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资源、环境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层面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总体决策.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为企业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公众的评价提供依据.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本文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翁婉君 《魅力中国》2014,(21):49-49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资源环境面对严峻情形,农业土地资源大幅缩减,水资源日益减少,农业用地工业污染,农业资源产业方式不合理。这些问题突显了目前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农业环境的破坏污染,不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农业资源环境意识不强烈。以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路为指导,日后的农业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必须成为重中之重,生态农业的理念应用于我们日常农业生产当中。  相似文献   

3.
熊军 《中国经贸》2015,(15):37-37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利用农业生产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危机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普及和增强,生态农业乃至生态经济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贵州对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对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环境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决策支持系统,引导企业对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和有效利用,从而确保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构建环境管理会计体系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环境风险评估系统,将风险管理体系融入环境管理会计中,使企业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5.
生态产业园区是遵从类似自然生态循环规律而构建的仿生态圈,按照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它不同于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谐式经济发展模式.它的优点是最小化资源消耗与污染带来的生产成本,最大化内部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一、建设“绿色海西”的重大意义与指导思想 (一)建设“绿色海西”的重大意义 绿色发展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发展形态,绿色发展的实质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海西”,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海和全国一样,生产关系经济形态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全省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青海的伟大征程,经济生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我们用循环经挤的眼光回顾这一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原始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还是新提出来的循环经济形态,都要遵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生态规律,背离这些规律办事,必遭失败,背离得越厉害,失败得就越惨。越是高级的经济形态,越要有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建设的保证,大系统中的政策取向、运行环境、生态平衡、结构调整、资源利用、市场建设、规横经营、经济效益等主要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经济发展的停顿和倒退。对建国以来工业经济建设历程的回顾,正是在这许多方面给予了我们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宇 《发展》2007,(12):19-20
可持续发展是要寻求一条兼顾当代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要重视生态赤字和环境透支的严重状况.同时,也应看到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会在资源的合理利用、产业的优化组合、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巨大效益,从而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综合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尤为重要,查清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监测其变化,是加强土地资源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合理利用的保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在我国应用以来的30多年间,国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的针对土地资源及其环境意义的研究,成为遥感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孙冬梅 《魅力中国》2013,(26):387-387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分析土地资源类型特征的基础上,从土地资源消耗与利用特征及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特征两方面,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衡量标准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包括维护环境稳定、资源合理开发、资源质量优化和结构优化、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等4个方面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