些实证结果做了进一步解释,并相应地提出了优化文化贸易出口结构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轴承产品出口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本文分析我国轴承产品出口的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和出口经营主体结构的特征与演变规律。我国轴承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总体反映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禀赋和比较优势特征;东部地区是轴承产品出口的主要区域;轴承产品出口市场比较集中;轴承产品贸易的市场化程度在显著提高,但国有企业出口比重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8.
笔者利用1997年~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检验了贸易在不同工业行业中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提高了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收入,降低非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同时贸易也扩大了产业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贸易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劳动力熟练程度也依赖于行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和泰国)与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论如下: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中东各国的贸易依赖程度较强,与中东欧各国的依赖程度较弱;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依赖度增速最快,与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的贸易依赖程度减弱速度较快。中国向五国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从俄罗斯进口矿产品居多,从新、马、泰进口机电产品居多,从印度进口的最主要商品由矿产品转变为纺织品。定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距离、经济规模是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依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垄断竞争模型可以发现 ,通过鼓励出口部门的技术创新行为 ,提高技术创新行为的报酬 ,从而提高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 ,贸易可以影响劳动就业格局和相对工资。因此 ,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 ,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劳动者的技能 ,并对劳动者收入进行再分配 ,以缓解贸易引致的技术进步对于非熟练劳动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本币的贬值会因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商品的价格降低而增加外贸出口。反之,本币升值则会降低出口。本文以与我国有贸易关系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为解释变量,汇率和进口为被解释变量,取近几十年的数据做回归分析,以探究出口额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而考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与世界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本文选取我国1985-2006年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和GDP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分别分析了GDP和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口、GDP和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靳卫东 《经济经纬》2007,(1):94-96,100
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贸易的发展都会促进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的进步,增加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工资差距.在商品贸易中,制成品出口比例的增加会改变我国的产品需求结构,使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消费升级,也促进了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引起了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了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中非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纺织品是我国向非洲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然而,中国大量的纺织品出口非洲导致了一些贸易摩擦和纠纷.可考虑采用友好谈判协商、扩大从非洲的进口,以及扩大在非洲的纺织业的投资等方法来促进中非纺织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世界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我国出口在世界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6.5%.2005年我国的货物贸易出口增幅28%,进口增幅18%,进出口均继续排名世界第三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3%和6.1%(商务部:《2005年中国和巴西世界贸易排名》,"中国财经信息网",2006-04-13).这说明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尽管如此,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在庞大的外贸总量背后,我国出口质量和效益不高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在继续发展出口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跨国加工模式和本土生产模式的双寡头模型可以分析“加工贸易”框架下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模型推导发现加工国货币相对消费终端国货币贬值,则加工国对消费终端国加工商品的出口值将上升,从消费终端国进口同类商品值(中间品)也将上升,且出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滞后于进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商品的汇率弹性与商品的自身属性相关,较大的出口汇率弹性对应较大的进口弹性.加工贸易框架下,虽然加工商品出口的汇率弹性要小于同类商品(中间品)进口的汇率弹性,但如果进口值相对出口值的比率较小,则加工国本币贬值依然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文中以中国和意大利纺织品贸易类别细分的数据对上述模型推导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1970—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对CO2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人均GDP与CO2排放呈N型关系;为度量影响CO2排放的结构性因素和贸易因素,文章还进一步考察了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进口倾向和出口倾向与CO2排放的关系,结论显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CO2排放负相关;进口倾向和出口倾向与CO2排放正相关。本文的预测显示未来十余年中国的CO2排放量仍将大幅上升。因此,我国应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施较为严格的环境政策,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后 ,我国城镇制造业就业结构出现了非对称变化 ,东部省区制造业就业比重显著下降 ,中西部省区下降速度较慢甚至有所上升.产业结构、外商投资、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等传统研究视角无法完美解释这一现象.基于2006 -2013年28个省级地区制造业整体及各子行业面板数据 ,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及内生性问题后 ,文章研究发现 :代表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比重与当地制造业就业占比呈显著正相关,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和电器仪表制造等高劳动-资本比的制造业是加工贸易方式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主要渠道;此外 ,近年全国尤其是东部省区加工贸易比重的下降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熟练劳动力比重的上升.这为解释我国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也说明处于不同贸易方式转型阶段的地区应重视贸易方式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采取差异性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统计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制造业11个重点行业出口额的基础上,以面板数据结合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服务贸易进口与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关系。结果显示:①总体上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增长有利于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②不同部门服务贸易进口的增长对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③服务贸易进口对不同部门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也不一样。最后就我国制造业应该如何利用服务贸易进口来提高其出口竞争力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锦明 《生产力研究》2006,(11):139-140
当前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突出问题是: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口为主;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高;战略资源的进口依赖度显著提高。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快速大幅增长的同时,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实行有选择的适度贸易保护和国内支持政策,促进我国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加强对出口的调控,防止贸易条件继续恶化。实施国家紧缺资源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